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社群到玩轉社群的五個步驟,看看是怎麼玩的!

一、認知:社群時代不是你圈人,就是人圈你

我們每個人手上起碼都有好幾個社群,除了你家人和熟人群以外,還有同事群、行業交流群、搞事群、陌生人群等等。

你混了那麼多的社群,為什麼不親手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粉絲社群根據地呢?

當然,有人可能已經在做社群了,但是你在做社群時有沒有考慮到一些問題,比如說我怎麼做到一個幫我賺錢的社群?怎麼從中獲取回報?我怎麼去做運營玩轉社群?

從認知社群到玩轉社群的五個步驟,看看是怎麼玩的!

事實上,做社群是很辛苦的,‍‍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做內容輸出,組織策劃活動等等。

考慮到投入和產出問題,個人很不推薦做免費社群,除非你的策略就是為了短期引流,否則千萬不要做免費群,因為你的運營成本會很高,你會面臨很多人性挑戰的問題。

付費社群有一定的門檻,可以幫你篩選掉一些人,從而優質你的社群人群和環境,這樣的話方便你的運營管理和口碑製造。同時,會給你的投入帶來一些回報,比如讓你一年收入多個幾萬元,都是正常的。

二、策劃:如何策劃你的粉絲社群?

做任何事情,都推薦先思考佈局再行動,做社群也一樣。

1. 5W2H模型整體思考社群問題

做社群之前最好想清楚再行動,我會推薦你用5w2h思考模型來思考,推薦你拿一張白紙,或者是你的電腦上面寫你為什麼要做這個社群?

· Why:我為什麼要做社群

· What:社群能帶來什麼價值

· Who:社群成員是一群怎樣的人

· When:什麼時間點建立和推廣

· Where:在哪裡建立社群

· How:怎樣執行我的社群策劃

· How much:我需要多少預算

做社群需要考慮投入和產出,但是做社群最最重要的不是你收多少錢,而是你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這個價值感當然要越強越好,前提是要和你自身價值相匹配。

2. 思考你的社群定位

一個社群的定位應該是什麼?推薦幾個因素給大家參考:

價格定位:一般來說低價社群就是499以下的都算是低價位社群,中段的價格就是在999元以上,相對高端一點,就是大幾千、上萬的那種。一開始不建議一下子把價格定的很高,高的話可能招不來人。就普通人而言,一般能夠hold得住的,也就是低價社群。

範圍定位:範圍定位就是你搞一個社群,你是想搞大而全還是做垂直細分?需要經過我們仔細思考。

品類定位:選擇什麼樣的領域和品類做社群?建議結合群主個人優勢和人設、背書來確定。你要想想自己擅長什麼?能夠搞定哪個品類?比如說我能搞定朋友圈運營、社群運營、微課運營。如果切換到時間管理、英語、學習成長這些品類,我就不搞不定了。這個就是品類的定位。

從認知社群到玩轉社群的五個步驟,看看是怎麼玩的!

人群定位:人群一般是和價格相關聯的,對應價格定位可以把人群購買力,區分成低端小白、中端中產階層和高端大牛。

規模定位:一般來說,低價社群規模大、人數多,而高價值社群會偏向於小而美,到底是做什麼規模的社群?由你的定位和最初的規劃來決定。

關於定位,值得反覆思考的四個問題:

· 我到底要做一個怎麼樣的社群呢?

· 我到底要聚集一群什麼樣的人?

· 我們到底在一起搞點什麼樣的事情?

· 我和同類型社群有什麼不一樣?

3. 建群的5個參考步驟(來自秋葉大叔社群營銷)

找同好:意思就是找到同頻的人,有一些共同興趣愛好,三觀也比較相近的人一起玩。

定結構:做社群需要先把社群的結構梳理清楚,我的社群裡面的人員是怎麼安排?規則怎麼定?等等問題。

做粉絲社群推薦金字塔結構而不推薦環形結構,‍‍原因是金字塔結構會將社群裡的人群細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人,而所有人都需要認可群主,有利於粉絲文化打造。

環形結構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比如前段時間做的一個知識付費大佬互推群,這種互推群,每一個人都是知識付費領域取得一定成績的大V。他們只要遵守群的玩法就行,不需要看我,所以運營的手段也太不一樣。

產輸出:就是說你的群裡面要有輸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譬如有價值的討論、分享、玩法。

巧運營:使用巧妙的營運手段,‍‍有秩序地開展‍‍社群活動。

從認知社群到玩轉社群的五個步驟,看看是怎麼玩的!

