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有人作過統計,一個人畢生閱讀時間約為6.8萬小時,而一個人參加工作後的全部閱讀時間約3.6萬小時。在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裡,要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選擇合適的書籍是十分重要。然而有趣的是大部分在選擇書籍時都不知道什麼樣的書籍適合自己或者說不清楚自己該讀什麼樣的書籍。

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怎樣選擇書籍呢?大體來說,可以考慮如下三個因素:

第一,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好的書籍。

書籍是用來幫助你進行學習,所以所選的書一定要“專業對口”。簡單來說就是選擇書籍要有針對性,要切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如果自己某一方面知識十分貧乏,那麼你不妨找些這方面的精品書籍來讀一讀,這將會使你學到以往所不知道的東西,從而彌補你知識上的缺陷。甚至,毫不誇張地說,一本好書,可以奠定你將來人生髮展的方向。

在進行選擇時,如果自己拿不準,最好向名家或有經驗的人請教一下,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瀏覽進行比較,提取精粹。

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第二,選擇書籍時要注意“廣博”與“精深”二者相結合。

所謂的“廣博”,就是指既要閱讀與所學內容有關係的理論書籍,又要閱讀文學作品;不但要閱讀專業書籍,而且要閱讀專業以外的書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讀書如果不廣博,學習常常難以為繼,深感力不從心。 所謂的“精深”,就是指在“廣博”的基礎上選擇最有用的一門,深入鑽研,力求精通。

舉個例子。當我們閱讀文學作品,不僅要廣泛閱讀各種體裁的中外名著,而且應該就其中的某一類、某一部精讀深鑽,加以研究,爭取有所發現,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

需要說明的是,廣博與精深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應該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僅僅廣博而不精深,就必然駁雜而膚淺。用一句俗話來形容就是“門門懂,樣樣瘟”。反過來,沒有廣博的基礎而一味地追求精深,也不可取。

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第三、確定自己的“中心”興趣。

“人生有涯而知無涯”,如果把寶貴的人生閱讀時間用於漫無目標的閱讀,無疑也會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靈》中就有個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書如命,什麼書都讀。結果,由於他毫無選擇、毫無目標地閱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因此,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之上,一定要選擇一兩個“中心興趣”進行大量的、較為深入的閱讀。只要我們能確立自己的中心興趣,按自己的興趣、目標、能力進行定向閱讀,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道理講明白了,那如何做具體選擇呢?

數學家王梓坤說過,讀書要選擇。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書: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鐘、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輩子,有的將永遠不朽。但即使是不朽的超級名著,由於我們的精力與時間有限,也必須加以選擇。而在具體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入手:

1、讀第一流的書。

在浩如煙海的圖書文章中,只要經過認真地篩選和比較,你就不難發現,屬於某一學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讀這些著作,你就可以領略學科的全貌,瞭解學科的前沿和發展。

2、讀一流學者寫的書。

所謂的第一流的學者,是指在該學科領域裡最知名、最有權威的科學家、學者。他們站在該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前沿,洞察該領域發展源流和發展趨勢。讀他們寫的書,能夠全面、準確地瞭解該學科領域的發展。當然,一些新人之作也不可忽視。也許新人離一流學者尚有一段距離。但在當今環境下能脫穎而出,必具實力,不可忽視。

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3、讀有趣味性的書。

無須諱言,工作後閱讀的興奮點主要基於濃烈的閱讀興趣,而興趣的激發同書籍的趣味性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如果書籍毫無趣味,讀書一點味道也沒有,顯然不願意去讀,那結果肯定是讀不好。書是人類的好朋友。一本好書,可以引導我們走向成熟的彼岸。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多讀一些有趣的,關於人生、理想、修養方面的書,可以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營養,使我們受益終身。

[關於如何選擇書籍?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趕快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吧!]

想要讀書但不知道怎麼選擇?三種方法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