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日前,央視打造的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放出猛料,節目竟有筆試環節,#央視選秀有筆試#順勢上了熱搜。

易烊千璽帶領首批少年集結,接受第一道筆試考驗。“班主任”易烊千璽又髮捲子又監考,這個畫面也著實讓人期待。大家紛紛感慨“央視爸爸不愧是央視爸爸,選秀都搞得如此清新脫俗”。

但大家對此還是一致持肯定態度,偶像這個行業確實該提高要求,選秀設筆試也很有必要,只有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和文化水平,選出的秀日後才能真正成“秀”。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央視下場做選秀,整個內娛都要抖上一抖。此前,頂流偶像張藝興也宣佈啟動“練習生計劃”,染指偶像產業。

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們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的中年危機竟會來得如此迅猛。

儘管來路已經有十幾年的鋪墊,但內娛的偶像風口始於2017年。

這一年起,內娛偶像工業開始走向體系和規範,其體系落成的標誌之一,便是內娛愛豆工廠三大知名“廠牌”,人稱內娛“三巨頭”的樂華娛樂、哇唧唧哇和時代峰峻從那個時代脫穎而出。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龍丹妮 杜華 李飛

憑藉《偶像練習生》的爆紅、《明日之子》的火熱和TFBOYS的全民皆知,這三家公司最終走入內娛追星女孩的視野,成為當下幾乎最炙手可熱的愛豆製造基地,或前製造基地。

內娛愛豆產業膨脹迅速,在數字唱片產業逐步規範化、線下演出承辦體系化的今天,愛豆音樂的產值早就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代言、綜藝、時尚平臺的曝光,說愛豆產業是個千億市場似乎並不是件誇張的事。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但各路資金瘋狂湧入這場全新造星運動的同時,偶像產業2.0時代已悄悄到來,“三巨頭”們的中年危機,似乎也隨著浪潮方向的改變,而提前湧現。

1.“三巨頭”的偶像產業套路初探:粉絲無腦成為ATM的時代

縱觀國內三巨頭,悅華娛樂的韓式練習生套路和時代峰峻的日式JUNIOR養成套路極具代表性。

哇唧唧哇儘管麾下名人不少,如毛不易和肖戰,但前者的成功並不太能算可複製的工業流水線,後者的成功更不是靠著愛豆這個標籤,而是靠著“耽美”這塊招牌。

時代峰峻的養成系儘管前期有著日本知名偶像公司傑尼斯的影子,但TFBOYS總體來說還是第一組爆火的本土化愛豆。其“養成”模式吸引的是“姐姐”和“媽媽”等成年女性粉絲群體,激發“母愛”的同時展現年下魅力,並通過大眾初始的強烈牴觸使得粉絲最終成為三個小男孩的核心購買群體。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無獨有偶,大眾與粉絲的摩擦似乎成為粉絲提高忠誠度和刺激購買慾的不二妙法。資本不會放過任何增值的可能,挑起“對立”自然成為各大愛豆公司粉絲運營的重中之重。

這個操作在飯圈俗稱“虐粉”,在粉絲養成和刺激其消費慾的路上,這招堪稱神擋殺神。

一個包裝過得去的人設,只要能引來好感,就存在“被虐”的可能。而虐粉是群體認同增強的最好手段,不得不說,國內幾乎所有飯圈的凝聚力,大都是靠憤怒和恨意聚集起來的。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政治學大佬的教誨,其實全世界都一樣

愛豆工作室擺出苛刻態度,為粉絲製造“愛豆只有我”的集體幻覺;職業粉絲撕遍各個圈層,帶領底層粉絲從“共同的敵人”中完成高行動力和無理性的轉化;利益驅動下的公司極力營造購買=正確的粉群規矩,將買=愛赤裸裸地擺至檯面,從來不提及一個合格的文化產業公司起碼要製造出合格的文化產品,而讓粉絲在消費中獲得價值和成就感,成為了愛豆公司的ATM機。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粉絲從消費中獲得認同和成就感

三巨頭的偶像運作,說白了還是粉絲運作。

2.三巨頭必須直面的中年危機:大人,時代變了

杜華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被罵不懂愛豆,為什麼?因為杜女士的心裡,女團還是年輕漂亮可愛,有修長的腿和乖巧的性格,唱歌跳舞過得去就可以。

