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京華煙雲》中,姚家的孩子最是讓人喜歡。

三個女兒明事理,知進退,有見識;小兒子阿非活潑可愛,心地善良。

唯有大兒子姚體仁,張牙舞爪,頑劣不堪,與這個家庭格格不入。

父親不喜歡他,叫他“孽子”、“孽種”、“孽障”;

妹妹們害怕他,見他一來,就慌忙躲開。

而他卻絲毫不收斂脾氣,打罵僕人,戲弄丫鬟,打架賭博,尋花問柳。

大家都畏懼有討厭這個頑劣的“大少爺”,卻忘記了,他的性格正是父母造成的。

母親太溺愛,父親太嚴厲,足以毀掉這個孩子了。

《京華煙雲》|“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1. 溺愛的母親,讓孩子沒有原則

嚴格來說,姚體仁算是個“私生子”,因為他是在姚太太還沒有嫁給姚思安之前,就懷孕的。

那時候,姚思安還是個風流公子,在杭州與一個富家小姐之間發生了一段風流韻事。

結果,小姐就懷孕了。

鑑於對方是正當人家,所以姚思安就娶了人家的小姐,也就是後來的姚太太。

姚太太雖然出身中產,但嫁到姚家,那就相當於是灰姑娘嫁給了王子。

一下子有了這麼多僕人,這麼多錢,這麼大的房子,姚太太就“飄”了。

或許她是認為這都是孩子帶給她的運氣,或許她是太過於愛護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亦或許她僅僅是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所以,對於兒子,她只有愛。

而這個愛,是毫無底線毫無原則的愛。

書中說:

“他母親竟縱容得他心裡有他是姚家唯一的財產繼承人的想法,而且滿心以為他的一條命總值得普通人的十條命。”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姚體仁是越來越無禮,越來越荒唐。

可能小時候,僅僅是捉弄其他孩子,而且因為細皮嫩肉,乖的時候還蠻討人喜愛的。

但是越長大,他就越以為自己特別牛氣,特別了不起,他的頑劣就越是讓父母頭痛。

他完全不遵守社會秩序,曾經“騎一匹烈馬在城裡滿街跑”,而這是被母親所允許的。

他完全不遵守人情禮儀,“在朋友家吃飯,吃了一半竟會離開桌子,出去跟丫鬟瞎扯”。

他完全不珍惜他人性命,因為一次爭吵,他用刀子傷了另一個男孩子的臉,傷口直到脖子上,那孩子留了很多血。

而這,都還是在少年時期做的。

父親覺得孩子這樣不行,要打他。

姚太太當然不肯,這可是她的寶貝命根子。

《京華煙雲》|“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她當著兒子的面在丈夫面前說:“我知道他也得受受教訓。可是他若是有個好歹兒,我還活著有什麼意思,你叫我老來依靠誰呀?

每一次犯錯,都是輕輕地說一說。

反正背後有母親扛著,有母親頂著,她總不至於真得讓自己受懲罰。

於是,姚體仁就變得越來越沒有底線。

後來,好好的英國讀書機會不去,散盡錢財尋歡作樂;好好的家裡不待,偏要去找“金屋藏嬌”的丫鬟銀屏;還學會了抽大煙。

木蘭曾經就看得透,對母親說:“您不能讓哥哥這麼欺負她,慣著他,早晚要害了他。若是一直這個樣子,姚家怎麼辦?”

身為男子,在那個時代,是需要繼承家業的。

然而,溺愛卻讓姚體仁一步步失去了底線,失去了原則。

難成大事,難擔大業,不闖禍已經是父母最大的願望。

《京華煙雲》|“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2. 父親太嚴厲,讓孩子沒有責任

與姚太太不同,姚思安對於兒子,是異常嚴厲。

因為姚思安自己,在結婚之前就是個浪蕩公子哥,什麼荒唐事都做過。

後來改邪歸正後,他仔細反思,認為就是嬌慣惹的禍。

但姚太太對孩子的態度改變不了,他只能選擇做一個嚴厲的父親。

姚體仁但凡犯一點錯,在他這裡就是一頓責罵甚至毒打。

比如體仁用刀子劃傷其他男孩那件事,回家後,姚思安問也沒問,直接將他綁在院子的樹上,打了個半死才放下來。

又比如體仁在重要宴席上缺席,回來又頂撞了姐姐珊瑚,一巴掌打在體仁臉上,直接讓他扭傷了脖子。

而對於眼裡的父親,姚體仁除了怕,就是怕。

書中說:

“但是父親越是對兒子嚴厲,越是不容易見到兒子,因為兒子也就越躲著他。所以姚思安這個做父親的,已經弄得自己的兒子戰戰兢兢地不敢見他了。”

