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時下,正值春夏之交,全國抗擊疫情仍然在進行。近日,本報記者來到位於杭城西郊劍橋公社浙江省傳統文化促進會駐地,就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及做好文旅融合和新農村建設等,採訪了浙江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著名綜藝導演、作家薛年勤先生。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浙江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著名綜藝導演、作家/薛年勤先生

記者 葛家藤 通訊員 陳 芳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終生情懷,“緣”於文藝那些年

崑曲,我國傳統戲曲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百戲之祖,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

薛年勤,崑曲藝術家、導演、作家,其父薛傳鋼先生是我國著名崑曲傳字輩藝術家,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藝術指導。作為崑曲世家的傳承人、現年72歲的薛年勤從小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薰陶,這也註定他一生都與中華傳統文化有著不解之緣……

1959年,一位不到15歲的小夥進入浙江崑劇團,這是薛年勤正式進入文藝“角色”的開端。“父親對於傳統崑曲的熱愛深深地影響了我。”談及父親,薛年勤說,“這份樸素、厚道且不求名利的風範,讓我在之後的文藝事業裡,不斷砥礪前行,即便是在那段最艱難的時光裡。”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文藝事業曾深受打擊,但困難的環境沒有擊碎薛年勤的文藝情懷,反倒磨礪了他的意志。“白天上班,晚上排戲。”正是在“下放”的那段時間裡,他“累積”了相當的舞臺經驗,這為他後來的文藝創作打下了基礎。

迄今為止,薛年勤已指導各類大型綜藝主題晚會60餘臺。他的藝術生涯,可謂“包羅萬象”,有人稱他“薛導”,也有人稱他“老師”,他是著名崑曲世家的傳人,也是著名綜藝導演,還是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無論是在曾經的工作單位,還是退休之後,薛年勤都一直在進行文藝創作,還致力於挖掘新人:程衛兵、陳芬芳、張玉芳、席文、魏小燕、胡娉、洪倩……這一個個名字,如今已是各文藝界的明星與舵手了。如今,他桃李滿天下,是許多文藝人眼中的“伯樂”。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起航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活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之年,他“步入”中國作協組織。幾十年來,他相繼在浙江日報等省市多家媒體發表了報告文學、戲曲、新聞通訊等作品數百篇。雖然早已過耳順之年,可他對於文化的熱愛,仍如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一般朝氣蓬勃。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對自己的文藝事業有著更深層次地拓展。

秉承堅定的理念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摯愛,2015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浙江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成立了。 薛年勤回憶道,“我要把自己對於文藝的情懷延續下去,把社會擔當作為一份責任,把信仰付諸實踐中去。不忘初心,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這是時代的號召。”

開展活動,“甘”為社會勇擔當

如果說,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是個“框架”和“平臺”,那麼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就是促進會的“血與肉”,能讓整個促進會“活”起來了。

“活動是我們傳統文化促進會的生命線。”秉承著這個理念,薛年勤始終秉承弘揚、傳承、發展和創新的宗旨,積極開展各類文化、公益等服務活動。

讓薛年勤記憶猶新的莫過於在促進會成立之初,組織的那次資助了多名貧困大學生上學的愛心書畫筆會的慈善活動。薛年勤也曾經歷過農村生活與工作,知曉這些家境貧困學子的困難,因此他下定決心,通過傳統文化促進會幫助這些學生圓了大學夢,因為他知道,這不僅僅影響到這些學子的命運,他們家庭的命運,更是他與促進會對社會的一份擔當。

“當時有一百餘幅作品啊!而且裡面不乏一些國內著名書畫家作品。”儘管時日過去許久,但回憶當時的場景,促進會秘書長孫麗娟女士眼中仍然澄亮。

孫麗娟是薛年勤的愛人,他倆舉案齊眉,更是文藝戰線上親密無間的戰友,孫麗娟說:“當時,我和老薛考察和走訪了很多地方,走進了貧困學生的家。他們都是農村來的孩子,雖然條件非常的艱苦,但成績拔尖,有的考上了985、211大學,無奈沒錢上學,所以我們促進會開展的第一次慈善捐贈活動,就是服務貧困大學生。”孫麗娟感慨道,“我們聯手浙江綠色共享教育基金會,在老薛和促進會的專家、領導等不懈努力下,以及在書畫界名家的幫助下,這次慈善書畫義賣活動非常成功!最終,籌集到的105萬元全部捐贈給了貧困大學生!”

