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轉載授權請在本文後留言

最近,Uber的又一位高管,首席技術官(CTO)圖安·潘(Thuan Pham)宣佈將於5月16日後,離開這家工作7年的公司。這也代表著Uber原CEO卡蘭尼克的班底,已經基本被清空了。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卡蘭尼克

而與此對應的,是Uber股價的不斷下跌。隨著卡蘭尼克班底的離去,Uber的發展也進入了低谷。

說到Uber,很多中國人的印象,可能還是它在中國市場和滴滴火拼,最終以失敗而逐漸退出中國這件事。

但其實,Uber才是網約車的鼻祖。11年前,Uber橫空出世,首次創造了網約車這個新模式。

Uber曾經是硅谷最受歡迎的科技公司之一,甚至有人認為它會成為硅谷的技術巨頭,超越亞馬遜、蘋果和谷歌。

當時,無數的科技企業和風投人都很看好它。用Uber高管的話說就是:Uber從來不缺投資者,谷歌、高盛都曾經投資過它。

就連沙特阿拉伯政府都曾給它投資35億美元,這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鉅額數字。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這些公司和投資者看好的不僅是Uber的創新模式,還有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

在他的帶領下,Uber從成立開始就快速擴張,創立僅僅四年時間,訂單總額就突破了10億美元

然而,就在Uber快速擴張的同時,漸漸有些負面的聲音冒出來了,媒體開始指責Uber的一些不道德的做法,用戶也開始大規模卸載Uber,很多員工也從Uber離職了……

甚至,谷歌的創始人謝爾蓋·布林,還起訴卡蘭尼克,說他竊取商業機密,把他告上了法庭。

在這一系列的風波之中,Uber內部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終,作為公司締造者的“卡蘭尼克”被企業掃地出門,Uber的業績也在內憂外患之下大幅下滑,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一家潛力這麼大的公司,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呢?

最近,《紐約時報》的記者邁克·艾薩克出版了一本書,專門介紹了Uber和它的創始人卡蘭尼克的故事。

這本書的名字叫“Super Pumped”。“super pumped”是Uber公司企業文化中的一條,是由創始人卡蘭尼克親自確定的,直譯過來是“超級泵”的意思,代表公司動力十足、永不停止、極力擴張的野心。所以我想把書名翻譯成《野心勃勃》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其實,“super pumped”這個詞,也是對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最好的詮釋。

卡蘭尼克本人,一直都是一個充滿野心的人,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那無論如何他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到,哪怕是撞破南牆也在所不惜。

這是卡蘭尼克最大的優點,同時也是他最大的缺點。而正是這個特點成就了Uber,也摧毀了Uber。為什麼這麼說呢?

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這本書來看看卡蘭尼克和Uber的故事,看完之後你就明白了。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 01 ·

卡蘭尼克的理想

1977年,卡蘭尼克出生在美國一個普通的中產家庭。他的母親是《洛杉磯日報》的廣告部主管,經常要做一些銷售的工作,也因此養成了銷售人員百折不撓的習慣。

他的父親則是一名工程師,整天都被數字和數學包圍著。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卡蘭尼克(中)和父母在一起

卡蘭尼克完美地吸取了父母的特質,他有著和母親一樣出色的銷售能力,個性頑強,永遠不會退縮。

同時,他又跟父親一樣,對數學和科技充滿了興趣,在中學的時候就學會了編程。

卡蘭尼克幸運地趕上了計算機發展的浪潮。那個時候,硅谷湧現了一批優秀的科技公司。比如微軟、Facebook等等。

他很欣賞這些科技公司,可以用一行一行的代碼推翻舊的、低效的、破碎的系統,建立一個高效的世界。

所以卡蘭尼克一直都很嚮往硅谷,硅谷有一條格言:增長是最重要的。卡蘭尼克一直把這一點視為真理。

他效仿自己的偶像比爾·蓋茨,在1998年從大學輟學開始創業。他第一個創業的項目盈利並不多,但是他不顧一切地工作,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都花在了這個項目上。

這個時候的卡蘭尼克,心中也只有一個理想:

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

不過很可惜,他的第一個項目還是因為無法盈利,最終導致資金不足破產了。當時,失敗的不只卡蘭尼克。

因為互聯網公司的泡沫逐漸開始破裂,硅谷一大批初創公司都倒下了,大樓裡到處都是因為創業失敗留下的空辦公室……

大量的人離開了硅谷,去找新的工作,甚至完全放棄了互聯網行業。當時的人們對創業充滿了恐懼。

可以說在那個時候,任何想開公司的人都是瘋子。但卡蘭尼克就是這樣一個瘋子。

很快,他又在2001年創立了一家網絡軟件公司。這家公司雖然運轉良好,但是它的模式在市面上早就已經存在了。

卡蘭尼克意識到:如果不是新的模式,自己的公司可能很難成為偉大的公司。所以,他把自己的公司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

