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 佛教早期是禁止偶像崇拜的,皆以腳印、菩提或佛塔作象徵。後隨著亞歷山大帝國東征帶來的希臘化雕塑的影響,犍陀羅人加以吸收創造出本土化的塑像,從而得以傳遍世界各地。可以說犍陀羅是佛教造像藝術的搖籃。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希臘雕刻藝術

●犍陀羅,由梵文音譯而來,是古印度十六國之一。犍陀羅國的活動範圍包括今阿富汗東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之間。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健陀羅活動範圍

這裡不僅是印度大陸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歐亞大陸三條交通的匯合點,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向東行到中國、向南行到印度、向西行到伊朗。佛教於公元前三世紀傳入犍陀羅,並在那裡落地生根。可以說犍陀羅同佛教都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在健陀羅,早期帶有希臘化的佛像

●佛教源於印度,至今有2500年曆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佛教理論和教義一方面通過師徒間言傳身教或輔以佛教典籍得以傳承;另一方面通過佛教美術來幫助佛教教義進行效率更高的傳播。比如:塑像和壁畫。在這佛教美術方面的造詣,犍陀羅可以說是最偉大的傳承地。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從喀喇崑崙山脈滾滾而下的印度河

●喀喇崑崙公路從紅旗拉普一路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滾滾而下的印度河川流不息,到這裡逐漸變得開闊而平坦。越過印度河谷就到了傳說中的犍陀羅平原。這裡四季溫和,草木鬱蔥,風景秀麗。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崇尚佛教的貴霜帝國伽膩色伽王曾建都於此,從而成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當年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這裡是“花果繁茂”的天府之國。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印度河谷,風景秀麗

●歷史上,犍陀羅曾經歷不同帝國的侵略,各個時期疆域有很大不同,其活動範圍及都城也隨著變化。

從公元前5世紀有波斯帝國,公元前四世紀的亞歷山大帝國,至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再到公元1世紀由大月氏人建立的貴霜王朝,後逐漸擴張版圖。到迦膩色迦王一世即位後,定都布路沙布邏城,即現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市。最後到公元5世紀,印度半島進入以華氏城為都城的笈多王朝黃金時代,健陀羅國勢力衰弱。在公元7世紀,玄奘法師到達天竺時,犍陀羅國已經破敗不堪,人煙稀少。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亞歷山大帝

●不同時期的統治有不同的影響結果。但影響較嚴重的算是亞歷山大帝國與貴霜王朝。崛起於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在征服四大文明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後,妄想東征古印度後再繼續中國。所到之處建立希臘化的城邦,並鼓勵士兵與當地婦女結婚。可能此舉是亞歷山大帝為了更好顯示自己的戰績。他曾經說過:“英雄的偉大在於不斷開疆拓土,增加權力,盡情地享受美味佳餚和少女的美色”。他所征服的每一個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像與建築比比皆是。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希臘雕像

貴霜王朝是由大月氏建立的帝國。月氏民族是一個包容的民族,他能有效地利用西方雕塑和繪畫的美學來重新塑造心裡崇拜的偶像。犍陀羅佛教在貴霜王朝時期達到頂峰,特別是迦膩色迦王在位時更是登峰造極。迦膩色迦王意思萬王之王,曾統治這裡大片的土地。貴霜王朝的都城布路沙布邏就是現在的花之都城白沙瓦市。有一天他見到一位牧童,牧童對他說起關於佛祖的古老預言:未來將有一位叫迦膩色迦的國王建造一座佛塔。迦膩色迦王聽罷立即建造了大型佛塔,傳說佛塔會自動變大變小。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佛陀足壇,釋迦摩尼腳印

●佛教早期在印度興起後,是禁止一切偶像崇拜的。在釋迦牟尼涅槃後的500年時間,但凡遇到需刻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外,皆以腳印、菩提樹和佛塔等等作為象徵。後隨著大乘佛教的盛行,信徒崇拜偶像漸成風氣。由最初的民間鬼神雕像轉化為具有犍陀羅藝術風格的造像,即吸收了希臘式的風格融入佛像的創作。其特點:佛像面容呈鵝蛋臉、眉目端莊並具有西方特色的鼻樑高而長,頭髮波浪卷,身披希臘式長袍。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早期希臘化的釋迦摩尼神像

●隨著絲路的流通,犍陀羅的佛像創造藝術很快就翻越蔥嶺來到我們新疆的于闐(即和田)。其實在貴霜王朝時期,于闐也是其附屬國。後來一路東傳到我們中原,並且遍地開花。我們現在看到的敦煌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等等,那裡的佛像塑造及壁畫無不具有希臘風味的藝術瑰寶。當然,到了中原後犍陀羅藝術風格也改良了不少。

探秘絲路行:犍陀羅,希臘式佛教藝術之都

左邊希臘雕像,右邊健陀羅塑像

好了,今天的介紹到此為止。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留言或評論一下!

-END-

注: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