「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現在做生意不創新,明天就可能面臨淘汰。近兩年,我們不乏看到一些服裝店開起了餐廳,書店賣起了咖啡,他們通過跨界,讓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通過相互滲透、融合,從而使自身的亮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展示。那麼作為一家檯球廳,又可以怎麼跨界?小編從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中抽取了一個成功轉型的案例展示給大家看。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理念:做檯球愛好者的“第三空間”,宗旨:打打球、喝喝酒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潘曉婷檯球俱樂部 孫總)

潘曉婷檯球俱樂部創建於2011年,專業的球檯 + 專業的場地 + 專業的態度,讓不少球友稱為是河南省最大、最好的俱樂部;同時,這裡也是全河南省斯諾克最專業、最受斯諾克愛好者歡迎的場所,也是洛陽市檯球協會的駐地。


然而,對於俱樂部負責人孫總來說,這一切都只是必備的基石而已,不足以用來分享展示。作為一家檯球俱樂部,他更希望這裡可以成為一個檯球愛好者的線下聚集平臺,而不是一個單純為了收臺租的檯球廳。消費者來這裡不一定是要打球,還可以娛樂消遣:可以靜下來聽聽駐場歌手的獻唱;可以品嚐一頓星級廚師精心炮製的美味大餐;可以和三五知己談笑風生,品嚐齒頰留香的酒飲.......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孫總:我認為,每一家優秀的檯球廳,都應該成為檯球愛好者“第三空間”的首選。


小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人們通常把“家庭”視為大家待著的第一空間;“工作單位”則被認為是第二空間;而在工作之餘,找一個休憩場所,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是約上幾個朋友,談笑風生喝咖啡,這個場所,人們就把它稱作“第三空間”,比如大名鼎鼎的星巴克,能讓消費者一呆就是一下午甚至一整天的地方。


小編:把檯球廳往“第三空間”打造,這個概念很新鮮,您是怎麼想到的?


孫總:過去,檯球廳確實只是個提供消費者打球的地方。一般消費者來打球一兩個小時,就又跟朋友去酒吧,去咖啡廳消遣了。基本沒有人會一下午或者一晚上都呆在球廳。說白了,就是客人根本沒有把球廳作為“第三空間”,只是基於對臺球的興趣而前來過過手癮而已。


我尋思,如果把球廳打造成一家音樂酒吧會怎樣?這樣既為球友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服務,又為消費者在球廳多呆一會多出一個理由,更重要的是,這樣將為球廳增加了一筆額外的收入。要是能做到像星巴克那樣客人一呆就是一個下午,這就成功了!

檯球+音樂酒吧,跨界第一步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孫總表示,檯球廳要想成為“第三空間”,音樂酒吧是最基礎的一個跨界。縱觀所有娛樂場所,能留得住客人長時間待在這裡的,只有音樂酒吧。而酒吧的主要經營就是酒水,而酒水商品恰恰也是檯球廳除臺租以外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一點,從球廳的經營數據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經營出色的中大型球廳,酒水、簡單餐飲所佔的營收比例都在40%以上,甚至有一些超過了50%。而經營收入不太樂觀的球廳,要麼沒有酒水服務,要麼就是球廳的裝修格局出了問題,一般都是體現在球廳的氛圍沒能呈現出可以消費咖啡及酒水的場景(或者說是氣氛、調性不對),這樣也就不能讓消費者產生消費酒水的意願。


通俗點的比喻就是,你不可能在路邊攤和朋友開著一支上等紅酒在品嚐,這是一個道理。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迎合新生代消費者,塑造“獨立感”消費場景


配合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孫總在消費場景的塑造上,大膽地選擇了“自助模式”:自助掃碼開燈打球、自助點餐、自助結賬….一系列的自助服務,為這群年輕人搭建起了一個有絕對私人感、不受干擾的空間,在這裡他們可以隨便“胡鬧”,喜歡打球的打球,喜歡喝酒的喝酒,不會有任何服務員站在旁邊盯著。


小編:是基於什麼原因,讓您覺得檯球廳可以做“自助”的?還是單純因為能省人?


孫總:說實話,省人是其中一個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現在我們都不太喜歡走進一家店被那些服務員跟前跟後,而這種感覺90後00後會更加強烈。

他們很多事情都不喜歡假手於人,因為他們很“宅”,不喜歡和陌生人交流,喜歡小圈子活動,對於提供服務的陌生人,他們非常抗拒。

現在的年輕人就是這樣,有獨立感,但不喜歡跟人交流,自助模式的引入恰好就是他們所需要的!

「案列」CCBS檯球聯盟自助檯球廳+音樂餐吧


孫總結合球房原有的優質基礎,跨界引入全新的經營理念,打造一家以“第三空間”為亮點的“

無人音樂餐吧檯球俱樂部”,這個舉動引爆整個洛陽,深受廣大球友們歡迎。


現在,洛陽潘曉婷俱樂部每天都聚集著眾多臺球愛好者來這裡喝酒聊天,名副其實的檯球愛好者聚會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