· 02 ·

偉大的公司:Uber

帶著這筆變賣的錢,卡蘭尼克開始尋找新的機會。這時,一個叫格瑞特·坎普(Garrett Camp)的人進入了他的視線。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格瑞特·坎普

坎普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有著數千萬美元的資產。儘管他如此富有,但交通問題一直困擾著他。

如果他選擇叫出租車,往往需要等很長時間;如果他使用汽車服務,讓專門的司機接送他,時間上又很難協調;後來,他也試著自己買了一輛奔馳,但停車又是一個大問題。

坎普對出現的問題非常抓狂,他不停地向身邊的朋友吐槽,說現在的出租車都是垃圾,他需要更好的出租車服務

他身邊的朋友都把這當作是牢騷,但卡蘭尼克看到了商機。

卡蘭尼克計算過了,這可能會帶來每年數億美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很可能創立一家偉大的公司。

就這樣,在2009年,卡蘭尼克和坎普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它的名字叫Ubercab,cab是出租車的意思,而Uber代表了“偉大”的意思。

卡蘭尼克也如願成為了Ubercab的CEO。

名義上雖然是CEO,但一開始卡蘭尼克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開發軟件、做市場推廣、尋找投資者、招聘員工、鼓勵團隊等等,全都需要他來負責。

但這些對卡蘭尼克來說都不是事,他的眼裡只有一件事:讓Ubercab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Uber是幸運的,它趕上了一個好時期。在Uber成立的時候,蘋果剛剛開發了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城),這意味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機上發佈自己的應用程序,並且向數百萬人推銷它。

卡蘭尼克抓住了這個機會,很快就讓人開發出了一個應用程序,在iPhone上運行。

有了應用程序以後,卡蘭尼克還買下了數千部iPhone,安裝好了軟件,並把它們免費發放給一些司機。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Ubercab宣傳廣告

這一招很管用,Ubercab的司機越來越多,它的應用程序在蘋果商店中的排名,也開始快速上升。

卡蘭尼克花了大量的時間思考如何吸用用戶,很多在今天看起來已經習以為常的服務,都是他首次提出的。

比如,他為了改善用戶體驗,在手機上提供定位,讓用戶準確地知道車會什麼時候到達;他把車內清潔得一塵不染,提供舒適的空調,礦泉水;付款的時候,也是直接從賬戶上扣款,不需要再掏出錢來。

同時,他也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比如乘客如果註冊賬號,那就可以獲得免費乘車機會;司機如果在一週內完成指定的訂單數,也能得到一大筆獎金。

乘客和司機都對Ubercab的服務讚不絕口。那個時候,他們在舊金山地區每天都有數百個訂單。

唯一不滿的只有當地的出租車公司,因為他們每年需要向政府繳納一筆費用,取得在當地的運營權。而現在,市場正在被Ubercab瓜分。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出租車司機反對Uber

他們向當地政府表達不滿,而政府也很快開始向Ubercab施壓。舊金山交通局表示Ubercab違反了現行的交通法。

因此,Ubercab公司運營的每一天,都面臨著5000美元的罰款。這些罰款足以讓他們破產。

不僅如此,政府還向他們下了最後的通牒,給他們發放了停止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運營,否則包括卡蘭尼克在內的全公司員工,都將面臨90天的監禁。

這麼一來,Ubercab的生存都成了問題。但這並沒有阻止卡蘭尼克的步伐,他沒有選擇停止運營,而是選擇了繞過規則

他把公司的名字從Ubercab改成了Uber。這樣,停止令針對的公司就不是他們了。

· 03 ·

不給競爭對手任何機會

為了防止美國政府的再一次阻止,卡蘭尼克率先發動了進攻。他向乘客發送大量的電子郵件,要求他們配合自己的公司,一同向政府表達不滿。

他們也向司機發送大量短信,敦促他們繼續工作,如果他們收到罰單,或者車被執法部門拖走,Uber會幫他們處理。

另外,他們也向媒體披露出租車行業的腐敗,以及監管上的漏洞。

慢慢地,卡蘭尼克的做法奏效了,美國政府不再阻止Uber,而Uber也開始了在美國的全面擴張。

不過就在這時候,新的挑戰又出現了。就在Uber快速發展的時候,有一家叫Lyft的公司也盯上了網約車這塊蛋糕,準備和Uber展開競爭。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卡蘭尼克很快就注意到了它。儘管這個時候,卡蘭尼克還不知道對手會使出什麼樣的招數,但他內心的戰鬥欲已經開始燃燒了。

