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少數散居青海與新疆,現代社會因工作、婚姻的頻繁遷徙,絕大部分省份均有分佈。“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為“保安回”等。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在青海同仁附近駐墾的蒙古人與色目人,到明朝時建立保安城而得名。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畜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人,有著高超的制刀技藝,他們製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緻美觀,在州內外享有盛名,“保安腰刀”也成為臨夏州的一張名片。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的口頭文學主要以保安語為載體進行口耳相傳的,口頭文學是伴隨著保安族群眾的生產勞動,宗教和其他民族活動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保安族群眾進行教育和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形式,長期以來,保安人將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根據自身的現實條件,運用共同使用的語言,藉助想象和幻想,或改編、或補充、或模擬創作為神話、故事、歌謠等。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口頭文學歷史悠久,類別複雜,形式多樣,這些表現形式都擷取歷史和現實,融合浪漫和現實主義手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與領域,反映出保安人在不同社會時期的願望、要求和理想,保安族口頭文學中喜聞樂見的主要有神話、傳說、民間小故事、宴席曲、花兒、諺語等內容。神話是一種古老的故事體裁,如保安族早期流傳的神話《人祖阿旦·哈媧的故事》。傳說是勞動人民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自然風貌、風俗習慣相關聯的故事,它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保安族的歷史。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腰刀的傳說》反映了保安族來自西域的歷史印跡,從青海同仁遷往甘肅的原因及艱難過程,也反映了保安族與漢、藏、土等民族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保安族的民間故事有保安族人民在其自身發展中揚善抑惡的故事;描繪保安人民與邪惡勢力以及同大自然作鬥爭的故事;有教育年輕人做事要縝密周到,不能主觀臆斷,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如《哈比卜的故事》《木匠和他的妻子》等。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的“花兒”吸收了很多保安語,以作墊詞襯句,其歌詞樸素直爽,曲調既剛直豪放,又抒情活躍,經典的保安族花兒有《大河家街道上牛拉車》等,保安族宴席曲吸收融匯了河湟地區回族宴席曲的精髓,集歌舞說唱為一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如《大馬上備的是好鞍子》等。此外,保安族的口頭文學還有兒歌、諺語、歇後語等。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積石山縣大墩村,人多地少,年輕人只有外出打工謀生方能養家餬口,他們的工作涉及廣泛,有挖冬蟲夏草的,有淘金的,有販牲口的,有做鐵匠的,這種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地理環境使大墩保安人在學好其它民族語言的同時,也創造了他們掌握多種語言的奇蹟。而現在,在整個大墩村,保安語只是家庭或村社內部用語,因使用的人口稀少、地域狹小等因素,缺少後備資源而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如今說保安語的人越來越少,漢語成為保安人學習科技文化知識、接受外來信息、瞭解外部世界的主要語言。

看點丨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由於長期與外界的友好交往,如今大墩保安人與其他兄弟民族聯姻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婚時,不要求對方懂保安語,這一風俗無意中打破了保安族內部單一的傳統家庭結構,從而影響了保安語在家庭內部的使用和繼承,因此保安語在家庭內部扮演的堡壘角色日益減少,他們的家庭語言逐漸轉為漢語。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須知:非遺項目、圖片、視頻

來源:隴上非遺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