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趙石頭和他的兔子

本報記者 程偉 見習記者 楊曉梅

  趙石頭髮展種兔養殖產業很大膽。2017年,他試著養了2只,2018年他就養了100多隻。今年,他家兔舍裡總共有400多隻種兔。1只種兔1年可懷孕7—8次,一次平均可生產10只幼兔。幼兔餵養70天左右就能作為商品兔出售。去年,趙石頭累計出售6000多隻商品兔,掙了8萬元。

  3月18日,趙石頭出售了今年的第一批商品兔,但價格不甚理想。“每公斤11元的價格只能保本,但如果錯過這個時間,這些兔子就賣不出去了。而且20天以後,下一批商品兔又該出欄了。”趙石頭的語氣顯出有些無奈。

  受疫情影響,趙石頭出售的商品兔的價格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但趙石頭連同本村的10戶、鄰村的3戶養殖戶必須忍痛賣掉近500多隻商品兔。趙石頭說,商品兔2—3公斤重是購買方的收購標準,而餵養70天左右的幼兔,體重正好約2.5公斤,這是最合購買方心意的。

  當日早上10時,趙石頭和同為種兔養殖戶的趙桃生騎著一輛摩托三輪車,將他們挨家挨戶收齊的500多隻商品兔送往城固縣。原本計劃上門收購的廠商覺得趙石頭他們此次出售的商品兔數量太少,趙石頭決定送貨上門。當日下午5時,趙石頭和趙桃生帶著1萬元銷售款折返回村。“總算銷路不愁,不至於虧本。”趙石頭鬆了口氣。

  除了聯繫買家,最近趙石頭還一直忙著為養殖戶四處聯繫購買飼料。3月17日上午,趙石頭輾轉從河北購買的10噸飼料被運送到他家。給兔舍消完毒、添加完飼料後,趙石頭就開始卸載飼料並給村裡的養殖戶分發。其實從春節起,趙石頭的心理壓力就有些大,他擔心跟著他一起發展種兔養殖產業的村民們今年掙不了錢。

  趙石頭的家鄉洋縣槐樹關鎮北梁村地處秦嶺南麓,山多地薄,2019年“摘帽”退出前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2011年趙石頭開始擔任北梁村村委會主任,由於忙於村務,兩個上學的女兒只能依靠他的妻子種幾畝田地供養。2014年,趙石頭被識別為貧困戶。直到2015年,他才靠家裡養了10頭牛脫了貧。但養牛週期太長,趙石頭想尋找一個週期短、見效快的產業,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在試著養了2只種兔後,2018年,他決定自己試驗養殖種兔,便辭去了村委會主任一職,開著家裡的麵包車,自費到城固縣、寧陝縣等地的養殖戶家裡學習技術,查詢聯繫四川省的廠商確定銷路。“種兔繁殖量大,商品兔出欄週期短、見效快,我覺得這個產業適合我們村發展。”2019年,他就帶動本村10戶、鄰村3戶村民一起養殖了800多隻種兔,並免費給這些村民教技術,定期查看他們養殖的情況,為他們聯繫買家、購買飼料。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趙石頭直言最害怕村民們發展這個產業的積極性被挫傷。所幸疫情在好轉,兔子的銷路也有保障,他說他會盡力帶領村民們戰“疫”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