能複製:社群需要可持續性發展,能夠孵化複製出新的社群出來,甚至能夠可以進行往上迭代。

譬如,我做一個低價社群,那麼後面可能會做的就是一個更加高階的,‍‍篩選優質人群,甚至是讓群裡面的一些優質的小夥伴,裂變出新的社群,這就是可複製。

4. 規劃你的社群玩法

假如沒有規律性組織活動,那麼這個群很容易就會變成死群。我們在做一個社群的時候一定要想想,接下來‍‍我這個社群運營多久?

如果週期是‍‍幾個月甚至是一年,那麼我應該想的就是‍‍這一年每月‍‍、每週、每日‍‍我應該搞些什麼活動‍‍?‍‍

5. 確認進群的制度

做付費社群必須要定一個進群的規則,一般來說有四個制度:

第一種邀請制:這種就適合‍‍找一些KOL來捧場,找人來撐場面,藉助他們的影響力,幫你去做宣傳推廣。

第二種付費制:就是給錢進場,簡單粗暴。

第三種申請制:因為篩選過程很麻煩,‍‍審核方式會通過問卷、郵箱、一對一私聊等形式,高端的社群申請才會用到。

第四種審核制:一般會採取自我介紹、朋友圈和一對一私聊的方式來審核。相對於申請更簡單。

做低價粉絲社群推薦使用付費+審核的方式進群,雙管齊下會大大降低對一些不合群人的篩選風險。

推薦實操方法是翻看對方朋友圈,你就自動分辨出誰可能是優質群友,偏差不會太大。

從認知社群到玩轉社群的五個步驟,看看是怎麼玩的!

6. 意外風險管控

做社群並非萬利無害的,也存在著風險和棘手的問題:

比如,群裡經常出現惡意搗亂、給你抬槓、擾亂社群秩序的人,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在這裡推薦幾個常見的應急處理預案:

· 第一,關於社群問題,如果有遇到不滿意問題,一定要全額退款,沒必要為這點錢而壞了這個群。

· 第二,遇到惡意破壞,三觀不合的人,立刻進行勸退和退款處理,避免擴大不好的口碑影響。

· 第三,遇到社群公關危機問題,常見處理方法是先承認事情本身,再主動道歉併發大金額紅包,最後進行應急處理,說出未來的行動方案,後面改進落實,切忌說一套做一套。

7. 常見社群策劃問題彙總答疑

第一個關於定價問題,定價太高沒人買,定價太低不划算,到底怎麼辦?

建議初步調查一下整個行業的同類社群定價是多少,如果你初次做同類社群,定價可比行業水平低一點,這樣方便招人。一旦定價太高的話,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個問題,擔心一開始推廣沒人買單。

最簡單的策略就是衝量,可以先邀請一些好朋友進來撐場面,或者送一些名額給你的忠誠粉絲。

第三個問題,擔心運營玩不轉。

這個擔心有點多餘,運營在策劃期間已經規劃的七七八八了,只需要去執行,遇到問題再調整即可,不會出什麼大事的。

第四個問題,擔心口碑不好,怕人吐槽。

嚴格來說,吐槽是正常的,只要確認群內有大部分說你好話就是OK的社群。

三、推廣:3大狠招,0成本找到300+群友

社群招募推廣和課程推廣的邏輯是想通的,一開始要想好的策略,建議先把勢能跑出去,然後再考慮賺錢變現。這裡提供三個狠招,幫你穩紮穩打找到你的付費用戶。

第一個狠招:低價推廣做勢能

前面給建議也提到,前期先低價推廣,然後等招募到足夠的人數之後,把社群勢能累積起來後,後面再漲價。

注意,這裡的低價不是劣質低價,而是提供超值低價。也就是說,你提供的社群服務價值是高價值的,只是收費收低了。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這點,總是一開始就把價格抬高,狂賺一波,實際上很難快速鋪開。

