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麥免耕條播種植技術

1、 稻茬小麥田因為土壤粘重、溼度過大、秸稈還田量大,阻礙了播種質量提高,導致小麥產量不高、不穩,制約小麥大面積平衡增產增收。如何做到提高播種質量,實現苗齊、苗勻、苗壯目標,必須通過機械創新。目前新型少耕條播機械,通過省工、省力、節本增效、增產增效等優勢,逐步成為小麥應對抗災播種、輕簡化種植的一項重要技術,不斷被廣大農戶接受,並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稻茬小麥免耕條播種植技術

稻茬小麥免耕條播種植技術

2、術語和定義

2.1、稻茬小麥。 前茬水稻收穫後種植小麥

2.2、少耕條播。 指在小麥種植適播期內,為避免溼耕爛種或保墒御旱等災害天氣影響,運用旋耕和條播複合機械,減少土壤耕作,達到既適時播種、保證播種質量,又省工、節本、增效的一種新的保護性耕作體系。

3、適宜田塊

稻茬田種植小麥,應選擇地勢略高、排灌方便的水田。考慮經濟效益,長期低窪積水、冷浸田不建議種植小麥。

4、適宜品種

選用國家、省級已審定或在本地引種成功的優良品種。應以半冬性和弱春性紅皮品種為主,除了滿足高產、優質、抗病能力強(主要是赤黴病、條鏽病、紋枯病)、灌漿速度快、分櫱成穗率較高等要求外,還要對漬害、凍害、高溫逼熟和穗發芽有較強的抗耐性。目前,華南麥區可選用襄麥25、襄麥55、鄂麥596、襄麥35、鄂麥170、鄭麥9023等品種。

5、適宜播期

少耕條播方式播種期一般較耕翻播種方式推遲2d左右。最佳適宜播種期為10月22-31日,最晚不要超過11月5日。

6、適宜播量

較耕翻播種方式,同等條件下少耕每畝播種量可減少1~1.5kg。一般每667m2播種12.5~

15kg。一般適期播種的高產田,中強筋小麥以12~15萬/667m2基本苗,弱筋小麥以14~16萬/667m2基本苗為宜,可根據實際播期和土壤墒情適當調整。正常情況下過了最適宜播種期,每晚播1d,播種量應增加0.5kg左右,但基本苗最多不超過25萬/667m2。

7、播前準備

7.1、水稻收穫前準備。在充分滿足水稻後熟期對水分需求的前提下,做好水稻後期的田間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土壤墒情,為機械下田作業創造良好條件。騰茬較晚、茬口緊張、溼度較低的水稻田塊,水稻收穫前5~7d及時斷水曬田,收穫後及時開好邊溝、廂溝,最大限度排水晾田,降低收穫期土壤含水量,使收割後稻茬地表層0~10cm土壤含水量在20%~30%,以進地不陷腳,用力踩有腳窩的標準為宜。

7.2、水稻收穫。前茬水稻收穫最好選用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並且配套切碎、勻鋪裝置,留茬高度小於10cm,稻草切碎長度控制在5~8cm,自然均勻拋撒于田間;若採用全喂入式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留茬高度一般30cm以上。水稻收穫最好選用履帶式收割機,收割機在田間行平緩行走,避免急停急轉彎,出現坑窪和積水。

7.3、滅茬作業。水稻田收後及時採用專用的秸稈粉碎滅茬還田機械進行滅茬作業1-2次,利於秸稈沉降腐爛和田間保墒,為小麥機械條播作業創造良好條件。注意滅茬機械作業方向應垂直於水稻收割方向,粉碎長度小於4cm,利於秸稈均勻鋪蓋廂面。

7.4、 小麥種子處理。精選剔除嫩籽、病籽、破籽、蟲蛀籽等劣質種子,挑選形狀、色澤一致、成熟度好、抗病力強、產量較高、籽粒飽滿優質種子。小麥播種前10~15d,選擇晴好天氣連續曬種2~3d,起到殺菌和增強活力的作用。

7.5、肥料施用。採用小麥專用顆粒複合肥作基肥,便於機械同時播種和施肥。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產量水平確定。一般667m2產量500kg,全生育期氮、磷、鉀肥總施用量為純氮14~16kg、磷(P2O5)6~7kg和鉀(K2O)5~6kg。提倡使用有機肥,若使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

7.6、 施用方法。有機肥、磷、鉀肥和微肥作基肥一次性全部施入。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下,氮素基肥與拔節孕穗肥分配比例為:弱筋小麥7:3、中強筋小麥 6:4。基肥提倡採用種肥一體機一次性施入。

8、 播種帶旋耕條播

採用2BFMD-6/8型或2BFMD-6/12型播種機,僅對5cm左右寬的小麥播種行進行淺旋切、播種、施肥、蓋種,幾道工序一次性完成。根據土壤墒情調節播種深度,土壤偏干時播種深度為3~5cm,墒情好時播種深度控制在2-3cm。

稻茬小麥免耕條播種植技術

9、 播後機械開溝 。機械可以下田時,及時用l5馬力以上拖拉機拖掛1KSQ-35型圓盤開溝機及時開溝,將切碎的溝土拋撒到兩側,均勻覆蓋到已播地表,減少漏籽。左右兩側拋土幅度各2m左右。麥田要開成深溝高廂,廂溝、腰溝、圍溝和排灌溝逐級加深,溝溝相通,排灌通暢,達到雨停田幹,減輕漬澇危害。一般田內三溝 (廂溝、腰溝、圍溝)深度分別達到20cm、25cm和35cm左右,田外圍溝深60-80cm。

本著有利於排澇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則,一般廂面寬2.5m,低窪地廂寬3~4m。

10、 注意事項

稻茬麥少耕田一般土壤板結,麥苗根系發育不良,吸收肥水能力差,抗逆性弱,雜草萌發早,數量較多,要注意冬前除草,避免後期倒伏和脫肥早衰。

(1)控制適宜播量,構建合理群體,防止後期倒伏。

(2)在重施底肥的基礎上看苗施好拔節肥,防止脫肥早衰。

(3)免耕麥田殘留稻樁多,病蟲越冬基數相對較高。要及時採用高效低毒農藥和高效植保器械,專業化防治田間雜草和條鏽病、赤黴病、紋枯病、麥圓蜘蛛、蚜蟲等,農藥使用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4)稻茬麥田連續免耕3-4年後,應深翻耕1次,打破犁底層。

(5)前茬種植水稻時要適當深耕,並增施有機肥,改善和培肥地力,為下茬小麥種植創造良好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