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秦嶺山中,多大一個地方,可以算作“鬧市”?

國道G210,從北向南,過了寧陝縣江口鎮,約7公里之後,往東過河有一條岔道,地圖上標註為X301。這條路沿著旬河,可以前往寧陝金川鎮、鎮安雲蓋寺鎮,最後到達鎮安縣城。

沿著X301繼續向前行駛,大約再行7公里就是南溝溝口竹山村,也就是這篇文章將要介紹的地方。再多提一句,這個地方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遠處這幾棟房子,擱城裡不算啥,但在秦嶺山中就可以算是“鬧市”了。

停車

沿著旬河的這條道路X301,正好穿過南溝溝口竹山村。這旬河自西向東流淌,一南一北兩條小溪在南溝溝口竹山村匯入河中。也就是說,這裡是一個三河交匯之處。

山裡路窄,只有碰到人家才能停車。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南溝,於是便將車停到了路邊一戶人家院子裡。停了車,原本想給一些停車費,沒想到主人連說不用了沒事。山裡人真好!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立在路邊望去,遠處有一塊路牌,上面寫著:繼續向前,23公里之後是金川鎮,轉向左邊,15公里之後可以到達新鋪。

這個新鋪之前尋訪過,我寫的書《遠村行走》裡,《玉米掛前牆,躍躍燦鮮黃》那篇文章,描述的就是新鋪玉皇殿溝。讀過書的朋友,對這條溝裡的活泛人丁正坤,也許還有點印象。

小學

站在南溝溝口竹山村的竹山橋上,我拍了一張照片。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遠處凹口,就是進入南溝的必經山口。腳下這座橋,長度有10多米,寬大概6米多,高大約有5米。《寧陝縣誌》裡說,這是1982年6月建成的,當時投資了5000元。不是個小數。

眼前的這個院子,大約就是《縣誌》裡提到的竹山小學。不過如今這學校早已經被撤銷了,此處現在是縣上駐竹山村扶貧工作隊的辦公地點。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1987年的資料裡說,竹山小學始建於1945年,佔地2畝,建築面積454平方米,共有4個班57名學生,教工合計5人。

“質量立校、質量興校”,小學校的外牆面上,當年的標語還在,只是教室裡已空無一人。

房子

竹山村是秦嶺山中的一個“鬧市”,村子裡的房子自然都住得有人,不過人並不多。這些人家,院子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的,雜物和新收穫的糧食,也都擺放得規規整整。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大概這一戶人家的主人,也和我一樣有嚴重的強迫症。

屋簷下晾曬著的包穀,邊沿被碼放得非常整齊,包穀尾部統一朝外,交錯堆放成兩層,把其餘的圍成了一個包穀組成的城池。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鬧市”的房子建得密了,能耕的土地自然就少了,但村中每一寸閒著的土地,也都被充分利用起來了。

譬如這一戶,菜地就和房子完全挨在了一起。也許是日照不足,也許是土地不肥沃,地裡的辣椒都長得很矮,小白菜都瘦瘦弱弱的,一副病懨懨的模樣。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遠處,有一個村民正靜靜地坐在門口看著我們。

衛生室

南溝溝口這些人家,大多是從南溝裡面搬出來的。他們雖然搬到了溝口來,但大多數人的生活,照舊是農忙時天亮了回到山裡老房子那邊幹活,天黑了返回溝口新房子這裡居住。

沒辦法,人與土地是綁在一起的,人能走,地不能走。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路邊的籬笆上,爬滿了西紅柿藤,藤上面掛滿了西紅柿,既有尚未成熟的青果,也有已經成熟了的紅果。只這小小的幾根枝藤上面,細細數了數,竟然就有20多個西紅柿。

“農村治安需治理,打防結合要並舉。學法守法反邪教,依法治村樹正氣……”牆上的宣傳欄是用瓷磚做的,內容和樣式很有鄉土氣息。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遠處的一棟新房子,大門上有一塊墨綠色的牌子,上面寫著“竹山村第一衛生室”,下面還有八個小字“服務農村 關愛健康”。這樣的衛生室,恐怕只能看點頭疼腦熱的小病吧。

舊橋

南溝溝口竹山村旁邊的旬河之上,有新舊兩座橋。順著這橋,可以進入南溝。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舊橋在下游方向,石臺、鐵索、木面,是一座寬約2米的鐵索橋,懸於河面之上10多米高的地方。

這座鐵索橋,連接著旬河南北兩岸,溝裡面的幾十戶人家,之前進出就全靠這座鐵索橋了。很難想象,秦嶺大山深處,居然會有這樣的地方。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開頭已經說過,南溝溝口也叫船朳。有船必有渡。在修建鐵索橋之前,這地方還真有渡口。《縣誌》上說,船朳渡口是當時江口鄉通往黃金鄉的重要渡口,有木排1個,後被洪水衝沒。

新橋

新橋在不遠處的上游方向,是一座石孔橋,有15個橋孔,是為修建進入南溝的通村公路新修的。

石孔橋貼著河,河水正從石孔中穿流而過。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兩年前,進入南溝的通村公路已經全部拓寬了,只是還是砂石土路,沒來得及硬化。村民告訴我們,原本已經馬上就要硬化了,機器設備都已經到位,只可惜發生了一點意外

這個意外,說起來挺有意思。大概準備硬化道路那天,南溝裡有兩個醉漢,因為喝了點酒,路過工地現場時,無端地罵了張羅這事的負責人,負責人一怒之下就暫停了這個工程。

事後,兩名醉漢雖然酒醒了,但礙於面子,死活不肯去主動道歉,那負責人見此情況,索性無限期停止了這個工程,這路就這樣一直沒修好。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死要面子活受罪!

舊橋

新的石孔橋,雖然設置了15個橋孔。但按照旬河的水流量,水流大的時候,這些橋孔恐怕不夠用,那時河面必定會漫過橋面。

不過現在還好,石孔橋上面曬著剛剛撕下來的玉米殼。橋下的水,十分清澈,雖流得很急,但一時半會並不會漫上來。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立在橋上,無限感慨,這些並不是景區的地方,其實才有最真實的村莊風景。

我們關於村莊的記憶,既有村中的老屋、巷道,也有村口的老樹、石磨,當然還會有溪邊的水草,河中的魚蝦,地裡的莊稼。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邊這個畫面中的道路,就是前面提到的X301,這是秦嶺山中的一條典型道路。這種路大多順著河岸而建,完全開鑿在山體之上。路墩都是石砌的,看得出工程量不小。

路邊的植被很茂盛,水流平緩的地方,河面倒映著山色。除了蟲鳴、鳥叫和水流聲,這裡安靜得就像世外桃源。

古道

前面說過,在沒有修建這座水泥石孔橋之前,原先進入南溝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走。過了那鐵索橋,道路很窄,只能供單人行走。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許多年前,南溝溝中的板栗、核桃、玉米、土豆、紅薯,就是從這裡靠人力背出來的。許多年前,牛呀、馬呀、羊呀、豬呀,也是從這裡進進出出的。

這是秦嶺山中真正的古道,我們行走秦嶺,最高興的就是走這樣的道路,悠久而綿長。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橋有兩座,人家幾十戶,這樣一個地方,能算秦嶺山中的“鬧市”?

告別南溝溝口,再往裡走就不算“鬧市”了。一戶戶的人家,散落在道路兩邊或山坡之上,住在這溝裡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作者簡介

專業行走,著有散文集《遠村行走》,賈平凹老師、比爾·波特先生傾情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