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對機構和散戶不該厚此薄彼

紅週刊 作者 | 黃湘源

近日,一份關於基金的研究報告發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驚歎:聰明錢太多,割韭菜難度也在加大,基金暴富的神話正在消失。如果這則報告所說的現象真的正在成為現實,那確實是好事。但怕就怕監管層僅僅只是嘴上說不干預而已。

監管層對機構和散戶不該厚此薄彼

不干預不要僅僅是說說而已

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目前仍難免還帶有跟原來的行政審核制難分難捨的先天性聯繫,特別是在與IPO相關的利益機制的改革上真正觸動到發行人、投行乃至券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奶酪依然很難。但正所謂慾壑難填,一些機構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地拿割韭菜難說事,無非就是想借他們理想中的所謂市場化改革之手為他們謀取更多的利益。不過,恰恰是在這種似是而非的所謂市場化的問題上,不要說市場的眼睛容易為之所惑,很多時候管理層也難免欲拒還迎,一不小心就掉進了他們所預設的陷阱。

最近,發生在天山生物等三妖股被停牌和立案調查事件上的奇怪談論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三妖股接連漲停,表面上看參加炒作的似乎都是散戶,且在停牌過程中,上市公司多次自查信息也都披露顯示,上市公司方面並沒有更多該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但這難道就能夠說明散戶是此次無厘頭炒小炒差超低價的主力軍嗎?隨著證監會的深入立案調查,如果並不存在什麼別出心裁的內幕交易的話,事實真相或終究不難證明,所謂“散戶主力軍”炒小炒差炒低價所構成的“新型市場操縱”或“新型股價操縱”,充其量不過就是此前曾經發生過的“漲停板敢死隊”之類市場操縱股價操縱行為的翻版罷了,而如果真如此,又何新之有?註冊制條件下如果還像此前在行政性的監管機制下所習以為常的動不動就借一個新名義指鹿為馬,監管的矛頭不指向興風作浪的莊家,而偏偏指向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散戶,那這不僅恰好給了那些躲藏在眾多散戶的背後操縱和炒作天山生物等三妖股股價的大鱷們一個在監管的火眼金睛之下依然還能得以瞞天過海矇混過關的理由,同時,也等於是給了那些開始埋怨割韭菜越來越難的機構們一個要求變天的更好藉口。而這,對於剛剛說過“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卻又忍不住要對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充當炒小炒差炒低價主力軍的散戶大打出手的監管者來說,豈不也是莫大的諷刺?

要堅決遏制機構投資者割散戶韭菜的利益衝動

其實,如果非要說天山生物等三妖股的炒作有什麼新意,新或者就新在97%的散戶不僅成了掩護金融大鱷的擋箭牌,某種意義上也許也已正在成為在他們操縱之下收發自如地炒作股價的一種特殊的市場載體。而這與基金所不由自主地發出割韭菜難的嘆息,恰好形成某種鮮明對照的同時,在魚肉散戶的共同目標上,也有著更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異曲同工之妙。公募基金在管理層心目中本該是吸引散戶投資者委託理財的理想渠道,可基金隊伍做得越大,對散戶的吸引力卻反而越小。眾多散戶非但沒有順理成章地自覺投靠基金,卻紛紛心甘情願地選擇了跟風投機炒新,這裡面難道不也有著更多值得人們去深思的問題嗎?

顯而易見,問題並不在於散戶聰明還是不聰明,而是在包括某些基金在內的大機構大資金過於習慣了把散戶當成韭菜來割。再傻的散戶也不難在自我保護上逐漸變得聰明起來,散戶的這種行為傾向並不只是一種有奶便是孃的天性本能表現,相反,恰恰更為具體地說明了這樣的一個道理:投資者教育如果不能切實地從關注投資者尤其是散戶這樣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需求入手,而是高高在上地停留在脫離實際的所謂正面教育的形而上的話,顯然是難以奏效的。投資者教育如此,監管當然也就更是其如此了。

不難設想,監管者如果繼續像現在這樣不是切實地去糾正包括基金在內的大機構大資金割韭菜的傾向,而是越發傾向於偏袒機構的去散戶化利益主張的話,那麼抽刀斷水水更流,非但不可能更順利地達到穩定和發展市場的目的,反而勢必將有可能更加適得其反。正確的治市之道,並不在於遏制散戶人往高處走的趨利傾向,而是堅決遏制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割散戶韭菜的利益衝動,從而更切實有效地將投資者保護落到實處。只有讓割韭菜變難,方有可能讓基金和散戶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找到一條更好的實現利益共享的道路。而這何嘗不也正是我們在推進註冊制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地予以關注和更好地加以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呢。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紅刊招聘季 正式啟動!】

金九銀十,你是否在尋求一份乾貨滿滿的優質offer?是否在尋求一個能展示個人能力的舞臺?證券市場紅週刊誠招證券新聞記者、高級推廣運營,邀你一同深入價值投資領域,與投資大師面對面!詳情可私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