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貴在深入重在持久

春光明媚,萬物萌生,鐵路沿線綠意盎然,喬木、灌木和草地綿延不斷……截至2019年底,國家鐵路59619公里可綠化線路中已綠化里程達51252公里,同比增長5%,鐵路線路綠化率達86%。科學栽種、精心養護,堅持不懈、久久為功,這個春天,鐵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綠化成績單。(4月15日 人民鐵道)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眾多,為汲取教訓,自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發展方向到具體實施,因地制宜、科學栽種、精心養護,讓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貴在深入,生態環境的保護應當落到實處。多年來,鐵路部門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新疆鐵路兩側的戈壁荒灘上,護路人揮動鐵鍬種下一棵棵梭梭樹苗;在包蘭線上,治沙人用麥草網格編織綠色“哈達”;在鐵路站區,幹部職工用喬木、灌木種出一片“綠色海洋”……一代代鐵路人、護林人揮灑汗水、辛勤植綠,生態防護林逐漸連起來、厚起來、茂起來、美起來,成為守護生態環境的“綠色衛士”。通過近年來對綠色發展的不斷深入,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過去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解決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並不穩固,稍有鬆懈就有可能出現反覆。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人人可為。綠色發展,貴在深入,重在持久。造林綠化工作細如刺繡,除了因地制宜、科學栽種,還要精心養護以求長效。鐵路在做好日常除草、修剪、抗旱、除蟲等養護工作的同時,採用專項綠化工程和義務植樹等形式,對沿線林帶進行綠化補植,進一步鞏固綠色通道建設成果,鐵路沿線和站區生態環境更完善,鐵路修到哪裡,綠化就跟到哪裡。鐵路綠色生態安全屏障不斷“升級”,旅客出行體驗更加詩意美好。追逐綠色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綠色發展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們要不負春意,接力前行,堅定不移愛綠、植綠、護綠,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衡陽電務段 李慧清)


綠色發展貴在深入重在持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