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鉅富文人逝世,享年94歲

今天,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

距離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書劍恩仇錄》,已經過去六十三年了。

俠客道義,恩怨情仇,江湖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見過,但我想,它應該是金庸筆下的那樣。

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飛天連雪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他留給時代最好的禮物。

金庸鉅富文人逝世,享年94歲


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袁花鎮查家,“一門五進士,叔侄兩翰林”,書香門第為他濃厚的文學底蘊提供了保證。

8歲那年,金庸在書房裡看到了《荒江女俠》,從此便陷入了武俠小說的世界中。

世人總喜歡將金庸和李敖相比較。比起後者的張狂,金庸是溫和、謙讓的,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樂哉開後覺,乞我一中庸”。

他從不寫自傳,心事深藏,嘴上總是說著“無論如何不敢當”“我不是寫得最好的”。

金庸鉅富文人逝世,享年94歲


他的書,成為了華人的共同語言。這是一個極其高的評價。什麼才能叫“華人的共同語言”?比如“床前明月光”是也。

金庸鉅富文人逝世,享年94歲


他作品的發行量,有說1億的,有說2億的,加上之前海量的盜版,已經無法統計。

準確發行量我還不清楚。只舉幾個不甚著名的單行本的例子,而且統計只截止到1990年,算是冰山一角:

《倚天屠龍記》,89萬冊,時代文藝出版社,1985

《射鵰英雄傳》,70萬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書劍恩仇錄》,69.8萬冊,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飛孤外傳》,62萬冊,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

《俠客行》,45萬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

……

就算是1億冊,在整個人類的圖書銷售史上,也是一個傳奇。

回頭來看,他怎麼做到的?是什麼成就了這個傳奇?

金庸曾是一個電影編劇和導演,是的你沒看錯,而且不是玩票,是職業的。用現在互聯網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典型的“斜槓青年”。

如果時間倒退到1958年,他當時寫的電影劇本比武俠小說多多了。

他把《傲慢與偏見》改編成《有女懷春》。他的《絕代佳人》得過中國文化部的獎。

《神鵰俠侶》1995

金庸著有《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等等名著。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

這是《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句話。在大江邊,烏桕樹葉子似火般燒紅,斜陽下的村落裡,有老人敲著羯鼓在說書。

他的小說,總是充滿著一種渾厚的感覺鋪面而來,這分明是純純的中國,純純的鄉土。

金庸這一生感情豐厚,閱歷超乎常人。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

1976年,金庸在美國留學的大兒子查傳俠為情自殺,去世時19歲。在這個兒子身上,金庸給予了希望和夢想,也是因為這個兒子,金庸和朱玫才一直沒有離婚。

兒子去世,婚姻破碎,金庸走進了人生的死衚衕裡。

金庸對於兒子的愛,就像謝遜對於張無忌,黃藥師對黃蓉,毫無保留,深刻到骨子裡。

後來,他在《倚天屠龍記》的後記裡寫道:“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我還不明白。”

只是有些人,你註定是留不住的。他們只會在你生命中陪你走一段,這段路走完之後,你需要獨自一人前行。從此山高水遠,水漲船高,都變成金庸筆下濃厚的愛。

人年輕的時候,會遇到很多疑惑。時間是最好的一劑良藥,它可以成就和改變一個人,能把自己經歷過的狼狽和不堪,變成自己一生的榮耀和封面。

老先生一路走好,上帝喜歡想要開心帶走了李詠,上帝喜歡看小說,又帶走了金庸。

生命這條長河,流淌在你的血液裡。多少英雄好漢在人間大鬧一場,最後悄然離去。

生逢亂世,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蒼狗白雲,有人的地方依舊有江湖,亦復如斯。

每年都有金庸逝世的謠言

多麼希望這次也是謠言!

大俠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