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農業融入大數據 脫貧增收添動力

來源:人民網 作者:孫遠桃

  短短3天時間,交易總額突破11.74億元,這是前不久舉行的2020貴陽進出口商品網絡交易會(以下稱“雲上築交會”)交出的“成績單”。期間,主辦方通過黔貨出海雲直播,面向全國網友推薦貴州好物,貴州綠茶、珍稀食用菌、刺梨原液等多款特色農產品備受網友青睞和追捧,銷售十分火爆。

  線上搭平臺,借“雲”拓市場。事實上,“雲上築交會”只是貴陽助力黔貨出山的平臺之一。作為“中國數谷”,貴陽具有得天獨厚的大數據資源。近年來,貴陽市堅定不移把大數據戰略行動向縱深推進,著力推進大數據與農村產業革命深度融合,以省會擔當提供精準服務,努力實現“種植在全省、加工在貴陽、銷往全世界”的農業產業新格局,“黔貨出山”之路越走越寬。

貴州貴陽:農業融入大數據 脫貧增收添動力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扶貧專區內,採購商正忙著打包蔬菜發往各地市場。王欽 攝

  多渠道建平臺讓黔貨乘“雲”出山

  香腸、臘肉、土雞蛋、紅辣椒、幹竹筍……雖然已經是晚上10點,但貴陽市息烽縣宇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龍瑞還在忙個不停。在公司的庫房裡,他正在清點白天從村民家裡收購來的農產品。這些產品,第二天將會通過公司的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自從村裡有了電商公司,大夥不用出遠門就能把農特產賣出好價錢,真的方便又省心。”說起自己的增收新途徑,息烽縣永靖鎮立碑村村民夏曉樂得合不攏嘴。作為貴州第一個“淘寶村”,立碑村通過吸引周邊網商、網貨等,把來自全縣乃至全市、全省的農特產品彙聚於此,通過電商平臺進行營銷,讓“山裡貨”搖身變成為暢銷全國的“香餑餑”。與此同時,當地還打造了雙向互動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全縣各商場、超市、便民站點的數量、分佈位置、銷售情況等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科學的農村產品網絡銷售數據庫,夯實了全渠道網絡銷售的基礎。

  “除了在電商平臺上銷售,現在我們還學會了在網上進行直播賣貨。”說起自己的“帶貨”經歷,“淘寶村”裡的返鄉創業青年呂坤倫記憶深刻。2018年,在外打拼的呂坤倫決定返回家鄉立碑村創業,專門銷售當地的農特產品。開業後,呂坤倫同步開啟“直播帶貨”模式,曾創下單次直播“帶貨”銷售額達100萬元的紀錄。

  在貴陽,像立碑村這樣通過電商平臺幫助村民銷售農特產品的例子比比皆是。2015年8月以來,貴陽市以大數據發展為契機,實施了發展農村電商三年行動計劃,為農村電商發展夯實了基礎。目前,貴州市建成8個縣級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和600餘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點、5個“村淘創富”示範村,農村鄉級快遞網點覆蓋率達100%。與此同時,貴陽市還在雲巖區、南明區、觀山湖區等建設了50個智慧微菜場,安裝了“智慧販賣機”,建設154家線上線下融合的惠民生鮮超市,2019年累計銷售貴州農副產品1.2萬噸、交易額1億元。

貴州貴陽:農業融入大數據 脫貧增收添動力

貴陽農產品物流園水果區交易繁忙。錢名婭 攝

  “雲上”“雲下”聯動構建智慧物流

  從貴陽市中心驅車3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貴陽農產品物流園。在這裡,載貨卡車源源不斷,往來客商熙熙攘攘,蔬菜交易熱火朝天,一箱箱西紅柿、青椒、大白菜、生薑、香蔥等新鮮蔬菜,經卸貨、分揀、打包、裝載,發往省內外各大供應地。

  “這是貴州省交易品類最齊全的國有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也是貴州首個數字化、智慧化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現在每天進出物流園的車輛有8000輛左右,蔬菜和水果每日交易約4000噸,每天的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貴陽農產品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貴農公司”)財務總監雷澤忠說。

  據瞭解,貴陽農產品物流園位於貴陽市修文縣扎佐鎮新莊村,園區規劃用地866.45畝,建築規模69.52萬㎡,總投資34億元。在這裡,不僅擁有建面8萬方、庫容10萬噸的大型冷庫,全國技術最先進的供配中心,200餘輛生鮮直通車,更建成了貴州首個實現對供應鏈、園區、O2O交易、支付結算等全過程進行智慧化管理的大數據平臺——智慧農批雲平臺。

