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電影《後天》中,末日來臨的人們蜷縮在市立圖書館燒書取暖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我們曾以為這不會成為現實,然而人們對書的漠視正一步步席捲這個世界。

書展如火如荼地開著,各種圖書暢銷榜榜首卻往往是各種青少年的教輔資料,浮躁的信息化碎片時代,我們逛淘寶、刷抖音、拼手速,但就是不讀書。

而與此同時,另一種現象也被這樣的時代催化得愈演愈烈,正如王蒙先生提的問題“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我們即便是讀了書,即便是讀了很多書,卻不像個鴻儒,反倒像是胸無點墨的白丁。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讀書太多反倒顯得傻

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呢?

當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忽然想起了高中班上一個優秀的男生,從幼兒園起記誦百科全書,通讀二十四史,堪稱活字典。如果你隨口問他一個歷史事件或者一個物理或化學的公式,他可以神采飛揚地講很久,不說停止的話他可以將發現者的一整個生平都娓娓道來。

他只有一個不足,就是當我們上作文課,老師問他對某個社會事件有沒有屬於自己的觀點時,他的自信往往就會慢慢暗淡,有時竟磕磕絆絆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讀書太多反倒顯得傻是因為誤把“看見”與“思考”混為了一談。無論從書中看到了多遠的世界,無論書中的世界是虛影還是實相,那都不過是我們看到的一樣東西。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看是一個動詞,是我們向外的一個動作,看到的圖像反射回來,呈現在我們的大腦。而思考則不然,思考是向內的。當圖像、文字呈現在大腦中之後,我們通過思考,將原始的文本進行吸納和整合並添加自己的想法,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很多人讀書只停留在了第一步,即“看見”,眼中有物,心下卻空空,縱使牢記書中的每一句話,那依然只是在讀死書。

讀書讀太多意味著人看的書多,這是一種知識的豐富;人顯得傻意味著人缺少屬於自己的思想和意識,這是一種智慧的缺乏。

不知大家是否聽聞過一位叫赫爾曼黑塞的作家筆下的悉達多,他是一個婆羅門的兒子,少年時離開家門。他當過沙門,迷戀過世俗享樂,醒悟過,沉淪過,經過一生的探索和錘鍊,最終大徹大悟,生活在大河邊,成為一位擺渡人。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赫爾曼黑塞

當垂垂老矣的少年時好友歌文達,一個修佛終身的婆羅門兒子,千里迢迢趕來向他求教,並希望他能多講些有用的知識供自己學習的時候,悉達多回答道“知識可以傳授,但是智慧是不能言傳的。

知識是可以傳授的,它可以寫在紙上,說在口中,人只不過是一個媒介。讀書太多卻顯得傻,是因為這樣的人就只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媒介,一個傳播知識的工具。所以不論讀的書多或少,身為媒介的自己只是容許了更多或更少知識的通過,而沒有沉澱。

而作為媒介的人們,缺乏屬於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即沒有向內的自省反思和對知識的重組加工,便無法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那樣的東西便是智慧,知識來自外界,智慧屬於自己。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也是因為人們一直遊離著自己的靈魂尋不到安放之處。除了純粹讀死書、缺乏自己向內的思考,人們還缺少真正將靈魂投擲到書中並與作者化為一體的能力。

我們在旁觀一本書,在看一本書,為了將它化作我們的智慧,我們需要理性地思考。

可於我而言,感性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東西,因此,我認為讀書多卻顯得傻的最根本原因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缺少靈肉的交融,這不是一種可以簡單地後天培養的技能,而是一種由心而生的東西。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按字面意思分析,它不過是一句簡單的話,似乎沒有什麼情感。可正身處低谷滿目灰暗的人們,或許會有直擊心靈的感受,兩個靈魂透過薄薄的紙頁相遇了。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要讀書

既然書讀的多反而會變傻,那我們還應當讀書嗎?

讀書使我們能夠在平地望見遙不可及的另一方天地,我們可以足不出戶知天下,拓寬了視野。“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幾年前女教師辭職前寫下的這句話風靡一時,被無數人轉載。

然而想象一下,當你置身於一個人潮擁擠的景點打卡地,被環繞在舉著各種相機、叫嚷地擺著pose的遊客之中,真的能夠透過他們看到真實的世界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那滿目白色垃圾的一片狼藉和喧譁著佈滿人類痕跡之處並不是這世界本來的樣貌。

可是當你獨自坐在窗前一隅,靜靜翻開一本書,你來到了安娜臥軌的車站,靠近了小徑分叉的花園,爬上了柯西莫的樹上王國,看到了徐富貴大起大落的一生……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你可以通過作家細膩的筆觸和發現的眼光窺探到那個世界不為人知的角落,世界從來不是平的,然而在書的世界裡你可以如履平地。

書中的世界是虛的,但它同時反映了現實的人生百態。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描述了人的慾望被盡數滿足,卻失去思考、情感和人性的高度發達等級森嚴的社會。

這樣的社會並不存在,卻同如今的社會何其相似,人們陷在物慾和享樂主義中難以自拔,變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不關心他人。

從《烏合之眾》知道群體無意識現象,從《華氏451》看到焚書成為正確的荒謬時代;從《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學習薩賓娜勇敢說“不”的信念……這一切皆是白楊樹在水中的倒影,然而換一種角度來看,它們便是真正的現實。

如王蒙先生所言“讀書太多反倒顯得傻”,並不是一味地多讀書就是好事。然而,我們要讀書,並要多讀書。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該如何多讀書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讀書呢?閱讀會內化成為人們生命之樹的年輪,化作血液融入骨髓,陪伴人們一生。當我們意識到並且避免陷入無意識的空洞閱讀時,我們便會開始思考,但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應當讀書,並且應當讀好書。詞藻華麗卻空洞蒼白的書讀多了,人同樣會變傻。時下在青少年群體中異常流行的各種言情小說便是很好的例子。

思考這些書本,把自己帶入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是否也可以獲得閱歷、眼界和智慧?我想連讀者本人也不會完全肯定。因此,我們要學會篩選。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這並不意味著大家不可以讀言情,當然可以讀,生活需要消遣和放鬆,我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何時該思考,該思考什麼,以及思考的目的,切記我們從來不是為了思考而思考。

同時,我們應當清楚“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我們讀書,不應當盲目追捧所謂的好書,跟風閱讀,成為別人增長銷量和名氣的被拿在手裡玩弄利用的工具。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被用爛了的話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大家或許都有所耳聞。現在,當社交平臺上有人評論這句話時,很多人都懂了,他們都笑了,跟風看了這本書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讀懂了這本書?

王蒙: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

寫下這句話時的太宰治,絕不是愉悅著歡快著落筆的。我們談讀書,應當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明確自己的喜好,堅守自己的觀點,讓讀書真正使我們自身受益。

“為什麼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變傻?”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這句問句用了一個“反倒”,這表示事情的結果與初衷不符。

近年來,“讀書無用論”的焦慮充斥在很多學生的文字裡,值得寬慰的是王蒙先生用的是“反倒”,值得慶幸的是大家在主動避免錯誤地讀書。所以,未來依然光明,願大家讀書的初衷成為大家讀萬卷書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