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作者丨曾樂

編輯丨楊雅茹

陸正耀正在失去神州租車。

陸正耀是瑞幸咖啡的董事長和第一大股東,此前也一直是神州租車的董事長和第一大股東,受瑞幸咖啡虛增22億收入事件影響,神州租車不得不與陸正耀切割。

4月16日,神州租車公告了一則收購:華平資本將通過Ameber Gem持有神州租車27.22%的股份,超過陸正耀成為神州租車的第一大股東。

當下,神州系企業深陷瑞幸困局。不只是瑞幸身處於泥淖之中,神州租車、寶沃等企業也早已遭受牽連。繼神州租車苦尋接盤俠後,其大股東神州優車也正設法自救。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曾樂

找錢、切割、找錢,成為神州系當下最為緊迫的事情。自救之法逃不掉“熟人接盤”這個充滿神州系色彩的老故事。

但事情的進展並不順利,瑞幸數據造假一事還在持續發酵。最新的一則消息顯示,瑞幸咖啡或面臨著被政府部門接管的命運 。在過去三週,瑞幸已經接受了由證監會國際部牽頭,並聯合多個部門的調查工作。據接近瑞幸的神州系內部人士稱:這只是市場監管總局的正常調查,瑞幸公司是在積極配合。

01 陸正耀:“野蠻人”與“鯰魚”

陸正耀是個“不按規則出牌的野蠻人”,但他也是一條“鯰魚”。

1993年,在他毅然捨棄公務員鐵飯碗的那一刻,閩商“少年不打拼,老來無名聲”的闖勁兒,便在他身上演繹得淋漓盡致。後來回憶起此事,他的回答也很“陸正耀”:“我這個人比較自我,喜歡自由,別人很難強迫我去做我不願意的事”。

2005年,是陸正耀資本故事真正開始的時間節點。一次在美國高速公路上的意外拋錨,讓陸正耀嗅到了汽車行業的商機。在美國,通過打電話給美國汽車俱樂部AAA,便可享受到汽車救援、維修、保險等服務。

回看當時的中國市場,這一年,中國汽車銷量達575.82萬輛,同比增長13.54%。銷大於產,中國一舉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國。

2006年起,一批租車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聯想到美國汽車租賃行業所呈現出的發展藍圖,陸正耀把目光瞄準至中國租車市場。2007年9月,陸正耀成立了神州租車。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來源/神州租車官方

門店、車輛、人員……每一項都是不小的投入。2010年,神州租車拿到了聯想控股12億元投資。有了“彈藥”,神州租車開始以“黑馬”的姿態行走於中國汽車租賃市場。

陸正耀的打法“簡單粗暴”卻有效:先解決車輛問題、擴張車隊規模,再通過價格戰方式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2010年11月,陸正耀花6億元採購了6000輛運營車輛,車隊迅速擴大超萬輛,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

一場價格戰同期打響,陸正耀搖身一變成了“價格屠夫”。彼時,中國租車市場已形成至尊租車、一嗨租車和神州租車的“三足鼎立”之勢。在2010年8月、12月,神州租車便發起了兩次價格戰,95%的車型在全國範圍內租金直降50%。

進入快速發展期的神州租車,在2012年3月底車輛規模達到2.9萬輛,並在全國擁有超500家門店與服務點。據羅蘭貝格統計,當時神州的車隊規模已達中國第一,且相當於其後面8家最大租車公司車輛之和。

隨著車隊規模的不斷擴大,車輛實際利用率、車隊管理、維修及折舊成本,都將是神州租車面臨的更大考驗。2009-2011年,神州租車的出租率從65.3%降至56.7%,快速擴張的激進打法,也使得神州租車落了一身傷。

2011年到2013年,神州租車累計虧損5.06億元。行至2014年,陸正耀迎來了重要時刻——神州租車終於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首日,神州租車的股價便從IPO的8.5港元/股飆升至10.96港元/股,漲幅近29%。

上市後的神州租車,由此打開了盈利的大門。規模也在不斷擴張:截至2019年年末,神州租車的車隊總規模為148894輛,而這已是6年前的2倍。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錢漪