他不允許任何一家公司成為Uber偉大路上的絆腳石,他決心要剔除這塊絆腳石。於是,他開始不停地在推特上諷刺Lyft的創始人,指責他是一名抄襲者

光用語言打擊對手,不是卡蘭尼克的作風,他開始付出行動。

Lyft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向硅谷的風投公司和基金公司尋求資金,以發展他們業務。

但Lyft的每一次投資計劃都失敗了,因為卡蘭尼克總是能趕在他之前和投資者見面,並且告訴投資者:Uber和Lyft你只能選一家。當時的投資者,沒有任何道理會放棄Uber。

Lyft發現尋求投資沒有希望的時候,就又開始轉變路線,進行草根策略。

他們舉辦了一場100名司機的小型聚會,為聚會提供了大量的酒、蛋糕、披薩等等,以吸引司機註冊成為他們的會員。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卡蘭尼克知道之後,就把自己的員工也派去參加活動,每個員工都穿著印有Uber推薦碼的T恤,司機只要掃描,就能得到一筆獎金。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Lyft準備推出Uber沒有的拼車業務時,Uber又比它早幾個小時宣佈,將推出拼車服務。

他沒有給競爭對手任何機會,當競爭對手還在萌芽狀態時,就被卡蘭尼克給狠狠扼殺了。

· 04 ·

硅谷巨星

沒有了競爭對手和政府的限制,Uber變得無可阻擋,開始進入病毒式增長。短短三年時間,Uber就已經開始向全球擴張,先後進入了巴黎、倫敦、悉尼等數十個城市。

不到四年的時間,Uber的訂單數額就已經突破了100億美元,成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

卡蘭尼克對於這個增長數字非常自豪,他帶著Uber的數千名員工前往拉斯維加斯進行狂歡。

他為員工租下了高級酒店,給每個員工一張信用卡,讓他們隨意購買食物,進行狂歡娛樂。員工在酒吧裡肆意瘋狂時,甚至還請了超級巨星碧昂絲和Jay-Z駐唱。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碧昂絲和Jay-Z駐唱Uber狂歡會

這時候的Uber員工彷彿置身於天堂,對卡蘭尼克的崇拜之情也越來越高。卡蘭尼克看著自己締造起來的帝國,心裡充滿了驕傲。

他已經把Uber從一個初創公司,變成了硅谷最閃耀的一顆星。

Uber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讓人們意識到一個偉大的科技公司正在到來,甚至有人認為它會超越谷歌、Facebook

很多私人和機構都爭搶著投資Uber,其中包括了谷歌、高盛、紅杉資本等知名公司。

卡蘭尼克對投資者的胃口也越來越大。他開始尋求越來越多的投資,比如他曾經向谷歌提出過2.5億美元的要求。

這是一筆鉅額投資,谷歌還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種規模的投資。不過,谷歌最後還是同意了,因為沒有人想錯過Uber的發展。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除了資金上的高要求,卡蘭尼克還對投資者的股權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他表示Uber的投資者,只能獲得投票權更弱的股票,而卡蘭尼克自己則手握擁有超級投票權的股票,他的一票可以抵其他股東的10票。

這也意味著,Uber已經完全處於卡蘭尼克的控制之下了,他可以左右任何一筆資金的使用,決定任何一個員工的罷免。

然而,這時候的卡蘭尼克還是不滿足,他還有更大的野心。在卡蘭尼克看來,運送乘客只是Uber的開始。總有一天,Uber會為司機匹配包裹,去解決需求更大的物流問題。

他想象自己有一天會成為貝佐斯的直接挑戰者,重塑商品在城市中的移動方式。而Uber則會成為21世紀的亞馬遜

· 05 ·

永遠不會選擇“抑制增長“

不過,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他還要佔領更多的海外市場,繼續擴張自己的帝國版圖。他開始向中國、東南亞、印度、巴西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軍。

儘管Uber的很多高管,都勸卡蘭尼克謹慎一些,因為在這些地方,也有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