《京華煙雲》|“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父親是他的人生榜樣,人生導師。

體仁本來可以仿照父親的樣子來生長的,但因為父親每一次都將他冷冰冰地拒之門外,所以漸漸的,他開始想要反抗,想要成為與父親完全不同的形象。

不知不覺,體仁就走上了姚思安年輕時候的老路。

假如姚思安能夠對兒子多一點耐心,就像對木蘭或者莫愁那樣,或許姚體仁的性格會大大不同。

因為母親溺愛他,卻不講道理;

父親明明可以為孩子講理,為他做榜樣,卻選擇了關閉與兒子溝通的通道。

就這樣,姚體仁變得越來越沒有責任感。

3. 體仁的父母,都不懂他

看《京華煙雲》的讀者大都討厭體仁,而心疼他的父母。

但我卻更心疼體仁,因為他的人生,正是被這樣的教育所毀掉的。

看木蘭和莫愁就知道,體仁資質不差。

長相英俊,頭腦聰明,家境優渥,原本很有可能長成一株參天大樹,沒想到卻因為教育問題,他成為了一株誰都扶不起來的小草。

體仁說過一番話,我覺得三觀很正:

“當然。你們誰也不真正瞭解我。你們怪我不用功,怪我說唸書沒用。但是我相信我沒說錯。據說唸書為富貴榮華。你們告訴我,我為什麼要求富貴榮華?我又何必用功?

你們替我設身處地來想。咱們家需要我掙錢,還是需要我做官?你們都誇讚立夫。但是他母親指望他養活。當然我也像別人一樣想做個人。我必須瞭解現在這個新世界,我到國外去唸書,是另有道理的。”

不知林老先生寫這段的時候,是否帶著鄙夷,認為這僅僅是藉口。

但我看來,體仁卻是看得通透。

從小,母親就溺愛著他,想要什麼都有,想吃什麼都給,犯了錯誤都擔。

只有人來滿足他的需求,卻從沒有人告訴他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而父親也是將自己的希望放在心裡,事先不告訴兒子應該怎樣做,卻在他犯錯之後,直接打罵。

試問,這樣的教育下,又能培養出來怎樣的孩子呢?

一個人最可悲的,不是沒有價值,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體仁就是這樣,這個家族有沒有他,都是完整的,正常的。

母親看似愛他,卻不知道如何真正的愛他。

因為她不懂自己的兒子,只知道餵飽他的身,卻不懂如何餵飽他的心。

4. 浪子回頭,需要懂得和理解

體仁是幸運的的,因為後來他遇到了華太太。

華太太是一名妓女,當年豔極一時,後來跟隨丈夫前來北京,日子漸漸沒落。

她將房子出租給了體仁的相好,曾經的丫鬟銀屏,在銀屏的介紹下,兩個人就認識了。

一開始,華太太為了錢,用妓女的那一套功夫勾引他。

後來,在得知姚家真正的家底之後,姚太太決定,不能再看體仁繼續墮落下去,一定要將他扶上正軌。

“她和姚家的這位巨大家財的繼承人,在他們對死者共同的悲傷之下,發生了真的感情。她以前是把體仁看作一個傻小子,供養著他,還不是為了他的錢。……為了求良心之所安,現在打算使體仁改過向善,重做新人。”

可以說,華太太是體仁一生的貴人。

她沒有將體仁當做一個闊少爺,處處讓著他;也沒有將他當成一個取錢機器,到處敲詐他。

相反,她真正瞭解他,也敢說真話鞭策和提醒他。

華太太會叫他“笨蛋”、甚至會吼他:

“我知道父親和兒子脫離關係是個什麼滋味兒,那就像我嫁的丈夫一個樣。我知道窮的味道,當東西,借錢,十幾天前就為付房租錢害怕。

為什麼放著正路不走,要跟父母作對,冒家庭跟你脫離關係的危險?你父親萬一把說的話真的做出來,把財產分散,或是捐給寺院,你怎麼辦?趕緊頭腦清醒一點兒,不然我也不要你這個笨蛋朋友!”

這些話,是從前從來沒有人用這樣的語氣跟他說過的。

或許是不敢,或者是不懈,或者是不能。

但華太太卻說了,雖然她僅僅是一名妓女,雖然她沒有什麼錢,雖然她和體仁的關係並不是特別特殊。

但是華太太卻真正地理解他,並且願意幫助他。

誰知,從來都油鹽不進的姚體仁,真的聽從了華太太的規勸。

他戒了大煙,專心生意,每日早早回家,浪子真的回頭了。

其實,讓一個孩子變好並不難,他需要的就是一個真正瞭解他的人。

能夠在他犯錯的時候指出來,能夠在他走歧路的時候拉回來,,能夠懂得他的所想,能夠讓他發揮價值。

姚體仁,真的不是一個“孽子”!

《京華煙雲》|“孽障”姚體仁:毀掉孩子,“母慈父嚴”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