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因未婚被罵“還不結婚,丟不丟人?”大齡單身青年的苦誰懂?


1、30歲還沒結婚,丟不丟人?


昨天,在網上看到了一條令人氣憤的新聞。

30歲因未婚被罵“還不結婚,丟不丟人?”大齡單身青年的苦誰懂?

新聞截圖(來源網絡)


杭州姑娘小王,因父親被同事大罵“你女兒都三十了,還不嫁人,丟不丟人?”而前去找其理論,不料,非但沒有得到道歉,反而再次被大肆嘲笑:

“我有一句話說得不對嗎?我說的都是真話!”

“你說你是不是丟人?不結婚,還不丟人嗎?”

看到對方咄咄逼人的樣子,實在氣不過的小王和其爭執了起來。

在爭執的過程中,小王因情緒激動,誘發了過度通氣症,當場昏倒。

隨後,被家人緊急送到了醫院治療。

也許,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因為自己沒有結婚,而讓父母受到傷害,自己也因此住進醫院。

大s在節目中曾說,有一次記者問她,你現在是剩女了,大s當時誤以為剩女是“聖女”的意思,還謙虛的說不敢當並感謝那位記者給自己如此高的評價!

後來,當她明白“剩女”的意思時,她說,如果再有人說我是剩女,我就會回懟他是人渣。

Eryy姐認為,大s特霸氣,也倡議單身女性如果再遭遇別人的指責時,勇敢的回懟他們。

新聞中辱罵小王的人不僅渣而且思想幹癟落後。

30多歲沒有結婚,竟然被思想滯後的人看成是一個人最大的原罪。

已經21世紀了,還在用年齡、婚姻去評判一個人,無疑顯得狹隘和可笑。

這世上從來都只有該結婚的感情,並沒有該結婚的年齡。

因為,婚姻只是一種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生活選擇,而年齡也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應該步入婚姻的標尺。


2、奧德賽時期長短決定了結婚年齡


農業時代人生階段劃分為童年、青春期、成年和老年,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產生了三十而立的說法。

也就是說,當我們走出青春期進入生理上的成年期後,我們需要工作、需要成家、需要進入一個穩定的狀態。

如果這個階段我們不穩定,就會受到來自外界的指責。

因此,當代有很多人被“三十而立”的枷鎖所羈絆,造成臨近三十的焦慮感急劇飆升。

這,其實就是一種過時的農業時代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定義了很多人的人生模式。

其實,從當前的現狀看,完整的人生應該劃分為六個時期,其中,在青春期和成年之間,還有一個“奧德賽時期”。

30歲因未婚被罵“還不結婚,丟不丟人?”大齡單身青年的苦誰懂?

新時代人生六個階段(來源網絡)


奧德賽這個詞來源於公元前 800 年的《荷馬史詩》,出自一個神話故事。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當你經歷一切完成漂泊,最終找到自己的國,那麼你會留下來去經營它、建設它,並且永遠不會放棄它。

所以現代西方社會學家,把奧德賽時期寫到完整的人生階段裡。

奧德賽時期指的是20幾歲、30歲出頭的年輕人,他們還在學習和工作之間徘徊,他們推遲工作、推遲結婚、推遲生子,因為他們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國”。

現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的年輕人,絕大多數都處於自己人生的奧德賽時期。

很多大學生或者研究生畢業後,就已經20多歲甚至快30歲了,然後開始經歷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尋找自己的領地,尋找自己的理想“國”,只要還在尋找的路上繼續漂泊,那麼不管年齡如何,就都一直處於奧德賽時期。

因此,這種漂泊狀態持續的時間可能是10年或者更久一些,也就到了一個人30多歲的年齡階段。

而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未更新,腦海裡還未儲備“奧德賽時期”這個新階段,所以有很多公司,對員工的年齡歧視就是 35 歲,很多招聘啟事中會要求年齡在 35 歲以下。

很多人把30多歲還不結婚的人看作異類,甚至背地裡嘲笑。

其實,勸人良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有時,越是表面看到的直觀事物,越是“你以為”;越是你看不到的水面下的冰山,越是“實際上”。

沒結婚的女性,除了別人以為她過得不好,其餘都很好。

很多女性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國”,事業有成,名聲在外,但他們不急於尋找鄰國國王,她們或是沒遇到合適的人,不想將就過一生,或是純粹享受在自己理想國裡獨來獨往。

30歲因未婚被罵“還不結婚,丟不丟人?”大齡單身青年的苦誰懂?

高傲的單身也不將就自己(來源網絡)


39歲的歌壇天后蔡依林,在自己理想國裡,學烘焙,做設計,把生活過得風生水起;

37歲的復旦女教師陳果,在自己理想國裡,站在三尺講堂,隨便一堂課都能風靡全國;

32歲的神仙姐姐劉亦菲,在自己理想國裡,活躍在影視一線,一支預告片就能夠引爆全球影壇。

你說,她們沒結婚丟人嗎?


3、不要因為別人的狹隘阻擋了你的特立獨行


其實很多時候你被當作異類,被詬病,不是你本身的問題,而是那些歧視別人的人自身思想高度限制了他們接受事物的能力。

成功、有錢都是少數人,精神病人是少數人,普通、大眾都是多數人,正常人是多數人,更多人選擇從眾正常的大多數人,而害怕成為那種少數特例的人。

從心理學看來,人們對“出格”和“不同”有著深深的恐懼,這來源於內心深處的死亡焦慮,人人都有,對未知害怕,於是選擇從眾、隨大流,希望通過抱團取暖以求得人群中暫時的安全感,但又對無法真實做自己有著潛意識層面的自卑和羞恥感。


30歲因未婚被罵“還不結婚,丟不丟人?”大齡單身青年的苦誰懂?

我就要特立獨行(來源網絡)

當有人能夠不與大多數人一起站隊而表現出對眾人毫不在意,我行我素時,

大多數人會將內心原本的不自信向外投射給“少數的人”去評價、指責甚至攻擊。

因此,被歧視被不理解時,我們應該做的不是責怪自己,而是勇於和這些人對抗,或者說讓他們看到人生有很多種度過的方式。

就像汶川地震截肢的女孩廖智,在人群聚集的商場跳舞,把自己的假肢展示給眾人,就同王菲李亞鵬當初建立嫣然基金會的理念是相同的,世界上戴假肢的人很多,兔唇的人也很多,只是有些人常常縮在自己的一小片天地裡,沒有機會擴寬視野,接觸更豐富的人,所以為了解除他們的限制,很多有情懷的人,或者說是有遠見的人,用他們的力量把那些獨特的人獨特的現象展現在大眾面前,只有如此,他們才不會在見到少數人時,像沒見過世面的孩子一般大驚小怪的了!

30歲沒結婚,被歧視,也是同樣的道理。

幸好,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和包容,如果你是那些少數人,真的不用自在意他們的眼光和評價,因為陽光底下,沒有新鮮事,如果他們給了你善意的眼神,溫暖的舉動,理解的微笑,我們抱以感激,如果沒有,也不用理會,當你明白無常,你就不會張揚,今日華麗風光,明日可能狼狽一場;當你明白無常,你就會覺得一切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