但利潤卻在持續下滑。財報顯示,2016-2019年,神州租車的淨利潤從14.60億元下滑至0.31億元。談及去年淨利潤大跌,神州租車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將主要原因歸結於二手汽車銷售市場疲弱、折舊成本及要約成本大幅增加、股份補償開支增加、旅遊城市競爭加劇導致的租賃收入低於預期等。

面對神州租車這種“低價擴張、先求規模、再求利潤”的增長模式,業界對此褒貶不一。陸正耀自己卻認為:“無論從企業自身角度考慮(拉開與競對的差距),還是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形成規模化後帶來價格下跌空間),神州租車所採用的‘快’的發展模式都是最理性的。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曾樂

然而,陸正耀卻陷入了在外界看來“非理性”的瘋狂套現收割。據統計,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僅在短短9個月時間裡,陸正耀和神州租車的其他投資人開始瘋狂拋售神州租車42%的股票,套現16億美元。瘋狂的資本運作背後,神州租車的股價“跌跌不休”。相比IPO發行價的8.5港元/股,截至發稿,神州租車報2.26港元/股,總市值僅為47.92億港元。

受“瑞幸門”事件影響,神州系企業的多米諾骨牌轟然倒塌。如今,欲與陸正耀切割的神州租車,迎來了依舊為神州系的“拯救者”。

4月16日,神州租車主要股東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華平投資的子公司Amber Gem Holdings Limited(簡稱:Amber Gem)與神州優車訂立協議,前者將分兩批,收購後者所持神州租車共計不超17.11%的股份。也就是說,當第二批股份收購完成後,Amber Gem的持股則將由原來的10.11%增至27.22%,並一躍成為神州租車的大股東;而神州優車的持股量將減至8.81%,退居成為神州租車的第三大股東。

根據神州租車最新公告,截至4月22日,由於交割受限於若干條件,目前第二批股份收購尚未完成。換而言之,神州租車的大股東目前並沒有易主,依舊為神州優車。

當下,神州租車依舊是中國租車市場的領頭羊。不可置否的是,陸正耀親手把它捧到了港交所的大門,卻也引爆了自己一手埋下的“雷”。相比上市之時,神州租車“亞洲租車第一股”的光環如今已略顯黯淡。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億歐汽車表示,“疫情與神州租車頭部企業的多重衝擊下,相比過去的燒錢模式,中國租車市場未來更需要低成本的運作模式。‘模式如何創新’,也會成為多數企業所重新思考的問題。”

02 神州優車:出行的閉環

神州租車上市1年後,2015年,資本市場掀起了一場產業併購與整合的狂歡浪潮。

這一年,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宣佈合併,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叫車平臺;同年,賈躍亭憑藉一個關於“生態”的故事,收購了易到70%的股份。資本、項目、故事……進入2015年後,資本的熱錢開始大量湧入互聯網。習慣了追趕風口的陸正耀,在講述資本故事的這件事情上自然不會缺席。

從最早入局的易到用車,到後來滴滴、Uber等玩家的崛起,中國網約車市場正打得熱火朝天。同樣在這一年,“重運營”B2C模式的神州專車正式成立。憑藉神州租車的硬件基礎,陸正耀迅速在全國超60座城市中上線神州專車業務,並建立了自有的專車車隊與司機隊伍。

短短一年後,2016年,陸正耀創立了神州專車的主體公司——神州優車。一開始,他便將神州專車原有的相關資產、業務、債權債務及5家子公司100%的股權,全部置入神州優車之中。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來源/神州優車官方

陸正耀曾說:“我做任何事情不會輕易出手。一旦出手,我一定從糧草、彈藥到部隊,全部調集完畢。”如同神州租車一般,此時,陸正耀的資本故事卻愈演愈烈。

融資,是陸正耀資本故事中必備的“糧草與彈藥”。僅在2016年上半年,神州優車便完成了多輪融資,其中不乏雲鋒投資、中金公司、浦發銀行、上汽等投資者。同年7月,神州優車憑藉“光速”掛牌新三板,由此成為“全球專車第一股”。上市當日,神州優車股價一度高漲13%,截至當日收盤,公司總市值高達418億元。更重要的是,神州優車成了神州租車第一大股東,而陸正耀如願當上了“神州系”的實際控制人。

