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籠小確幸

上一篇咱們講了北方的包子,回過頭來,咱們再說說這個南方的包子。

時下,在北京大街小巷都能看見“杭州小籠包”招牌的店鋪,然鵝,這個“杭州”非彼“杭州”,人家那個杭州是個城市,招牌上的這個杭州嘛……就是杭州倆字兒而已。因為真正的杭州小籠包是我們常見的湯包,而那些所謂的“杭州小籠包”準確的講應該叫“嵊州小籠包”,只是因為嵊州不出名,所以傍了杭州的大腿罷了。

一籠小確幸

杭州小籠包指的是湯包,而杭州的湯包其實與北方的一個城市大有淵源,這個城市叫東京,別誤會,當然不是日本的東京,也沒有浪漫的櫻花,倒是有一幅名畫描繪了曾經的盛景,這幅畫叫《清明上河圖》,這座城市叫汴梁,現在叫開封,宋朝的時候叫東京。但凡是個吃貨都知道開封的名吃灌湯包;但凡多少念過書的人都知道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的都城叫汴梁,南宋的都城叫臨安,曾經的臨安便是現在的杭州,這湯包的由來就清楚了吧,源自開封,卻在杭州聞名了。(上一篇講了饅頭的歷史,這一篇又講了湯包的歷史,當個吃貨不容易,還得研究歷史。)

一籠小確幸

湯包在江浙滬一帶的城市很流行,像杭州的知味觀,上海的南翔饅頭店、鼎泰豐、城隍廟,南京的雞鳴湯包、劉長興等都是比較知名的湯包店,當然還有其他的,不過我沒去過。湯包的品種也很多,最知名的是蟹粉湯包,但我還是更喜歡鮮肉湯包。吃湯包有一定的技術要求,講究“輕提、慢移、開窗、喝湯、蘸醋、嘗餡”,先將湯包從籠裡轉移到自己的碟裡,不能破,要是在籠裡破的,店家給換,要是自己捅破的,那就沒轍了;開窗,散掉一部分熱氣,然後輕輕的吮吸,喝掉裡面鮮美的湯汁,最後才是蘸上香醋,品嚐餡料。

一籠小確幸

也許有人想知道湯包中的湯是怎麼進去的,當然,肯定不是用注射器打進去的,其實是將熬製好的肉湯在冰箱中冷卻成凍,然後切成小丁,與餡料同時包入包子中,蒸制過程中湯凍融化,變成了裡面的湯汁,同時因為包子皮是燙麵製成的,韌性十足,所以能夠完美的包裹住湯汁,想來,這發明湯包之人也是相當的煞費苦心啊。

一籠小確幸

南方的包子不只有江浙滬流行的湯包,還有什麼叉燒包、奶黃包、流沙包等等等等,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類包子30餘種,真要是吃全了,還真的假以時日。

一籠小確幸

哈,說到這還想起一件往事,記得有一次我在南京的劉長興吃東西,叫了兩份湯包(8X2,共計16只湯包),一份糯米藕,一碗小圓子(就是沒有餡的小糯米湯圓),一碗糖桂花,還有一個涼菜,服務員以為我是兩人用餐,給我拿了兩套餐具,結果他眼睜睜的看著我把桌上的東西吃了個精光,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驚訝,他一定會覺得“這傢伙夠能吃的啊”,其實我是怕不消化,不然我還能吃下一籠湯包呢,看來對自己的定位沒錯,就是一個吃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