第二個狠招:選擇切合自身的推廣策略

對於社群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幾種常見的推廣策略和思路。

第一種,以老帶新;由社群老成員的口碑轉介紹帶來新用戶,這種拉新的方法適合有一定勢能和口碑的成熟社群,比如知識IP大本營,他們就是這樣推廣的,一個老成員,約有三個內薦名額。

第二種,裂變拉新;直接通過分銷裂變,利益驅動,讓已經進群或者外部的KOL幫忙推薦,推廣者從中獲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常見提成比例約為30%-50%。

第三種,漏斗拉新;很多社群的拉新方法是,給你講一堂免費公開課,然後課程結束後,告訴你他們還有一個更高級的課程和社群,如果想加入,那就掏錢加入,進行漏斗轉化。

策略有很多,到底如何選擇?一開始的時候,沒有流量、沒有勢能,你是沒有辦法像按照大佬的模式去做拉新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一些狠招,比如應用裂變和漏斗拉新的方法,從中篩選出一些認可你的人。

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一般都能找到100-200個社群成員,等你把這些人玩轉之後,也慢慢累積了社群的勢能和口碑。

之後,你就可以慢慢抬升社群的價格,改變推廣策略,可以通過口碑轉化,以舊帶新的方式來推廣和轉化新用戶。

所以你看,不同時期,我們的推廣策略和節奏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勢能、影響力和資源等等問題,切忌生搬硬套別人的玩法,否則又要掉坑。

第三個狠招:不斷地進行口碑傳播轉化

用戶的轉化遵循一個轉化公式,付費人數=流量×打開率×轉化率,如果想找到更多的付費用戶,有兩個點值得大家去努力。

第一個點是找到你流量所在地,大白話來講就是哪些用戶可能是的菜,廣撒網篩選。

這些流量入口,可能是朋友圈、公眾號、直播間、多平臺陣地等等,流量口越多越好。

第二個點,你要寫一篇好的社群招募文案,兩個重要重要考核點分別是提高文案的打開和轉化率。

怎麼寫這樣的文案?請繼續往下看。

四、文案:怎麼寫高轉化的社群招募文案

一篇文案,最重要的是文案的策略,而不是文采。常見的文案策略有:成績、價值、超值、背書、情感、口碑、效果、權威……

那麼,寫一篇文案之前就要選好你的文案策略,你到底要打的是什麼牌?

選好策略之後,再去佈局文案的邏輯,應該怎麼行文。文案通用的套路框架是AIDA。

· 吸引(Attention ):開頭第一句話就應該吸引用戶往下讀

· 興趣(Interest):讓用戶對你所說的事情感興趣

· 信任(Desire ):讓用戶相信你說的內容,真的如你所說

· 行動(Action):引導用戶去行動,買買買

在這裡,我放一下過去寫的文案,這篇文案閱讀量不高,但是至少幫我賺到3萬元,有興趣可以直接去拆解一下。

當然,好的轉化文案只是看到浮於水面的冰水一角,更重要的是沉於水下、更有價值的東西,會讓更多的用戶對你長期營造的個人品牌而產生的信任感買單。

· 比如說,你自己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總是言行一致,你的人設和你的日常做法是一樣的,那麼你自然就會吸引到一波認可你的人。

· 其次,就是你一定要單獨做出一些成績出來,徹底打響你的個人品牌。

· 再次,寫一篇自己的品牌故事,就是不斷地進行傳播,讓更多的知道你,瞭解你。

· 最後,要學會習慣性地品牌傳播,也就是你做過某些突出的事情,記得及時傳播出去,讓人深刻地記住你,瞭解你,建立強烈的個人風格色彩(人設)。

五、運營:集結一群人,彼此賦能

做社群運營,最重要的是要彼此賦能。很多社群過早死,不活躍,本質的原因大致都是因為這個。

1. 設計社群賦能體系

一個粉絲社群是如何做到賦能平衡的?需要在一開始時,就規劃好社群不同層次角色應該付出什麼?相應地獲得什麼?