比如在中國有滴滴,東南亞有Grab,印度也有本地的網約車公司,但卡蘭尼克並不在意,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前進的野心。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為了說服用戶使用Uber,而不是競爭對手的產品,他開始向這些市場投放大量的補貼費用。就拿中國來說,卡蘭尼克每週在補貼上都會燒掉4000萬到5000萬美元。

他的燒錢政策也確實起了效果,Uber在這些市場的增長非常迅速,短短9個月時間,杭州和成都的出行次數就已經超過了紐約。

卡蘭尼克驕傲地向媒體展示這個成績。但問題很快就出現了,Uber的首席技術官發現在中國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虛假賬戶。

因為Uber的註冊方式過於簡單,缺乏安全驗證,使得人們很容易就註冊多個賬號。這意味著Uber投放的補貼費用,很可能進入了騙子的腰包,而不是帶來了實際的增長。

根據Uber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很多城市,超過一半的出行都是虛假的,Uber在這件事上至少損失了10億美元。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Uber只需用更精準的身份識別方式。但卡蘭尼克並不想這麼做,因為這會提高用戶註冊的難度,進而影響Uber的增長速度。

為了讓Uber保持高速增長的狀態,Uber還是採用了低門檻註冊。但這種低門檻政策,不僅在中國出現了問題,在其他國家也開始不斷出問題。

在印度,由於註冊成本很低,有司機匿名註冊Uber,然後性侵乘客;

在巴西,匿名註冊的司機開始搶劫、謀殺他人,暴力犯罪和謀殺率直線上升;

在東南亞,這類安全事件也層出不窮。

伴隨著這些問題,Uber也開始頻繁出現在當地媒體上。人們經常能看到“Uber司機撞人,殺死六歲女孩”這類的新聞。

這讓當地人對Uber感到越來越不安,很多乘客開始卸載Uber,司機的滿意度也在不斷下降。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民眾反對Uber

Uber的首席技術官和首席安全官一再建議卡蘭尼克,改進身份驗證方式,用技術去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

但卡蘭尼克的選擇裡,從來沒有抑制增長這一個選項。而且沒有人能夠控制他做任何決定,所以Uber最終還是採用了卡蘭尼克的方法。

卡蘭尼克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反欺詐團隊,這個團隊專門識別虛假賬號,如果他們發現同一設備註冊了多個賬號,那Uber就會屏蔽掉這些賬號。

針對性侵和暴力事件,Uber會在司機被起訴之前,提前幫他們擺平,避免進入訴訟程序。

Uber的這些做法很快就被曝光出來了。隨之被曝光的,還有更多和Uber有關的秘密。

· 06 ·

Uber的公關危機

有黑客進入Uber安卓端的後臺,發現Uber偷偷使用了用戶的大量權限,包括攝像頭、通訊錄、短信等等。這些權限使得Uber可以查到任何一個用戶手機上的一切信息。

他們也利用技術越過蘋果的版本檢查,公開欺騙蘋果,偷偷調取用戶數據。

這使得蘋果CEO庫克勃然大怒,直接向卡蘭尼克發出警告:如果他們再這樣做,蘋果將禁止Uber在蘋果商城上架。這對Uber來說,意味著可能損失數百億美元。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庫克

憤怒的不只庫克一個人,還有Lyft的創始人。前面提到了,這家公司曾經是Uber的競爭對手,但卡蘭尼克總是能攪黃他們的投資、聚會,甚至還能搶在他們之前幾個小時推出拼車服務。

卡蘭尼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他有專門監視Lyft的內部程序。所以,競爭對手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當中。

這款內部程序的名字叫“地獄”,這是競爭對手的“地獄”,但最終也成了卡蘭尼克的“地獄”。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隨著越來越多的黑料爆出,Uber面臨著一場公關噩夢。人們對卡蘭尼克的評價越來越差,媒體關於Uber的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

但在卡蘭尼克看來,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所有的硅谷公司,幾乎都是這樣做的,他覺得人們只是在嫉妒他的成功,想要把他拉下水,而他想要改變這個局面。

於是,他邀約了一批媒體記者,想要跟他們建立友好的關係,想向記者證明Uber不是怪物。

在見面的過程中,Uber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純粹是扯淡,如果我花100萬美元,僱傭一些人去挖記者的料,會怎麼樣?”

