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今天是3月3日,武漢封城的第41天,由於不能出門導致的無聊,最近給自己的計劃是每日一篇文章+晚上直播講課。經過這段時間,突然回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不眠不休、挑燈夜戰。每天做夢都是算法、數據結構、範式、設計模式、面向對象、面向切片啥的。。。。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回憶】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準備找工作的前2周,幾乎也就是 var 生活 = (泡麵 + 面試題) * 18小時。當然不論準備得再好,有些東西也會忘記、或者理解不夠到位,又或者有些緊張,最終導致最開始的幾面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可以算是很尬,那時候基本就是 var 生活 = (尷尬 + 惡補) + 18小時。隨著面試經驗的累積,心態逐漸緩和,也能比較理性的面對答不上來的問題了,同時此類問題也逐漸減少,慢慢的收到offer,後續開始選擇offer。這個也是一個心理遊戲,從你拿到一個offer到多個offer,優越感就越來越強,自信心也越來越好。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孰能無過】


作為一個程序員,在剛開始的時候,誰都難免做錯事。比如做了更新、刪除,忘記加條件,比如寫了自認為很牛逼的代碼卻被同事鄙視,比如環境搭建不起來、硬抗了一天,最後還得低頭去問。太多太多的比如了,我相信做過程序員的朋友都有很多自己的糗事。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未雨綢繆≠消極悲觀】

為什麼在這個節點去寫一篇和代碼無關的文章呢?因為我作為行業的一員,不願意看到所謂"互聯網的寒冬"。從2018年的"辭退潮"到今年的"疫情間接影響",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所有崗位都會受影響,更何況互聯網。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看看2003年的非典,疫情結束後是報復性的增長,而對於這一次,同樣也有擅長金融的朋友分析出,大環境長遠角度不會受影響,也會在疫情結束後出現報復性上漲。我個人的觀點是:08年金融危機、16年的電商倒閉、18年的辭退潮,其中都會存在"蛻變即新生",經濟該漲的還在漲,新的黑馬該來還是會來,就業機會再少,總還有人拿著高薪,那麼問題在哪裡呢?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當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受到影響最大、最持久的是這樣一批人,他們有著希望工作內容一塵不變、收入節節升高的願景,有著不願學習的習慣,有著盲目樂觀或者悲觀的心態。而反觀那些在逆境中出現的黑馬:大環境不好是他們的天時,選對行業是他們的地利,自身不斷學習是他們的人和,事實不就是這樣麼?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他們難道不是在逆境中創新才突圍的麼?那是一個只要是個人開個公司就發財的時代或者產業麼?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選擇創業的誤區】

好了,說說行業選擇吧!熟悉過開發的同學都會比一般人更能"摸清"什麼產品特點更受用戶爸爸的喜歡,也更容易看到某個比較火的遊戲或者技術的背後實現,想想看,其實也不難,我也能做到!但我必須要告訴大家,一個好的程序員,並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CEO,或者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馬雲、雷軍、比爾蓋茨。聽聞不少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有過,花上數月甚至1年時間,寫出來的東西,自己愛得疼,想想就心動,可是別人不理不睬。因此我給程序員的建議是在大家自己覺得產品好的同時,一定要找到合作伙伴,能精準的尋找產品調整的路線才行,不然可能會花大量時間,結果客戶不買賬。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持續學習是王道】

現在說說程序員自身修養,由於之前的市場爆發性短缺,導致一些培訓機構鼓吹程序員有了"高薪、簡單",但程序員的本質是一個技術工種,真正簡單,就不值錢了!這個道理我不必多說,那麼程序員為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總體來講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而學什麼,怎麼學才是比較重要的。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不論哪門語言的學習者,首先應該摸熟摸透自身語言運行的宿主及其運行機制,做到知其所以然。其次是掌握一門主流的技術框架,通過使用和學習來理解框架作者如何讓語言從跑步到飛機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造輪子的思想。第三,掌握一些設計模式,進一步對造輪子產生更深的理解,理解代碼之美。第四,對於新生技術,嘗試去了解及學習,其實和第二點差不多,無非是閱人無數的道理。哦!對了,最後還有一點,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寫寫筆記、博客之類的,因為我們在開發的時候是以需求為導向的,可能解決了問題,但是印象不深、理解不深,變化成文案的話,大腦會重新以批判性思維進行整理,可能會發現其中理解的誤區的!

最後呀!祝願在職程序員通過努力加薪成功!祝願即將入場萌新順利過渡成老鳥!祝願其他行業朋友不斷學習收穫圓滿!祝願所有人安好、所有事向好!

身在或將在互聯網行業的你,該如何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