在樂華老總的心裡,實力不是愛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不討粉絲嫌的要素才是,畢竟剩下的靠公司操作和粉絲運營統統可以解決。

大家不都說偶像本來就是流水線產物沒有靈魂嗎,為什麼現在我想要一個漂亮的人偶,又會引發憤怒呢?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杜華女士可能十分委屈,是因為她沒試著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琢磨過這件事。“三巨頭”搞了粉絲運營這麼多年,恐怕還真的沒從粉絲的角度看過問題的實質:

面對娛樂文化產業,消費者和粉絲本無差別。餐廳之間尚且存在色香味的競爭,生產娛樂產品的公司卻拿不出一盤合格的蛋炒飯,只想靠著漂亮的盤子和“飯託”推廣掙錢。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愛與恨一個道理

難吃的蛋炒飯就是難吃,哪怕有漂亮的包裝袋加上週圍所有人的一致好評。

或許討厭的人說出實話,會讓人逆反心理驟起買上更多盤以證明對方是錯的,但當所有人都對蛋炒飯失去興趣時,你自己也會發現真相。

現在,就是大家集體清醒,開始覺得眼前這盤蛋炒飯很難吃的時候了。

3.挑戰來自張藝興和他的染色體:有點希望,但有點希望就夠了

張藝興的染色體娛樂公司前兩天隱隱有了魚雷的氣勢,一下海水花四濺,什麼人都想來瞧個熱鬧。但這顆魚雷深深埋入海底,什麼時候能爆,究竟會是驚雷還是啞炮,的確在短時間內無法得知。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染色體官宣當天上熱搜的李飛似乎是第一個信號,因為這個熱搜最早來自時代峰峻粉絲們的調侃:李飛你再不加把勁,好苗子都要被張藝興搶走了。

儘管是調侃,但按照常理,一個明星新辦的娛樂公司,怎麼會被“三巨頭”之一的粉絲拿來當做談資?

事實無外乎是張藝興在內娛愛豆裡top級的實力,和宣傳片裡那句“偶像的最低標準,就是張藝興”。雖然各家粉絲可能不想承認,如果這個標準成立,內娛愛豆市場可能也只剩下他一個人。

可怕嗎?可怕的不是一個明星的挑戰,而是所有人潛意識裡都繃緊一根弦——以業務水準為核心的內娛偶像體系時代,終於要到來了。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近幾年的市場膨脹迅速榨乾粉絲剩餘價值,眾多偶像/明星們的對賭失敗終於讓市場意識到——伸手就能淘來黃金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了。

不僅如此,粉絲營銷的手段一招不慎還容易引來更加災難性的後果,剛火沒多久就被狙下神壇的頂流偶像便是最好的例子。

偶像公司和愛豆工作室的傲慢,最終讓他們迎接苦果,而這些人可能還在不甘:明明是大家都在做的事,為什麼到了我就行不通?

要我說,爭資源、虐粉絲、帶節奏、榨餘量的路,早就該行不通了。偶像歸根結底是唱片產業,音樂才應該是偶像們的初心和價值根基。

日韓偶像依託於其強大的音樂工業製作體系和成熟的唱片工業市場(日娛自給自足,而韓娛則成功開拓了海外市場),哪怕再流水線,端出的也是合格線以上,甚至十分優質的產品。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國內則是由於音樂工業體系和市場的不成熟,偶像紛紛走上演戲的道路。但最近開始,情況似乎會有所變化:

首先是影視寒冬使得資本對不成熟偶像的拒絕率上升。

其次是綜n代困境使得愛豆依靠綜藝曝光的收益也遠不如前。

然後是國內數字唱片付費體系的日漸成熟,銷量榜單也漸漸為眾人所認同,給“打榜”機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最後就是,經歷上半年的粉絲們多少對經濟理性有一定程度認知,難以被低段位“洗腦”的人越來越多。

雖然十分艱難,但劣幣猖狂的冬天不會永遠都在。雖然前路還漫長,但消費者手中的選票,終究會投給實力和坦蕩。

央視選秀、張藝興入局,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內娛三巨頭危機來襲

這樣的狀況下,即使是為了資本流向,“三巨頭”也要停下來想一想一貫的路是否需要調整。李飛這票人的中年危機,他們的中年危機或許是內娛的頹勢與危機,但也可能是新的轉機。

最後放上染色體選拔的現場圖,希望內娛的偶像產業,終能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