Uber原本是在尋求記者的認可,但他們等來的卻是媒體的再度曝光。

記者揭露了整個過程,並表示這家公司從上到下都瀰漫著傲慢,他們企圖用挖掘記者醜聞的手段反擊,還企圖收買記者。

就這樣,Uber的公關噩夢並沒有解除,反而陷入了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當中。尤其是Uber的掌舵者卡蘭尼克,關於他的醜聞越來越多。

但這位野心勃勃的創始人並沒有被打倒,他還在想盡一切辦法讓Uber變得更加強大。

· 07 ·

50萬人刪除Uber賬號

他想抓住一切可以獲利、可以實現增長的機會。很快,他就迎來了一個好“機會”。

這個機會就是,特朗普上任了。這位總統一上任就關閉了美國邊境,禁止難民進入。

這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紛紛湧向機場和其他地方反對特朗普的這一政策,紐約的出租車司機也進行了罷工。

就在人們罷工抗議的時候,Uber取消了高峰期價格。這在抗議者看來,簡直就是在利用罷工獲利。

更重要的是,這讓罷工者覺得Uber之類的硅谷科技公司,永遠也不會為普通人辯護,他們只關心增長和利益

被激怒的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刪除Uber”的活動,這個活動一發起,立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短短一週時間,就有50萬人刪除了他們的Uber賬號。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這是卡蘭尼克從沒遇到過的情況。Uber有現在的結果,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產生的,所有有悖於市場和違背法律的決策,也都是卡蘭尼克一手決定的。

儘管有不少高管給他提出過更好的建議,但是等待這些高管的結果,要麼是被忽視,要麼是被解僱。

卡蘭尼克的野心決定了Uber前行的方向,但這個方向可能錯了。

而這個錯誤的後果就是,Uber的市場形象越來越糟糕,員工甚至都不敢再提自己是Uber的,而投資者的錢也在受損。

· 08 ·

“卡蘭尼克必須離開Uber“

Uber的高層已經意識到了,Uber不得不進行調整了。他們調整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個獨立董事會,來對抗卡蘭尼克無所不包的權力。

最後,六名Uber高管起草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中詳細記錄了卡蘭尼克做出的所有違法行為,內容長達數百頁。

如果這個文件曝光,那卡蘭尼克和Uber都將陷入萬劫不復當中。

他們用這個文件來逼迫卡蘭尼克,讓他辭去CEO的位置。卡蘭尼克為了保住Uber,同意暫時離開。

他在給Uber員工的致歉信中寫道:“我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也許要很久才能回來,也許很快。”

結果,卡蘭尼克很快就回來了,因為他依然操控著Uber。他阻礙投資者瞭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削弱股東的權利和影響力。

投資者憤怒不止,他們對Uber的高管說:

卡蘭尼克必須離開Uber,否則就等著Uber的估值降為0。

公司的董事會同意了,他們必須要拯救Uber。

這個時候Uber的估值已經到達685億美元,他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卡蘭尼克單槍匹馬地把Uber帝國撞得粉碎。

這一次,他們直接發起了對卡蘭尼克的免職運動,要求他在文件上簽字,辭去CEO一職。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卡蘭尼克可不肯輕易放棄這個職位,他在不停地拖延時間尋找辦法。但Uber的董事會步步緊逼,他們明白卡蘭尼克的手段。

他們表示,如果卡蘭尼克願意在當天簽字,那他們就對媒體宣稱是卡蘭尼克自己自願離開的,而不是受到了董事會的逼迫。這樣起碼能讓卡蘭尼克在面子上好看一點。

卡蘭尼克走投無路,只好向每一個他認為可以幫助的人求助,也可以說是求饒。他對Uber其他的高管喊道:“可憐可憐我(pity me)!”

但他等來的只是一句句“抱歉”,沒有一個人願意幫助他。

卡蘭尼克第一次有了厭戰的情緒,他沮喪地簽下了字,和平退出。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快又再次激起了卡蘭尼克的野心。

· 09 ·

野心不死的卡蘭尼克

就在他走出Uber大門的那一刻,他發現媒體上寫滿了關於他的新聞:“卡蘭尼克辭去了UberCEO一職,因為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醜聞感到反感。”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CNBC發佈消息稱:UberCEO因系列醜聞和訴訟案而出局

這條新聞推送到了數十萬美國人的手機上,讓卡蘭尼克感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羞辱。他憤怒了,原本應該退居幕後的他,決定重新奪回控制權。

儘管卡蘭尼克辭去了CEO一職,但他還是公司董事會的成員,如果他能拉攏多數董事會成員,他就能決定下一任CEO的人選。

只要下一任CEO能夠聽他的安排,他就能夠繼續控制Uber。

此時,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人選——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她曾擔任eBay的CEO,當時是惠普公司的現任CEO。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梅格·惠特曼

