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秋老虎來襲,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空調、wifi、冰西瓜三件套,往那一躺別說有多得勁了。


結果晚上小區停電,短短几小時,除了分外想念空調我還一直琢磨,如此酷熱,古代可沒有空調電扇、沒有冰箱,還不能露胳膊露腿,那可怎麼過夏天?

後來發現,人家沒空調WiFi,照樣過的有滋有味,不僅如此,古人的腦洞也是大的可以哦~


  • 古代比現在還要熱?!
  • 來自千年前的肥宅甜品
  • 腦洞大開!夏日避暑黑科技
  • 抹胸裝、半臂服,古代夏服也太美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講到天熱,很多人會說:古代沒有汽車,沒有瀝青馬路哪有這麼熱!


那就真錯了。


古代還真就不涼快,不僅不涼快,反而比我們更熱!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的極端高溫天氣可不是開玩笑的,號稱北京史上最熱的夏天,迄今也沒有打破記錄。

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

保守估計,北京近郊和城內就有11400人死於炎熱

專家研究換算,1743年7月20日至25日下午的氣溫值均高於40℃。其中以7月25日的溫度最高,達到了44.4℃。

而天氣學家竺可楨在《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就指出,中國氣候史上出現過四個“溫暖期”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可以明顯看到春秋、西漢、唐宋明的氣溫明顯上升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不禁感嘆,古人實慘~

這麼熱熱熱熱熱,那他們怎麼降溫呢?

今天就來扒一扒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早在春秋時期,《楚辭》中就有提到“挫橫凍飲,酹清涼些”說的就是冰鎮米酒,還有做成的“柘漿”(甘蔗汁)、“瑤漿”(美酒)。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到了漢代,夏天會飲蜜水,在井水中加入蜂蜜的高檔飲料(順便科普一下:古人管熱飲叫湯,冷水才叫水)。


在繁榮的大唐盛世,光是大文豪杜甫的詩中就有不少美味吃食

“經齒冷於雪”的涼麵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冷飲涼菜

“落刃嚼冰霜,開懷慰枯槁”,引山泉水冰鎮的瓜果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宋代《宋人十八學士圖軸》,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冰鎮桃子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的鯽魚膾、香芹羹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的甘蔗汁

還有全國上下都備受推崇的冰淇淋“酥山——口感醇厚,奶香四溢的羊奶或牛奶發酵而成,底層是爽口的冰,上面覆蓋著加熱過的香甜奶油和酥油,近乎融化柔軟,精緻的大唐人還會在上面插上一些花朵作為裝飾,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座山而得名酥“山”。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唐代才子王泠然的《蘇合山賦》就為酥山提名:

雖珍膳芳鮮,而蘇(酥)山奇絕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右邊托盤上的就是酥山哦 《仕女圖壁畫》 陝西咸陽章懷太子墓

到了

宋朝,冷飲已經不是皇宮貴族才吃的起的了,平常百姓也能在炎炎夏日享受到,集結了老百姓的力量,那夏日飲品更是五花八門。


《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繁勝錄》、《武林舊事》就提到各種盛夏解暑美食:冰雪冷元子、冰雪涼水、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乳糖真雪、白醪涼水、刨冰、雪糕、雪團、雪泡縮脾飲、荔枝膏水沙塘綠豆,流行的刨冰上還會澆上桂花滷、玫瑰滷,有的則直接澆糖漿等等。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不僅如此,還有“冰粥”的食品。如名字就很好聽的“甘菊冷陶”:先用好米煮成稀粥,然後放進加工過的甘菊作為香料,再“冰鎮”一下,就成了夏日人們解暑的美食。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到了元代

,冰酪中會加入果漿和牛奶,俗稱奶冰。元好問《續夷堅志》載:“冰水冬日結冰,小於芡實、圓結如珠……盛行以蜜水調之,加珍珠粉。”很有點沙冰的味道。據說,為了保守制作冰淇淋工藝的秘密, 元世祖還頒佈過除王室外禁止製造冰淇淋的命令。(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就有記載,所以說正宗的土耳其冰淇淋還是從咱華夏大國傳承出去的喲~


到了明清,那更是應有盡有了,酸梅湯、玫瑰露、木樨露、涼茶及玫瑰滷子湯等。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紅樓夢》中的木樨露

哇,真是想想都流口水,原來現在人這麼會吃,還是遺傳了咱老祖宗的呀~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看到這,肯定有小夥伴要問,這麼多冷飲冰棍,那古人沒有冰箱,哪來的冰?


