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有前例:船政的繁榮與衰落

1868年1月18日,第一號輪船的龍骨安放在了福州船政局馬尾造船廠的船臺上,工匠們在外籍造船技師的指導下,開始了近代機動船舶的建造。這艘兵商兩用木殼輪船,排水量1370噸,主機功率432千瓦,螺旋槳驅動,命名為“萬年清”號。1869年9月18日,“萬年清”號下水,“中外歡呼,詫為神助”。9月25日,沈葆楨率船政局屬員登船視察,親自試航。轉天,“東北風大作,潮聲甚壯,直出大海,以試輪機之堅脆,駕駛之巧拙,銀濤萬頃,起落如山,在事人等皆動合自然,隨於大洋中,飭將船上巨炮週迴轟放,查看船身似尚牢固,輪機似尚輕靈,掌舵、管輪、炮手、水手人等尚進退合度”。“萬年清”號的試航做到了不用洋人引港,由中國人駕駛出洋,結果“一切平順”。充分反映了船政局的驚人成績。

馬尾船廠早期造船的原材料和動力機械大多購自國外,為實現左宗棠“以機器製造機器,積聚成巨,化一為百”的設想,1870年8月,船政局利用引進設備開始仿製船用主機。次年6月第一臺兩氣缸豎式普通蒸汽機制造完成,功率432千瓦。作為船政局製造的第一臺動力機器,其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當時參觀船廠的一位英國軍官評價:“他們的技藝與最後的細工,可以和我們英國自己的機械工廠的任何產品相比而無愧色。”

1875年,船政學堂製造專業學生吳德章、羅臻祿等自繪主機功率149千瓦船體設計圖,稟請試造。這艘炮艇排水量245噸,於1875年6月始造,1年後建成,名“藝新號”。1876年出海試航,“船身堅固,輪機靈捷”。沈葆楨譽其“實中華髮軔之始”。而該船設計者入學不及8年即可自行設計近代兵船。福州船政局的製造水平和人才培養令人讚歎。

此後的30多年裡,馬尾船廠為清王朝造出了44艘艦船,總噸位57550噸,佔當時國內總量的82%,造船技術也不斷髮展,從木殼船到鐵脅船再到鐵甲船。造船工業是當時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並帶動著上下游工業的發展,也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員和產業工人。同時,福州船政局還組建了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併為北洋、南洋兩支水師配備了大量艦船和將領。

然而,清王朝的腐敗使中國近代的工業化進程遭到嚴重挫折,船政經費自19世紀80年代起,每年撥付不及一半,1894年後,經費每年不足20萬兩,甚至全年不予劃撥。這段時間,船政局的技術積累和製造水平顯著提高,但是生產規模卻日益縮小。1896年7月,福州將軍裕祿擔任船政大臣,聘任法國人杜業爾為監督,著手建造新式艦艇,以圖重振海軍。杜業爾指導建造的兩艘艦艇“建威”“建安”是馬尾船廠所造功率最大、航速最大的兩艘兵船。

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建立新式海軍作為變法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光緒命各省按額撥款給船政,共籌銀170餘萬兩。不久因慈禧發動政變,款項大部分改撥京師部隊,僅15萬兩供船政使用。1907年6月17日批准慘淡經營的船政局停止造船。

儘管如此,馬尾船廠仍然有著它最後的榮光,王助,是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的首任總工程師,設計監造了波音公司的第一架水上飛機,他的同事巴玉藻則是通用飛機廠的總工程師。1917年,他們來到馬尾,參與創辦海軍飛潛學校和飛機工程處,在這裡造出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馬尾,這個寄託幾代中國人控御萬里海疆、建成海上強國的曾經的夢想基地,歷盡百年滄桑,仍然訴說著那不應被遺忘的輝煌和無盡的遺憾。

史有前例:船政的繁榮與衰落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