除了慈善活動,薛年勤會長還組織開展了傳統武術文化、書法筆會、中醫文化、旗袍文化等。2018年10月,省傳統文化促進會與省企業權益保護協會聯合主辦了“啟航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論壇,三十多位省市領導、專家學者和百餘位企業家出席論壇。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全國助殘日愛心書畫筆會

“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以論壇形式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引導我們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薛年勤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眾志成城、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春風化雨,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詩篇。”

大愛無疆,助殘扶殘。2019年促進會和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全國助殘日聯合舉辦了助殘書畫筆會,邀請了著名書畫家,專家給殘疾人獻愛心,近百幅書畫作品凝聚著一顆顆熱騰騰的愛心,贈送給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正因為有了這些極具影響力的文化活動,省傳統文化促進會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促進會獲得了省5A級社會組織等諸多榮譽和稱號。薛年勤說:“這一系列的榮譽奠定了促進會的公益性,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公共服務,並不斷健全和完善促進會自身的發展。”

文化傳承,“融”文旅發展出力

“我認為,文化和旅遊是不分家的。旅遊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體現’,詩與遠方,不就是嗎?”在談到傳統文化與當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時,薛年勤這樣說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把握我們傳統文化主旋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薛年勤指了指辦公室正前方牆上掛的一張照片,“去年11月,我們促進會同浙江傳媒學院、江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錢塘江流域傳統村落祠堂建築文化藝術活化路徑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江山召開。會議和演出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重視,引發了人民政協報等眾多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江山紅色文化進祠堂活動

用藝術助推鄉村振興,讓紅色文化走進祠堂,這次活動以課題成果報告研討會的形式,深度探討了鄉村文化藝術方方面面的學術和價值。薛年勤說,傳承這樣的鄉村文化、紅色文化,不僅僅是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還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更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

儘管促進會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薛年勤仍不滿足。如果說,傳承是根,那麼發揚則是葉和果,延展出去,讓世界都能夠看見我們。“走出去,讓全世界瞭解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

迄今為止,薛年勤和促進會成員已經走訪過許多國家:阿聯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每到一地,他不僅和當地政府官員、王室成員交流,還拜會當地華僑和民間文化組織。薛年勤說:“比如我們在馬來西亞組織的兩地民間藝術家畫展,整整持續了三日,得到了當地政府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如今中國傳統文化項目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太極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近年來,促進會已經成立了多個專業委員會,如:黃賓虹畫院、周易文化研究專委會、素書文化研究專委會、蕭山旗袍文化專委會、楊式鄭子太極拳研究專委會等。“由促進主辦,省非遺體育專委會、中華傳統武術專委會協辦,台州國際文武學校承辦的‘浙江省首屆傳統武術文化節’在臺州舉行,歷時三天,近八百名選手參賽。”對於太極文化的挖掘,薛年勤說,“促進會和專委會對於中國太極文化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同時,它也如橋樑一般,增進對外文化交流。如今,太極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已經帶到了大洋彼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方都有太極的徒子徒孫。”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斯里蘭卡考察交流

而在當下,這樣的“走出去”已然得到了回報。“現在,新冠病毒疫情很嚴重,抗疫牽動著國人的心。”薛年勤說,“疫情發生後,我們促進會會員便自發地組織捐款,我們還在《中華傳統文化》雜誌上及時增刊了文藝助力防控抗疫專欄,這些書畫和詩歌創作作品歌頌了黨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書寫了抗疫防疫的逆行者光輝形象,那些之前由我們活動所聯繫的海外僑胞、留學生和友人也都紛紛參與到這次抗疫中來。他們在國外買了口罩,然後寄回來,捐到了杭州、寧波、溫州等省內多家醫院。”

“我覺得,海外的華人能夠在這次疫情中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紐帶的體現。我相信,有著這樣一份傳統文化的羈絆,我們中國人一定能夠在這‘戰疫’中團結一致,戰勝困難,更能夠在今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繼往開來。”薛年勤如是說。

-THE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薛年勤,與傳統文化的不解情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