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讓彩色幼兒園不再“辣眼睛”!







好的建築本身,

就能帶來好的審美教育。

屋頂幼兒園

提起老北京,

大家都對“四合院”印象深刻。

可是你能想象,居然有人

圍著那些斜斜的灰瓦屋頂,

在漂浮的“空中”,

造了一個幼兒園嗎?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此人來頭還不小。

以性感、流動性

打破建築方正印象的

加拿大夢露大廈,


驚豔CNN、

斬獲全球年度最佳建築的

哈爾濱大劇院,




把自然和孩子緊密連結的

日本四葉草之家,



全都是他享譽世界的大作。

一旦出手,必引矚目。

他就是替中國建築師,

在國際上掙了不少臉的:

- 馬巖松 -


馬巖松的風格是現代的。

耶魯大學追加獎學金邀他深造,

師承建築女魔頭扎哈·哈迪德,

他的風格本該延續畢設

“浮游之島——重建紐約世貿中心”,

那份科幻感、未來感和飄逸感。


馬巖松的風格又是傳統的。

作為一個極懂中國藝術的北京土著,

他設計的北京朝陽公園廣場,

遠看竟像一幅

古意盎然的山水畫。



這一次造“屋頂幼兒園”,

馬巖松大膽地

把一個300年曆史的四合院,

包圍在不滿1歲的現代建築中。

在凌空的屋頂建造,

還給它裹上了鮮豔的“外衣”。


最奪人眼球的,

“漂浮”在二層的屋頂操場

老話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屋頂對於孩子來說,

是有魔力的。

滑梯樓梯便是想象力之門。

平緩延伸的操場,

總是被陽光籠罩。

在此嬉笑追逐的孩子,

能體會自由的真諦。


這裡還有“山丘”

與平原交錯,高低起伏。


隱藏著有趣的小設計:

顏色深淺不一的等高線,

是亟待被發現的知識和秘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操場特地挖了三個大洞,

百年老樹自然地探出頭來。

那抹健康清新的綠,

與熱情活力的紅,

形成了最默契的對比。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圍繞著古樹,

馬巖松還設計了一個中庭滑梯

告別了千篇一律的

低矮彩色塑料滑梯,

奔向了純白與透明,

讓孩子在美與自然裡穿梭。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就像安藤忠雄所說的:

如果能夠把花草、樹木、流水、風光

根據人們自己的意願,

從自然界中提煉出來

那麼人間就接近於天堂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至於家長擔心的

“摔下去怎麼辦?”

高高的防護欄,

早已做出了回答。

更何況好的教育,

在於引導,而非阻止。

安全教育也是如此。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馬巖松的四葉草幼兒園,

只用了白色與原木色,

和天然的綠色農田相互映襯。

他信誓旦旦地說:

“幼兒園不是遊樂園,

不需要那麼多色彩。”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但是這次,

他反其道而行之,

用三道明度漸低的橙紅色,

點亮了四合院黑白灰的屋頂。

算不算“自打臉”?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威廉•荷加斯曾在《美的分析》中說:

"最好的色彩美有賴於

多樣性的、正確且巧妙的統一。"

我們不必一味推崇冷淡,

讓孩子泯滅喜愛色彩的天性,

換取一個“好”的審美。

色彩失序才會。

屋頂上建幼兒園?這個火遍全球的中國建築師又出手了



屋頂是操場,

底下則是開放佈局的

教室、劇場、圖書館、體育館。

貫徹了貝聿銘

讓光線來做設計”的精神。

在極大的面積裡設計開闊、沒有阻隔。

即使是不同的空間也沒有隔斷。


這些空間倒是延續了“原木風”。

依舊沒有向傳統的

大紅大綠幼兒園低頭。


雖然幼兒園不必五顏六色,

也未必要極盡冷淡。

孩子的審美尚未成形,

無法選擇。

設計者和家長的審美引導,

就顯得更為重要。


蒙彼利埃的積木幼兒園,

用經典的粉黑配色。

多彩中透露著設計感,

一點也不低幼,卻很高級。


首爾的flower+幼兒園,

把紅、綠、藍、黃

融合到同一個空間,

卻一點都不混亂和突兀。


福岡的六本松幼兒園,

連彩虹色都用上了,

卻依然清新可愛。


錯的從來不是色彩,

而是運用色彩的方式。


同樣多彩的屋頂幼兒園,

預計2019年秋天才能建成。

一共能容納

400個2~5歲的孩子。

他們在這裡觸摸四合院古老的靈魂,

也呼吸著新式建築自由的氣息。


其實,

在一座300年高齡的古庭院,

再建一座新潮的現代建築,

實在是過分不搭。

哪怕在老街看到背後的高樓大廈,

都會產生

“不是一個時代怎能在一起”

的時空錯亂感。


設計最怕不協調。

這跨越幾個世紀的組合,

要有多深厚的功力,

才能建得不違和?


新與舊,

是馬巖松作品中永恆的主題。

3歲的孩子和300歲的老房子,

在反差中用“傳承”連結。

他並不是想要復古,

而是想打破技術上的概念,

追求人與自然之間、

孩子與歷史之間的呼應。


高與低,

彩色與灰白,

舊與新,

設計便是調合這些矛盾的利器。

美的標準,

也未曾傾斜於任何一方。


人造住宅,住宅育人。

好的建築本身,

就是可以居住、生活的藝術品,

就能帶來好的審美教育。

每個人都有權在美的籠罩下生活,

哪怕是小小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