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骨性膝關節炎是膝關節的局部損傷及炎症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面軟骨變性,軟骨下骨板反應性骨損,導致膝關節出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診斷依據

1.膝關節疼痛,常為持續性鈍痛,一般在運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

2.膝關節常有膠著現象,即長時間停留在某一個位置上,運動時有一種僵硬感,活動後好轉,並有軟腿欲跌的現象。

3.膝關節功能輕度或中度受限,行走不便,下蹲困難。

4.有積液者,浮髕試驗陽性。

5.X線膝關節正側位片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邊緣增生,或有骨刺形成。

治療:

1基礎治療:自我調理、適當鍛鍊,樂觀情緒,消除抑鬱狀態;合理的生活方式,如調整勞動強度、保護受累關節;有肥胖者應勸減肥;以主動不負重鍛鍊為主。

2查體: 治療前應該仔細檢查腰臀大腿以及膝關節局部的軟組織改變和異常病變處。特別要重視肌肉的起止壓痛點和肌筋膜觸發點。

3治療

1) 腰椎旁治療:患者俯臥位,仔細檢查患者腰1-腰4椎旁軟組織的緊張、壓痛或條索處,撥針對病變處行切開鬆解治療。

2) 臀大腿小腿肌筋膜觸發點鬆解治療

撥針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骨大孔出口/髂緣處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圍成的孔。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的神經血管。 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坐骨小孔是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與坐骨小切跡圍成的孔。

引起膝前痛常見的有股四頭肌肌筋膜觸發點,以股直肌、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多見,膝內側痛的有股內收肌群(股內收長肌、短肌和大肌)、股薄肌、縫匠肌肌筋膜觸發點,膝外側痛的有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髂脛束肌筋膜觸發點,膝後面痛的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膕肌.小腿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蹠肌肌筋膜觸發點。根據疼痛部位由肌肉近端向遠端觸診,尋找敏感壓痛點,痛點處可觸及條索狀結節。每次選擇6---10個點,一次性注射針頭在其明顯壓痛點反覆穿刺鬆解,使患處有肌肉抽搐和激烈酸脹不適感,如此反覆進行穿刺治療,直到患者沒有酸脹疼痛感和肌肉抽搐為止。

3. 膝關節局部治療:重點是髕下脂肪墊,內外側副韌帶,鵝足滑囊,膕肌,後關節囊等處,分別行鬆解治療。

4療程:每週1次,3次為一療程。先行腰椎旁治療後,再行膝關節局部鬆解。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