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全國最高規格的公墓,也是安葬國家領導人和英雄烈士的地方,名人或者領導幹部想在這裡立一塊墓碑,也是需要達到一定的級別,有嚴格的限制,必須是對黨和國家做出貢獻的人。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深秋時節,我再次來到八寶山革命公墓,辦事路過這裡,忍不住進來瞻仰。今年清明時節,我曾經來過,寫了幾篇文章,關注度頗高。很多朋友問,領導人的墓也可以便隨參觀嗎?春天時候因為疫情的關係,來革命公墓參觀需要預約,現在不需要了,直接從大門進來,就可以參觀整個墓園(不包括骨灰堂)。

中國因為禁忌的緣故,沒有發展出墓園文化,也就沒有像莫斯科的聖女公墓、巴黎的拉雪茨公墓那樣供世人憑弔的公共場所。所以逛公墓的嗜好也算是很另類了,我一直記得一位老師說的:“一個民族給予死去先賢的位置,是反映其內在歷史態度的標誌。”

深秋的墓園肅穆而幽靜,落葉很美,陽光照在那些雕像上,彷彿從此岸照相向彼岸。袞袞人生,浩浩聲名,沉淪起落,興衰續絕,終於,人們走向同一個歸宿。每一座墓碑彷彿一個生命的支點,腳下是泥土,頭頂是高天。

讓我們看看這裡長眠的人都有誰,那些熟悉的名字刻在墓碑上,而他們的故事還在世間流傳。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靜默的黑色石碑只有“歸去”二字,顯得很灑脫。這是一位國家領導人,2015年他去世的時候,北京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等都下半旗誌哀。他的名字刻在左下角,很小。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鄭律成的名字,但肯定聽過“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首歌,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曲者,鄭律成出生於朝鮮,1950年加入中國國籍。他的妻子丁雪松是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兩人在延安的窯洞相識相愛,攜手一生。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這塊墓碑的背後是一段傳奇的愛情。90多年前,當葉華——一個漂亮的德國猶太女孩兒與蕭三—— 中國革命詩人在蘇聯邂逅並一見鍾情的時候,他們的綜合背景已經註定,他們浪漫而熾烈的愛情,其前途絕無平坦可言。他們曾經在延安生活,他們曾經離婚多年,他們還一起坐過牢。最終他們還是並肩長眠此處,葉華晚年寫的自傳名為《我們一見鍾情——我與蕭三》。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名滿天下的京劇名伶,“四大名旦”之一,1957年程硯秋由周恩來總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劇藝術近百年來所達到的高峰之一。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大名鼎鼎的“雲南王”龍雲,國民黨起義將領。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國女記者,曾經在延安吃小米飯,住窯洞,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她與艾格尼絲·史沫特萊(1892~1950)、埃德加·斯諾(1905—1972)被中國人親切的稱為“3S”。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馬海德博士,第一個入中國籍的美國人,是新中國衛生事業的先驅。馬海德在北京病逝後,依照他的遺囑,妻子蘇菲把他的骨灰灑進流進延安的延河,灑在這個奉獻了他青春的地方。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很多人對這位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和他的詩詞唱和,毛主席囑咐老友“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句,還邀請他同遊昆明湖,畫舫傾談,作詩聯句,傳為佳話。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老舍,就不多說了,每次路過他的墓都感到深深的悲哀,據說遺體沒找到,此處安葬的是他的鋼筆和眼鏡。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未曾沙場馳騁,卻也筆下成績。”這句話用來描述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來說,恰如其分。作為老一輩革命家,他雖然沒有像其他四人一樣去前線上陣殺敵,卻也用自己滿腹學識,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堅實基礎。他是法律界的先導,更是我國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肖揚大法官,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朱光亞,兩院院士,兩彈元勳,他的墓碑特別設計成了一朵騰空而起的蘑菇雲。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他們相識於法國。1921年2月28日,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人組織了400多名中國學生向中國駐法公使館發起了一場爭取“生存權”和“求學權”的鬥爭,遭到法國警察的阻攔。混亂中,李富春為救蔡暢,被警察打倒在地,鮮血直流,讓蔡暢深為感動。兩年後,兩人成為革命伴侶,鄧小平是他們的證婚人,從此相濡以沫50多年。

他們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長眠,名字刻在墓碑上,故事流傳在世間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這對在異國他鄉遇難的夫妻。1999年5月8日,北京時間凌晨5:45(貝爾格萊德時間7日晚上11:45),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導彈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31歲的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及其28歲的妻子朱穎犧牲。他們太年輕了!

今天就先寫這幾位的故事吧,長眠在這裡名人可以連成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在這裡讀的是一部“人和歷史的大地之書”,踩著深秋的落葉,去聆聽那些被時光湮沒的人生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