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Basics (迴歸基礎):營銷創意以實效論英雄

2015年,“互聯網+”大潮席捲,時間的齒輪開始推進到一個“顛覆” 的時代,或者說重新開啟了一個時代。從傳統的廣告傳播到如今互聯網環境下的創新傳播,品牌傳播開始面臨新的挑戰。秉承“創新為王”的基礎順勢而為,已經成為當下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大數據的發展,消費者接收信息的碎片化,內容創意與創新傳播在網絡與移動互聯網營銷中的運用,對消費者進行精準營銷,這些都意味著品牌營銷正在一步步走向數字化。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創新、精準化營銷傳播,達到知行合一、品效合一,已經成為當下營銷發展的最重要的問題。


Back to Basics (迴歸基礎):營銷創意以實效論英雄

隨著互聯網營銷的發展中心向移動端轉移,市場決策權高度集中在 消費者手中。在過去 20 多年與國內外創意營銷界合作的實踐中,在與國 內知名互聯網公司——百度、360、網易的合作案例中,我們發現這一階 段企業主要是以消費者隨時隨地的個性化、碎片化需求為中心,滿足消 費者的動態需求。建立在工業4.0(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 柔性生產與數據供應鏈基礎上的全新營銷模式,將消費者納入企業的生 產營銷環節,實現,全面的商業整合,如 Uber、小米等。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營銷 4.0 時代——智能營銷階段。智能營銷講 究知與行的和諧統一,強調人與計算機、創意與技術、企業文化與企業商業、感性與理性結合,創造以人為中心、以網絡技術為基礎、以營銷為目的、以創意創新為核心、以內容為依託的消費者個性化營銷,實現品牌與實效的完美結合,將體驗、場景、感知、美學等消費者主觀認知建立在文化傳承、科技迭代、商業利益獲取等企業生態之上,最終實現數字化商業創新、精準化營銷傳播、高效化市場交易的全新營銷理念與技術革新。

營銷越來越受重視,企業每年為營銷花費上千萬元乃至上億元,其中哪些是有效的營銷費用,哪些是無效的呢?單純“自嗨”的營銷並不是為了品牌傳播,而是為了傳播而傳播、為了營銷而營銷,這種營銷沒有任何意義。那麼如何鑑別哪些是單純“自嗨”的營銷呢?

企業在社交媒體運營中常會碰到3 個問題:有平臺效果,有資源 無話題,有互動無數據。針對這些問題,企業應該如何處理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更加適合未來發展的營銷理論,新的營銷理論被不斷運用於商業實踐。在我們以擁抱互聯網的心態做營銷時,我們發現市場的疆域突然變得寬廣起來,而這一切的結果又終會指向實效——營銷的內核到底是什麼?

我曾與秦鑫共事過一段時間,至今我擔任執行主席的國際艾奇獎也一直與秦鑫及其團隊保持著密切的合作,我們也有過多次關於時下品牌營銷的討論。無論是傳統的廣告傳播時代,還是現在的品牌電子化時代,

營銷終究離不開兩個核心要素——創意和洞察

如前面所言,“互聯網 +”時代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隨著信息的 飛速傳播,大量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態擠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信息獲取變得簡單,但個人收穫卻變得困難起來。信息的傳播取決於內容,只有有效的內容,才能激起用戶的興趣。創意是內容的靈魂,無效的創意難以支撐內容的延續。而洞察互聯網用戶的需求,將品牌個性通過創意手段精準地傳達至目標人群,這正是秦鑫所擅長的。

創意源於洞察,包括對市場的洞察、對品牌的洞察、對消費者的洞察。我們需要深層次的洞察,讓更多優秀的企業和品牌能夠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凸顯它們的價值。所有重點都集聚到一個點上,勢必會釋放出指數級的影響力,而集聚源於洞察。

目前,很多品牌的“水土不服”很可能是源於新媒體環境下對消費者的錯誤認知。企業應該如何看待消費者,如何發現消費者的需求,如何走進消費者的內心呢?互聯網營銷工具的使用能讓營銷效果更有保障,那麼,哪些工具是最適合企業的,這些工具又該如何使用呢?互聯網會將危機放大,一個小失誤就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給企業致命的打擊。面對危機,企業需要做哪些未雨綢繆的準備,需要做哪些適時而動的應對呢?

Back to Basics (迴歸基礎):營銷創意以實效論英雄

目前,媒體、廣告、公關、營銷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營銷已經變成一場整合的戰役。一招制敵、單槍匹馬走天涯的神話終將走下神壇,未來我們將如何應對?時代的巨輪仍在不斷地向前滾動,當新時代到來時,只有具備前瞻性、創新性的企業,才能引領時代發展的潮流。品牌營銷之路將何去何從?何不在秦鑫的這本《營銷內核:市場、品牌、消費者深層次洞察與創意策劃》中尋找答案呢?

國際艾奇獎執行主席 賈麗軍博士


本文為ECI 國際艾奇獎執行主席賈麗軍博士為《營銷內核:市場、品牌、消費者深層次洞察與創意策劃》推薦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