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扶貧基金規模已達347億,撬動社會資本超2300億

在甘肅省合水縣太莪鄉,湖羊養殖合作社的養殖戶高欽有望著欄裡的小羊羔,掩飾不住嘴角的笑意。這已經是他養殖的第三代湖羊,長勢喜人,而市場上羊價持續走高,收入也水漲船高。

2018年央企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為當地引入湖羊養殖產業,並設計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和“貸母還羔”“務工+分紅”的具體舉措。截至今年5月,累計投放湖羊種羊8833只,目前種羊產羔2.7萬隻,存欄量達到3.54萬隻,帶動周邊貧困戶692戶獲得務工、分紅收入。

湖羊養殖只是央企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國投注重通過發展產業的方式實現精準脫貧,捐贈資金中有1/3以上向產業扶持傾斜,直接用於入股合作社和當地企業,確保分紅精準到建檔立卡貧困戶。

國投扶貧基金規模已達347億,撬動社會資本超2300億

貴州羅甸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35.4萬人,常年在外務工的超過8萬人,以青壯勞力為主。留守的多是婦女和老人,如何提高他們的收入來源?

羅甸縣晝夜溫差大,日常充足,無霜期長,非常有利於百香果生長。2018年下半年,羅甸縣副縣長、國投掛職幹部宋勇亮多次調研,發現羅甸縣逢亭鎮部分地區地勢平緩,周邊樹林茂盛,能有效降低風速,減少風害,是百香果最理想的生長區。經過反覆對接論證,宋勇亮和同事規劃出“引進龍頭企業打造標準化種植基地”和“示範帶動”兩種百香果種植模式。

兩年來,國投幫扶羅甸逢亭鎮實施百香果種植面積共760畝,直接利益聯結貧困戶220戶785人。2020年羅甸全縣新增百香果1萬多畝,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在推動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國投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導向作用,發起設立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和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的投資方式,下大力氣引導龍頭企業向定點扶貧縣集中,發展定點扶貧縣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經過3年的實踐探索,已經形成了在全國範圍可複製、可推廣、可落地的“產業基金+龍頭企業+貧困地區資源+貧困人口”的產業扶貧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今年3月表示,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是國資委整合央企力量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扶貧基金因扶貧而設,要切實管理好,要引領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脫貧攻堅,努力探索可持續的產業扶貧模式。

截至目前,國投創益基金總規模已達到347.25億元,累計投資決策項目140餘個,金額超280億元,覆蓋全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其中,在“三區三州”地區投資決策項目35個,金額44.39億元,已投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後,將直接或間接帶動50萬人就業,年均為就業人口提供收入40億元,為地方政府提供稅收28億元,引領撬動社會資本超2300億元投入脫貧攻堅。

國投創益董事長王維東表示,一方面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在市場、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借船出海,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對基金使用嚴格監管,項目必須依託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資金必須全部用在對扶貧地區的幫扶上。

疫情發生後,產業基金投資的部分企業受衝擊較大。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國投創益成立了10億元的防疫專項資金,積極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產業基金促進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但仍有大量貧困地區的小微企業不能滿足基金投資要求,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無法參與到產業發展中。

國投創益正籌備由央企扶貧基金及國投創益共同出資成立央企社會責任公益基金會,以無償捐贈形式緩解深度貧困,與產業基金形成互補,通過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輪驅動”構建扶貧攻堅的長效機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把落實扶貧成果與落實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為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