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紅網時刻通訊員 周偉華 李琴章 婁底報道

文明之風徐徐來,溫暖祥和奏華章。近年來,雙峰縣杏子鋪鎮積極推行“以孝德治村”模式,以孝德文化、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形成人人孝敬、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鄉風文明在杏子鋪鎮大地上生根發芽,農村有了新風貌,農民有了新面貌, 一幅溫馨感人的美麗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

石塘塅村的黃木嫦,今年50歲,她先後照顧三個老人二十多年。2000年,公公因病癱瘓在床,婆婆身上長有肌瘤,子宮下垂, 走路都很困難,丈夫在外打工,兩個兒女當時還在讀書,照顧公公的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黃木嫦肩上。洗衣服,餵飯,喂藥,洗面,洗腳,甚至公公洗澡都是她操勞。

“木嫦,你比親閨女還親,不曉得上輩子我修了什麼徳招了你這麼好的兒媳。”公公常常感動得流淚。“我們是一家人,照顧您是應該的,我就是您的閨女。”黃木嫦對公公說。

到2010年公公過世,總算鬆了一口氣的黃木嫦,又給自己找來麻煩事:丈夫的舅舅劉太平是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漣水村人, 今年80歲,五保老人,孤身在家,身體多病,高血壓冠心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等,生活難以自理。婆婆掛念舅舅,常常唉聲嘆氣,暗自流淚。黃木嫦頓生憐憫之心,她主動向婆婆提出,要接舅舅來家養老,她來侍候舅舅,給舅舅養老送終。丈夫心庝她,心裡很猶豫, 但黃木嫦堅決要把舅舅接過來。“舅舅一個人在家孤孤單單,萬一出現意外怎麼辦?”黃木嫦對丈夫說。 丈夫撫摸著黃木嫦微駝的後背, 動情地說:“你本來也腰痛, 現在要照顧媽媽和舅舅, 你會更累了。”

接舅舅來家已住十年了,吃飯穿衣看病,一切花費都是黃木嫦出錢。舅舅來她家的這些日子,政府發給舅舅的五保戶補助,扶貧幹部送來的慰問金等等,全是舅舅保管,黃木嫦從沒有要過他一分錢。她知道舅舅喜歡吃燉雞燉豬腳, 她就隔三岔五給舅舅做。 年紀大了, 身體有病,心情就會煩躁,就會莫名其發脾氣,舅舅常常陰晴不定,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黃木嫦委屈得流淚,但她轉過身去擦去眼淚,對舅舅裝著笑臉。

從三十歲到五十歲,黃木嫦在這二十年裡照顧了公公、婆婆、舅舅三位老人,她從俏媳婦也熬成了黃臉婆。現在她身體也有病,患有高血壓、脊椎病、坐股神經痛,常年要熬藥調養身子。現在她既要帶孫子,又要照顧老人,但她仍堅持著,無怨無悔。

有人說她傻,她笑著回答:“我當傻子我快樂。”

水府廟村婦女朱躍南,在這十多年裡,先後照顧三個家庭四位親人。一個是癱瘓的婆婆, 一個是患病的哥哥,還撫育了兩個侄子18年。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水府廟村朱躍南給婆婆蓋被子。

雙峰杏子鋪鎮:鄉風文明暖人心

孝德文化宣傳欄。

床石村退休的原黨支隊書記楊聖坤,他也同時照顧著三個老人。一個是他的母親,身患老年痴呆症,一個是80歲的鄰居五保戶朱德田,身體多病,生活不能自理,還有一個是身患血管癌不能行走的65歲婦女朱伏連。在農忙時,楊聖坤還要給村上的六七個留守婦女犁田。

“我是共產黨員,我要模範帶頭,鄉風文明從我做起。”楊聖坤常常對人說。

杏子鋪鎮不僅孝德之風盛行,愛心捐贈也蔚然成風.

品端村9歲孤兒肖霞,水府廟村患癌病的前民辦教師劉志陽,都是村民自發捐款一萬多元,每年愛心人士結對幫扶捐款給貧困學生的超過100萬,今年疫情襲來,大家捐款捐物支援抗疫,總金額超過150萬元,僅縣政協委員,五色米公司董亊長劉科良捐獻的口罩防護服價值18萬元。

這些孝德愛心之人,數不勝數,他們溫暖著杏子人民,成為村民爭相效仿的明星。

近年來, 隨著鄉村振興的實施,杏子鋪鎮人民逐漸過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富裕起來的人們,要保持持久的奮鬥精神和積極上進的思想狀態,那就需要鄉風文明來浸潤。如何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成為杏子鋪鎮創建美麗鄉村所面臨的新問題。

杏子鋪鎮牢牢扭住鄉風文明建設的“魂”,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根”, 以黨建引領,倡導新風,掃黑除惡,匡扶正義。通過文化長廊, 鄉土藝朮,評比獎勵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各村建立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志願服務隊,以“五好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兒媳”“好孝子”等好人評選、新鄉賢評選、星級文明戶評選,利用民間花鼓戲 、西樂隊 、舞龍舞獅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為手段,提升村民素質,倡導文明新風尚。

每到夜晚,村民在各村的文化廣場上,載歌載舞,引吭高歌,他們唱出生活的美好,他們舞出心中的喜悅。村民有了豐富的文化娛樂項目。品端村村主任曾小敏激動地說:“現在一到晚上,村民都到廣場跳舞,有幾百人,真熱鬧。村民參與的積極性高,鄉風文明自然也就改善了。”

杏子鋪鎮黨委書記王景華說,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在“鑄魂強根”上精準發力,不斷繁榮鄉村文化,傳承鄉風文明,為杏子鋪鎮鄉村振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築起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