關鍵是她足夠強硬,而且對卡蘭尼克充滿了警惕。所以如果是她,那卡蘭尼克就決不會再度掌權。

就在Uber董事會和惠特曼在秘密協商這件事的時候,一個消息被爆出來了,媒體稱惠特曼是Uber最高職位的候選人之一。

這在惠普公司激起了軒然大波,自己公司的CEO竟然準備跳槽,惠特曼將面臨被迫辭職的風險,這會讓惠普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

最後,惠特曼只好站出來說:“這是假的,自己完全致力於惠普,Uber的CEO不可能是我。”

緊接著其他的候選人,也都陸續曝光在了媒體上,大家心裡都很清楚,這是誰幹的。

就這樣,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和卡蘭尼克之間,爆發了公開的戰爭,這導致Uber的員工不斷離開,Uber的市值也縮水了近200億美元

最後,在董事會和卡蘭尼克的對峙中,新一任CEO產生了,他既不是強硬的惠特曼,也不是卡蘭尼克心中的候選人。這算是一個折中的選擇。

而就在新一任CEO上任的時候,一筆大交易出現了,軟銀收購了Uber17.5%的股份,在收購條款中有一條規則:“公司必須執行一股一票的規則。”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這也意味著卡蘭尼克的超級投票權失效了,他對公司的影響力被嚴重削弱,再也無法以一己之力控制Uber這個商業帝國了。

換了主以後的Uber,對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也進行了修改。“野心勃勃”這一條企業文化也被直接刪除,變成了“顧客至上”。

下一步,Uber將何去何從,我們還不得而知。

而此刻的卡蘭尼克,已經開始了他的下一個新創業項目。可能,卡蘭尼克的野心依然未死,正等著春風吹又生。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到這裡,卡蘭尼克和Uber的故事就給你講完了。最後,我想分享一下我對這個故事的一些看法。

首先,從創業的角度來看,卡蘭尼克無疑是一個能力超強的人。Uber在2009年成立之後,短短几年時間就佔領了美國,走向了海外。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深知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這不僅僅需要獨特的戰略眼光,也需要在執行層面上,讓自己和公司所有的員工,都必須全力以赴。

這也可能是卡蘭尼克把“野心勃勃”定為公司企業文化的主要原因。

這頗有點像前幾年國內常說的“狼性文化”,代表著一種野性拼搏的精神。但這幾年,這種聲音已經逐漸變弱了很多。

也許,Uber和卡蘭尼克的故事,能夠給這種現象帶來一個註解。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野心是該有的,它是前進的動力;但是如果把野心當做一切,那肯定也會出問題。

過度的野心,同時也代表著犧牲,而犧牲總是有代價的。

當然,在這個故事中,卡蘭尼克最終被掃地出門的原因,除了他過分的野心,還有他極度的控制慾和成功之後的傲慢態度。

那卡蘭尼克的野心和控制慾都是從哪兒來的呢?答案很可能是硅谷。

正如卡蘭尼克所說,整個硅谷都提倡著“增長至上”的價值觀,他自己只不過是把人人都在做的事情說出來而已。

事實上,當Uber在卡蘭尼克的帶領下表現良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把這種野心和控制慾看作是有魅力的表現。

當時,卡蘭尼克所到之處都是歡呼聲,媒體驚呼Uber是下一個亞馬遜,投資者即使放棄投票權也要擁有Uber的股份。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試問在這種讚揚聲中,有幾個人能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產生傲慢心理呢?

卡蘭尼克在最風光的時候,是有點得意忘形了。

但隨著風向一轉,同樣的野心和控制慾,卻很快又成為了眾人口誅筆伐的對象,換做是其他人,這也是很難接受的。

當我們跳出這件事情來看,卡蘭尼克的錯真的是他一個人的錯嗎?

從個體的角度來說,當然是他的錯,這個鍋沒人替他背。

但從群體的角度來看,只要周圍的大環境不變,那卡蘭尼克肯定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犯這種錯的人。

以後,可能還會有很多卡蘭尼克。不說別的,現在Uber的新任CEO,就正在接受新一輪的崇拜和歡呼。

但他最終會把Uber帶向哪裡,現在誰也不敢下結論。也許他會比卡蘭尼克幹得更好,也許他還不如卡蘭尼克,也許他也可能成為下一個卡蘭尼克,結果誰知道呢?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深度:從獨角獸到“困獸”,卡蘭尼克的Uber帝國之路 | 遠讀重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