  “該平臺不僅能夠對進入物流園的農產品進行安全溯源,為商戶提供了線上交易渠道,同時還能根據系統內商戶商品交易量、交易金額、誠信經營狀況、園區貢獻度等運營數據,生成相應的信用分,園區將根據信用分為商戶提供各項金融服務。”雷澤忠告訴記者,慧農批雲平臺的建成,不僅提高了園區的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和物流成本,還能有效保障農產品的安全、高效流通,同時通過銷售數據指導農產品的種、養規模,減少資源浪費,讓整個物流體系變得更加“智慧”。

  構建智慧物流,發力的不僅只有貴陽農產品物流園。2020年5月25日,傳化智聯中國智能物流大數據(貴陽)中心正式啟動。該中心以大數據賦能區域物流,建成後將提供數據可視化分析與數據挖掘應用等,為區域供應鏈及行業供應鏈發展提供新動能。同時,貴陽市還引導星力百貨集團與“盒馬鮮生”合作發展新零售,引導“京東到家”與貴陽市沃爾瑪、永輝超市、北京華聯、合力超市等線下店鋪開展合作實現社區配送,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購物體驗。

貴州貴陽:農業融入大數據 脫貧增收添動力

航拍貴陽農產品物流園。王松 攝

  產業深度融合為農業注入智慧引擎

  農業與大數據的融合碰撞,不僅創新了農產品的銷售模式,還實現了種植模式的升級,有力帶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別小看這張‘二維碼’,這可是我們家櫻桃的‘身份證’。”來自貴陽市烏當巖山櫻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左福興說。自從2018年貴陽市農業農村局開發的“貴陽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啟用後,合作社的種植戶就將櫻桃種植、開花、結果、用藥、管理、質檢等數據詳細記錄到系統中,消費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櫻桃的產地、等級、質檢報告、發籤日期,以及品種特性、企業情況、土地、施肥、修剪等信息都一目瞭然。

  “我們開發這個安全溯源系統,就是希望通過溯源督促企業在生產管理時做到安全規範。”貴陽市農業農村局果樹站農藝師李濤說。目前,在該系統上線的精品水果生產企業、基地已達100餘家,涉及獼猴桃、葡萄、桃等10個精品水果品種,可追溯面積超過10萬畝,佔全市果樹總面積的16.46%,為打造“貴陽精品水果”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像今年這樣的雨水,要在過去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損失。”近日來,連綿的陰雨愁壞了不少了農人,唯恐雨水成積,田地中的作物受漬害爛根。不過,在貴陽市開陽縣的雲山茶海,貴州青藍紫富硒茶葉有限公司副總楊常愉卻並不擔心,因為在雨季來臨之初,茶園就召集農戶來開溝以備排水,同時增施有機肥,減少茶樹病害的發生。

  提前實施這些措施,主要得益於貴州智慧農業環境監測設施。通過設備的攝像頭和感應器等,茶山的溫度、溼度、風速等指標可以實時掌握。此外,設施還會將監測數據傳送至開陽物聯網信息化平臺,根據農作物種類、地理位置和環境數據的變化,為第一線的農業工作者提供個性化的精準農業指導以及專家遠程支持服務,為農產品建立“綠色履歷”。“安裝這個系統後,我們茶園實現了精細化管理,茶場從田間管理到生產加工再到銷售服務都將有新的變革,產值至少要增加一倍。”楊常愉說。

  利用大數據指導農業生產,開陽的雲山茶海並非個例。隨著大數據等新型技術手段的廣泛普及,貴陽市先後在精品水果、馬鈴薯、茶葉生產基地試點開展農業大數據應用,推广部署環境實時監測系統,實現環境實時感知和控制,提升便捷化、精準化生產管理水平。同時,建成“果蔬生產管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生產數據分析”“產地準出管理”“檢測數據自動上傳”“標籤自動打印”等功能,形成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給產品裝上了“綠色身份證”。

  “通過大數據技術和農村電商的不斷髮展,貴陽市農業生產已實現精細化、智能化,貴陽市農特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更具活力。貴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貴陽市將進一步加深大數據與農業的融合發展,助推黔貨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