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進入盛夏以來,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新碧街道就開始熱鬧起來,快步復甦的“夜經濟”喚醒了城市煙火氣。在這裡,有一個夜市與美食廣場的組合市場,它不僅實現了村民、村集體的雙雙增收,還整治了馬路市場、扮靚了村景。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傍晚6點多,天色漸暗,徐河清的排檔裡已經逐漸熱鬧起來,新老客人絡繹不絕。徐河清從事餐飲生意已經十幾年了,從最開始的路邊攤,到現在坐擁九家店面,徐河清的小康生活得益於黃碧街美食廣場的整治建設。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徐河清告訴記者,以前在路邊擺攤,每天風吹日曬,攤位還要每日收進收出非常麻煩。“現在好了,統一搬到這裡後店面比以前大了很多,收入也比以前好了幾倍。”徐河清滿臉滿足地說到。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跟徐河清一樣,因為夜市整合建設改變了生活的,還有在下小溪夜市擺攤售賣氧化鋁手工藝品的村民虞小東。虞小東以前都是趕集市和各處的美食節,都要到處跑。在下小溪也是擁有一個固定攤位之後,每晚都能有四五百收入,好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一千七八。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下小溪夜市+黃碧街夜宵攤組合市場所處的黃碧街村與下小溪村是相臨的兩個村,都有強烈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願望。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消薄”政策,創新“消薄”舉措,在兩村村雙委多次協商的基礎上,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精心謀劃,決定在黃碧街和下小溪交界處實施“下小溪夜市+黃碧街夜宵攤組合市場”的項目,並在2018年初將該項目上報列入了市十大民生工程,確定專人專班負責項目落實。

這項工作徹底解決了原來馬路市場髒、亂、差的問題,同時也擴大了這兩個村的集體收入。“在推進夜市整合這項工作上,我們主要採取梳堵結合,規模集聚的方式,一方面加強市政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加強政策指導,確保商戶願意去、呆的牢。”新碧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曉東說起對夜市組合市場的整治頭頭是道。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下小溪夜市與黃碧街美食廣場由兩村各自出資、建設、管理、收益。美食廣場與夜市相鄰,市民可以逛完夜市吃美食,吃完美食逛夜市。

據瞭解,黃碧街美食廣場原先是一塊廢棄之地,影響著新碧街道碧新路及實驗中學新碧校區周邊的村容村貌。2018年年初項目開始動工,總投入資金320萬元。廣場共建有店鋪129家,公廁1座,大型停車場1個,管理用房1幢。2018年實現攤位收入115.3萬元;2019年續租攤位收入46.518萬元。

而下小溪夜市則以原先良好的市場攤販為基礎,以地處經濟開發區、外來人口較多、市政基礎設施較好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設立夜市攤位共300個,其中固定攤位150個,臨時攤位150個,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

越夜越繁華,縉雲也有個“小香港”

雖然剛開始整治夜市很多村民不理解,擔心投了錢又帶不來人流量。但是現在,隨著夜市的整合發展,每晚都有幾千的人流量,不僅給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還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

兩個村的組合出拳,不但實現了雙雙增收,而且規範了新碧街道夜間的馬路市場,不僅帶領村民走向小康生活,更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