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80、90後的童年記憶裡,兒時的快樂是家裡的大院子,綠蔭下的小夥伴,放假時是河邊的淺水區,還有小賣部五毛錢一根的冰棒,那時候的孩子,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更沒有手機,但是儘管現在那些已經長大了的孩子依然覺得自己能有那樣一段童年是幸運的,比現在的孩子要幸運的多,因為現在的孩子除了各種補習班,就是手機電腦,對於這一代孩子來說,網絡世界佔據了他們童年的大半部分。

但很多家長還是非常擔憂,希望孩子不要總是玩手機、電腦。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王女士從小愛好繪畫,但是因為家裡沒有條件,所以這個願望一直是她的遺憾,所以她拼命賺錢,希望自己以後的孩子不缺錢去學他想要學的東西。在王女士結婚以後生下了一個兒子,整天就喜歡想象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事情,拿著筆在紙上寫寫畫畫,王女士覺得兒子或許有天賦,回想起了自己心中泯滅已久的夢想。

王女士鼓勵兒子去上繪畫培訓班,把自己想象中的事物都畫下來,兒子很高興的就去參加了,過了一段時間後,王女士發現兒子學的繪畫都是一板一眼的臨摹,雖然說這是初學者要做的練習,但是兒子哪怕在閒暇的時候都沒有像以前一樣隨意塗畫過一些充滿靈感的事物。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王女士在觀察,並和繪畫培訓班瞭解了孩子學習的過程的時候,傷心得落淚了,原來,老師教孩子們畫畫的時候,經常給孩子們用手機看一些視頻或者圖片素材,然後臨摹,而不是照著實物來訓練,長期如此,孩子在繪畫時總是不愛動腦子,畫出來的東西都是照著素材來的。王女士看到失去了想象力的孩子,內疚不已。

而孩子也漸漸迷戀上了手機,平時也漸漸不喜歡拉著父母出門玩了,一有假期就待在家裡捧著手機看小視頻,雖然整天樂呵呵的,但是受到網絡的影響,他漸漸變得有些“膚淺”了起來,好的東西沒怎麼學會,倒是先學會對網紅們品頭論足了,這種壞習慣也帶到了生活中,還批評其他不懂“梗”的小朋友“太土了”,漸漸的願意跟他玩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孩子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差別在哪裡?

玩手機的孩子很容易上癮,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從而無法對學習產生更強的專注力,同時孩子的創造能力也會受到限制,因為手機上的東西對他來說就是被動讓他接受的信息,當他在生活中聽到一個新鮮的事物的時候就很容第一時間往電視手機上看到的事物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在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之下,就很難創造出新鮮的事物,容易墨守成規。

更何況現在網絡世界紛繁複雜,孩子難辨正誤,很容易會被帶歪。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對於孩子們過早接觸手機和網絡世界,家長們應該怎麼辦?

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手機一玩起來就像吸毒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尤其是對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起到監督的作用,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並且是要在做完作業的前提,先把規則說清楚,並設置獎懲制度,中途如果孩子耍賴哭鬧什麼也堅決不要心軟和妥協,否則將前功盡棄。

鼓勵孩子多閱讀書籍

想象力之所以能夠豐富多彩,那是因為沒有固定的畫面把孩子們的思維條條框框限制住,家長們平時可以多鼓勵孩子多閱讀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增加孩子的知識面,也拓展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豐富,也正是“看不見的美人才是最美的”。同時,父母還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優秀的課外讀物的情節也能吸引住孩子,從而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在孩子還小,還有可塑性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幫孩子把控,以免讓孩子沉迷其中,蹉跎歲月。

“天天玩手機”的孩子,跟“不玩手機”的孩子,差距不止一點點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家的孩子經常玩手機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