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把同事當朋友?

同事:是在一起幹活的人

朋友:是可以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的人

同事不是朋友,這一點是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的,用朋友的方式去對待同事,終究會適得其反。經歷這麼多年的工作,同事能成為朋友,只有在你們不是同事之後,還能赤誠以待,這才是多了一個朋友。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把同事當朋友?

小趙心思單純,跟同事都聊得來,小陳更是她的交心好友。


直播的風口襲來,小趙下班後做直播賺了不少錢。她迫不及待地把這好事分享給小陳,並跟她說:“如果能穩定收益,打算辭職當主播”。

不久上司便找她談話,她負責的重要業務也被迫轉交給了其他同事。沒想到,八字沒一撇的“辭職”讓小趙提前陷入了被孤立、被邊緣化的境地。

職場中難免會有酸甜苦辣,而同事是離你最近的交往夥伴,所以很多職場人選擇打開心扉,把同事當朋友訴說心事。

如果遠離同事,緊閉心扉,會給人城府深、心機重、不可親近的感覺,不利於職場人際關係,甚至會成為職場的絆腳石。


但完全把同事當朋友,雖能降低別人對你的戒心和揣測,可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可能會傷害自己。

和同事的距離,可近可遠。職場人只有學會如何與同事和諧相處,才能在職場如魚得水。

為什麼不建議把同事當朋友?

1、困難時,可能難以伸出援手

《安家》中,謝亭豐為了給恩人的兒子治療白血病,到處籌錢。可他的錢都買了理財,結果平臺暴雷,錢都沒了,不得不想別的辦法。

他瞞著同事將品華小區50棟1201一房多賣,收了8個客戶的意向金用來週轉。直到客戶找到門店,要求籤約,他才將心事告訴同事。

謝亭豐和同事相處多年,按理說關係不錯。可他遇到大困難時,寧願自己違規也不願找同事幫忙。因為在他心裡把同事和朋友分得很清,同事再好,也不能全力相幫,求助只能徒增煩惱。

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朋友之間不要成為同事,除非你想失去他。

真正的朋友,你可以毫不顧忌地求助於他,而且心無掛礙。但當同事要幫你時,你會總覺得欠一個人情債。甚至有時就算你求助同事,他們也不願施以援手,因為在你困難的時候,或許正是別人爆發的機會。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把同事當朋友?


2、脆弱時,可能得不到共情安慰

《我是餘歡水》中,看到徒弟起身經過,儘管對方早已掛斷電話,餘歡水還得假裝拒絕客戶請自己吃飯。

徒弟搶過他手裡的電話:“你這電話盲音啊,我一米外就聽到了。”

想到自己的業績沒完成,他就把徒弟叫到沒人的地方,低聲下氣地哀求徒弟分一些業績給自己。

本想著辛苦帶出來的徒弟能夠體諒自己,不料卻被當眾挖苦:“師父,這人啊,傷了腿沒事,千萬別傷了腦子。”

有時你把同事當朋友,同事卻當你如草芥。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面,得到的是共情和安慰,而在同事面前,你得到的可能卻是嘲笑和譏諷。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會把自己的弱點給別人看嗎?一個高贊回答是:自己最弱的地方只能自己知道,就算別人知道也不會幫你,別有用心之人甚至正在暗自竊喜。

有人說:職場把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圈在一起,把職場人的生存和發展圈在了一起。為了不讓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弱點傷害自己,職場人用虛偽的堅強包裹自己的脆弱面,從而與同事越來越遠,不能成為朋友。

3、掏心掏肺時,可能得到的是傷害

之前有一位同事老張,他和人事經理關係很好。公司裡員工薪資是保密的,可老張總是悄悄打聽同事的工資,人事經理便知無不言。

一次,同事工資調整後高出自己很多,老張知道後暴跳如雷,便去找上級質問,“自己資歷深,為何給新人加薪,而不給他加薪?”

最後,老張和人事經理因違反了薪資保密制度,被雙雙開除了。

職場中,員工工資、投資計劃、產品配方等很多資料都需要保密,而與所謂的“朋友”無話不談時,你的無心之言會給你帶來無盡的“災難”。

你有原則、有底線,可以守住機密,可別人不一定能守口如瓶,一時的疏忽可能毀了你的職場之路。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把同事當朋友?

和同事交往,需要注意什麼?

1、和同事談話,要知分寸

有位混跡職場十幾年的網友說:別把國事家事天下事,大事小事家裡事,通通講給同事聽。

無尺度地訴說,既給人感覺你說話無分寸,又會因為無心的言論,讓自己陷入緊張的境地。

一次,朋友找蘇格拉底談心事,蘇格拉底說:“在你告訴我這件事情之前,我想先讓你做個小測試——三重過濾測試。”

“第一重過濾叫真實,你能百分之百確定你要講的事情都是真的?”

“第二重過濾叫善意,你要談的是帶著惡意還是善意?”

“最後一種過濾叫實用,你覺得我真的能幫上你麼?”

三重過濾也適用於同事之間談話,一時的心直口快,會帶來瞬間的共情,可事後回想總感覺心有餘悸。古人常說:“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當你心裡有這種念頭時,你就別講了。

2、看交往深淺,謹防“職場小人”

《我不能教你詐》講了這麼一件事:

小英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她一直守著秘密,獨自痛苦。那天,和男友大吵一架後,坐在工位傷心。入職不久的唐姐過來關心她,並約她下班一起吃飯。

那天正是小英生日,唐姐說到:“雖有伴侶,每年生日也是孤獨地對著一桌好菜和蠟燭落淚。”一夕之間,小英感覺找到了同病相憐之人,將所有的心事訴說給唐姐。

可第二天上班,她卻感受到整個辦公室異樣的目光,有同事悄悄說,“所有人都知道了你的私事”。

“交淺而言深,既為君子所忌,亦為小人所薄”,小英誤把交淺的同事當朋友,從而訴說心事,結果秘密被傳播,讓自己更困苦。

職場上,總有些人走近時,和你心照不宣,離開時背後捅刀。要想和同事深入交往,就必須經過時間的洗禮,才能認清本性,避免被“職場小人”所害。

3、掌握談話技巧,正確交流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把同事當朋友?


同事是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經歷最相似、最能引起共鳴的夥伴,如果能與同事恰當地交流,能夠有效解壓,拉近距離,促進關係和諧。

很多職場人因為錯誤的表達方式,往往詞不達意,不僅錯誤地表達了觀點和情緒,還讓對方產生了牴觸心理。

《用事實說話》中介紹的交流步驟,可以幫助職場人減少誤解,更好達成談話目標:

首先,瞭解談話目的:你要事先想清楚和同事談話是想發洩情緒、得到安慰,還是得到幫助和建議,有了目的,你才能框定談話範圍。

然後,聚焦事實:情緒容易讓人失去理智,談話過程要保持冷靜,關注事實本身,避免被對方錯誤解讀。

再來,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視角觀察事物,可提高談話質量,避免牴觸心理,使談話富有成效。

有效地交流,是談話雙方都在同一個頻道上,對談話主題有共同感受。學會正確地交流,能夠讓談話更高效,也能隨時感受到對方情緒變化,及時終止。

職場人工作和生活都不容易,朋友和同事都能成為“知己”,都能給自己帶來慰藉。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同事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保持安全距離,學會正確交流,可以讓你的職場之路走得更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