社群角色的付出和收穫平衡一旦被打破,整個社群的賦能平衡就會徹底被破壞。

比如,社群管理者總是付出很多,卻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放棄,群一旦沒人管理就會變成廢群。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在前提策劃規劃好的玩法就要開始發揮它的真正價值。這些玩法就像是潤滑劑,不斷滋潤著社群裡的每一個人,讓所有人都在這個系統下轉起來。

持續地為社群賦能,然後收穫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我會在社群裡舉辦每週翻轉課程分享,每一個社群成員都可以申請成為嘉賓,來到我200萬+人氣的直播間講課。

對於社群用戶來說,他們為我提供了內容,而我也在為他們提供了平臺和資源,大家同時付出,彼此收穫,能量得到平衡,越滾越大,口碑越做越好。

2. 規劃社群運營人員

但是,僅僅靠這個賦能體系還是很難將社群玩轉的,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管理社群的運營小分隊。

那麼這個小分隊大概怎麼規劃呢?一般來說就是四類人,核心負責人、合夥人、外包合作人、執行者。

而真正參與到社群運營的人員,至少需要需要4個,包括群主、管理員、活動官和記錄官,具體職責分工,可參考下圖:

3. 管理和激勵社群運營人員

職責規劃好了,到底能不能玩轉?還要靠一套有效的管理和激勵機制,畢竟很多運營人員都是兼職的。

對此,可以參考的做法是切身關心運營人員的狀態和想法,給到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指導;該給獎勵就要獎勵,該給錢就給錢,如果有特別出色的小夥伴可以破格篩選成為合夥人。

線上做運營,最頭痛的問題就是運營人員不穩定,容易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人才的流失,所以及時溝通和問題解決顯得非常重要。

當然,要hold得住這群人,本身也要看核心人物的能量場夠不夠大,格局夠不夠大,否則難以解決實質問題。

一個社群運營下來,是很艱難的。從參與者到策劃者,再到執行者,你才會體會到一個社群到底應該怎麼玩?

4. 如何提高社群運營水平

· 第一、轉變角色,從一個參與者變成運營者,可以嘗試去做別人的社群助手,直接感受玩法。

· 第二、投入實戰,直接從頭到尾操盤一個社群,不管是收費9.9元還是99元,不管社群招到人數是多是少,先按照策劃、推廣、運營,跑完整個社群的流程。

· 第三、複製玩法,我們去混別人社群,如果看到別人有好的運營方法和套路,在自己運營能力範圍內,推薦複製別人好的玩法為我所用。這樣進步最快。

· 第四、升級迭代,不滿於現有的運營玩法,不斷地進行優化和迭代新的玩法,保持與時俱進。

六、總結:玩轉社群的3個核心

1. 策劃:有預謀地策劃社群

孫子兵法說,先勝而後戰。做一個群最重要的是前期的策劃,一定在策劃上有足夠把握取得玩社群的勝算,把局布好,再去思考怎麼執行。

切忌不經過策劃就莽撞地推出社群,否則就會給自己埋下很多暗坑。

2. 推廣:有策略地展開推廣

推廣無小事,自己有多少米就做多少飯。不要想急著賺錢,建議先把勢能做起來,再談後面的事兒。

3. 文案:有方法提高用戶轉化

文案轉化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不要急著下筆寫,而要先想好文案的策劃和打法,再去套用AIDA文案模板來設計文案的邏輯。

功夫在平時,最重要是要看你的個人口碑和信任狀的建設夠不夠紮實。

4. 運營:有套路玩轉你的社群

玩社群是有套路的,除了自己玩,還要看別人玩,發現好的玩法直接複製過來,為我所用。自己邊運營也要邊思考,下一步應該如何迭代和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