古人的冰都是前一年冬天存下來的,次年夏天的時候用。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故宮冰窖


就用這個冰窖,也稱凌室

古人雖然沒有冰箱,卻有冰鑑——傳說中的冰箱空調一體機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青銅冰鑑


就是它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冰鎮水果


但就是隻有上流社會才用的起,所以有“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等金璧”的說法。


在冰的挖掘和儲存都還很費力的時候朝廷還專設了一個掌冰的職位叫

凌人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到了宋代以後,開鑿和藏冰技術突飛猛進,藏冰業也蓬勃發展,甚至出現了冰商,南宋時杭州的富人,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還會發起向窮人發放冰鎮解暑涼水的慈善活動 :“富家散暑藥冰水”,可見

夏冰在宋代已不再是昂貴的物品。


除了吃,當然還有其他有趣的降溫方法啦~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作為傳承了千年的實在貨,扇子那是人手一把必不可少的,品類樣式也是很多,例如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摺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視經濟情況而定。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良心劇《延禧攻略》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一把扇子比空調還貴

如果生在王公貴族,那麼恭喜你,還可以感受人工風扇。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再高級點兒的還有自動扇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多葉手搖扇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六羽扇葉

還有瓷器玉器所制的凳子、枕頭、涼蓆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九大鎮國國寶之一 定窯孩兒枕 藏於故宮博物院

"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說的就是瓷枕,瓷器表面那一層冰涼的釉,炎熱的夏天枕在上面,那清涼冰感別提多舒服了。

李清照的《醉花陰》“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裡說的玉枕,就是青白釉枕。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當然還有很多避暑傢俱,除了草蓆還有象牙席、壬癸席(豬毛席)、紫茭席(茭葦蓆)、竹方床、藤編涼床等。


再大點兒的,整個房子就是乘涼勝地。


漢朝的清涼殿、唐代的貪涼殿。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貪涼殿概念圖

圖為貪涼殿,依著太液池而建,水循環帶動風車轉動,能使得屋內降溫。

根據史料記載,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的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這種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於此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長安十二時辰》中運水到屋頂的機械水車

普通人家就會在自個兒家裡打一口深井,在上面方式鏤雕的木盤,屋子裡自然就涼快了。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在我們的刻板印象中,古人總是保守的,衣服左三層右三層,其實不然,酷暑磨人,古人也有輕便夏裝。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簪花仕女圖》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大名鼎鼎的簪花仕女圖就展示了當時女子的衣著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以宋朝為原型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

初中課本中的素紗禪衣,薄如蟬翼、輕若煙霧,2.6平方米的布料,僅重49克=一顆雞蛋。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

在開放的大唐盛世,半臂裝、抹胸裝,大大解放了女性。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清平樂》

外面穿的就是精美的長褙子,配繡花抹胸和齊腰褶裙,這是宋代常見的搭配。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歌樂圖》

現代的小馬甲、半袖、背心也是古代人發明的喲~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清朝的人還會穿隔汗衣,用細小單枝竹管聯結而成的網狀竹衣,故也稱“竹衣馬甲”。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清代《燕寢怡情12幀·清內府設色庫絹本》

南方的百越人遭受太陽的毒打則會穿短衣短褲,而中原漢子甚至還會穿“開襠褲”。


當然,做古人最逍遙的就是隨處可躲的避暑勝地


荷塘邊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荷塘消暑圖》

芭蕉下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焦蔭納涼圖》

泛舟蓮中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採蓮消夏圖》

實在不行咱一帖《逃暑帖》山中避暑去也

夏天高溫44℃,這些古代人的降溫黑科技你一定沒見過

米芾行書《逃暑帖》紙本 現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被古人的腦洞給折服了吧~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我們都絞盡腦汁的讓自己更舒服一點~


除了讓身體安然過夏,煩悶的天氣也要保持心情舒暢,

千萬別讓心“中暑”,俗話說的好,心靜自然涼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