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媳婦,最後有哪些不同?

當下流行一段話:媽媽生,外婆養,奶奶只管來欣賞。

大部分網友都吐槽奶奶坐享其成,可我對這個現象卻有另一番認識。獨生子女的大軍已成為父母,外婆只能是外婆的角色,再不能分身做奶奶了;還有就是婆媳難題的規避法,婆婆看娃是非多。

雖說自古婆媳問題是天大的難題,但是有的人能解,有的人卻不能解。這就像是學生遇到附加題,能力強的學生得分,能力偏弱的學生得不到分。

讓婆婆看娃,便繞不開要與公婆同住,相處問題也避免不了,自然也少不了生活的磕磕絆絆。如果把事情反過來看,也有很多的好處,幫你帶孩子,幫你們做好飯菜,你就只管上你的班就好了。

當然了,這就看你關注的點在哪裡了。

自己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媳婦,最後有哪些不同?

雯雯和曉霞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我們都在石家莊成家了,針對要不要和婆婆住一起,她們的觀點和做法就不一樣。

雯雯讓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帶了兩年多,孩子上幼兒園了。雯雯就詢問婆婆是不是想回老家,婆婆白天一個人在家,確實想回去,卻又擔心她們不能準點接孫子,左右為難。也就直接和雯雯說了心裡的想法和顧慮。

雯雯對婆婆說,如果給你找份工作,又不耽誤接孩子,你能接受嗎?婆婆才五十多歲,年齡也不大,自然樂意接受雯雯的建議。所以雯雯就在小區外的餃子館,給婆婆找了份包餃子的工作,這樣不耽誤接送孩子,也能賺工資,比回農村老家好多了。

婆婆對雯雯這樣的做法非常滿意,也處處幫他們做家務。婆婆每天晚上九點才下班回來,他們婆媳接觸的時間也不多,涉及的婆媳問題就更少之又少了。

雯雯這幾年,就沒有因為孩子耽誤自己的工作,還升職加薪了,前來兩年又買了第二套,前幾天剛裝修好,準備疫情結束搬新家呢。

而曉霞呢,一開始就擔心出現婆媳問題,拒絕婆婆幫忙帶孩子,自己帶到幼兒園。在孩子上幼兒園後,找了一份能顧及孩子的工作。

曉霞生子前的工作不錯,業務能力也非常強,可以說他們的婚房大部分是她的工作存款。可現在的工作,主要以孩子的時間為主,所工作內容和崗位並不合適,而且工作的同事和領導的水平也較之前低,更別說發展前景了。

職場沒有發展前景不說,在一波同事的斤斤計較中,曉霞也慢慢地被同化了。一開始工作上的事,後來影響到生活,與老公的拌嘴也變多了,心態也沒有之前的積極勁頭兒了。唯一讓她欣慰的是,兒子培養的還不錯,愛看書,學習好。

還好,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曉霞跳槽了。找了個管理崗位,工資翻倍,她的能力也能勝任這份工作,勁頭十足,整個人也回到了之前職場風風火火的樣子。

這是我身邊比較真實的例子,如果從經濟上來講,曉霞目前落後於雯雯,他們還住在第一套房裡,目前手裡也沒有繼續購買第二套房。而雯雯雖然有房貸,但卻是擁有兩套房的小富婆了。

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講,曉霞要比雯雯省心些,因為孩子是曉霞自己帶大的,從習慣養成到學習方法都用心培養,所以上小學後孩子很自律,由於閱讀知識面也很廣,成績非常不錯。

再看雯雯的兒子,就有些問題了,作業拖沓,不愛看書,還時常被老師叫家長。雯雯把這些歸於婆婆,說婆婆太溺愛孫子,養成的習慣改不掉了。我們不能順著雯雯說肯定是婆婆的問題,但是隔代親確實會讓奶奶們對孩子有些縱容。

自己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媳婦,最後有哪些不同?

不過這也跟人為因素有關係,現在的爺爺奶奶已逐步年輕化,也比之前一代人高,所以帶娃的水平和理念也逐步在科學化。

我的鄰居王阿姨,是一位56歲的時尚奶奶,孫女今年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非常棒。王阿姨說孩子媽媽就沒管過孩子學習,都是她一手抓的。阿姨說她只是初中畢業,現在的知識不會了,但是他會管孩子的學習方法。

王阿姨說自從有了孫女,她就經常看育兒方面的節目,到現在關注學習方法,抖音、快手都是她學習的來源。王阿姨的兒媳每天下班回來就有飯吃,孩子的學習不用過問,只管出錢,這就是奶奶育兒的成功典範。

可王阿姨的女兒就沒有她兒媳的命好了,奶奶文化程度不高,平時做活比較慢,對孩子只管吃喝與穿衣。孩子學習也管,但是沒方法,只是會在旁邊督促,偶爾還會來一句:“看你笨的”。

長此以往,孩子不喜喜歡奶奶盯著,甚至有一次對媽媽說:如果奶奶再這樣盯著我,還諷刺我,我想去死。

自己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媳婦,最後有哪些不同?

所以說,什麼問題都不是絕對的。讓不讓婆婆看娃,請從實際情況出發。

一切的選擇都是利益最大化,而婆媳與家庭,還有孩子的正常化發展就是利益所趨。婆婆性格好,婆媳能處得來,婆婆又能科學帶娃,這就是利益最大化:兒媳能工作,婆婆能享天倫之樂。孩子能得到好的教導。

反之,婆媳性格不同,又不能分擔帶娃就不要強求,一切以和諧為主線,大家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