在神州優車的四大板塊業務中,除神州租車、神州專車外,神州閃貸(後為神州車閃貸)以切入汽車金融服務為主;神州買賣車(後為神州買買車),則試圖打造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汽車交易平臺。用陸正耀的說法:神州優車未來戰略目標,是打通與人車相關的汽車產業鏈,重新構築“人車生態圈”。

但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是,與滴滴的C2C模式不同,B2C模式下的神州專車,要想實現規模化運營,便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補給。陸正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找錢的同時,開始嘗試突破自身模式。

於是,2016年9月,神州專車對外公佈U+開放平臺戰略,宣佈向符合條件的全國車主免費開放流量、技術和品牌資源,並承諾永不抽成。換而言之,神州專車將摒棄曾經堅守的B2C模式,開始效仿滴滴、易到兩大專車平臺的C2C模式,允許私家車加盟。

“神州不會靠C2C模式賺錢”、“B2C模式仍然是神州專車的重點”,這是陸正耀在神州宣佈上線U+平臺當天,反覆強調的兩件事。按照新規劃,神州專車將以B2C模式創利潤,C2C模式換取流量增長,兩種模式互為補充。

從業績表現來看,陸正耀的這步棋似乎走對了。財報顯示,2016年全年,神州優車總營收為58.5億元,較上一年增加4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35%。其中,專車服務收入達50.6億元,同比大增190%。

一切看似趨於利好,但神州優車的股價卻愈發糟糕。

當神州優車前腳剛踏入新三板大門後,陸正耀後腳便加入了股權質押大軍。在神州優車上市僅1周後,陸正耀將其所持有的神州優車9000萬股股票——佔神州優車總股本11.9%,質押給了杭州銀行北京中關村支行,以個人名義融資了5億元。此後,神州優車的市值一路走向蒸發。

03 寶沃汽車:做汽車界的瑞幸

邁入2019年,陸正耀已坐擁三家上市公司:神州租車、神州優車、瑞幸咖啡。回看過去,從租車、到專車、再到汽車新零售,陸正耀佈局整個汽車產業鏈的野心可見一斑。但這個野蠻人並未滿足於此:還需要向汽車產業鏈上游邁進。

與此同時,陸正耀此前埋下的“雷”開始顯現:根據神州租車公告,該公司主要以平均年限法,對公司所購買的自有車輛計提折舊,其主要租賃車輛將按照3年進行折舊。此時,神州租車正面臨著大批車輛退出市場的窘境。

而寶沃汽車的出現,恰好能夠緩解陸正耀的燃眉之急:寶沃汽車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神州租車因車輛殘值下降,所產生的經營風險。

2019年3月,神州優車拿下了寶沃汽車67%的股權,成為直接控股人。當被媒體問及“為何是67%的股權”時,陸正耀直言,“就是為了有話語權,自己說了算。”4個月後,陸正耀正式成為寶沃汽車董事長。按照他的規劃,打通上下游才是當下的關鍵所在。

“汽車新零售”的新瓶,裝入了寶沃這瓶舊酒。

“消費觀念要轉變,首先車就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個電子消費品。星巴克過去也高高在上,但我們去年變了瑞幸咖啡。我有信心在汽車上再變一把。”陸正耀似乎對此頗具信心。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陸正耀宣講汽車新零售/神州優車官方

憑藉著“打造汽車界中的瑞幸”這一理念,陸正耀首先對寶沃開展了一波瘋狂的廣告營銷。“百年寶沃,好!貴!”彼時,各大樓宇中均頻繁播放著《寶沃好·貴》的“洗腦式”廣告。

“寶沃之前的4S店模式已經落後,一定要淘汰。”陸正耀曾堅定地說道。與此同時,在汽車新零售的故事下,這位野蠻人開始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不同地域市場情況,推出不同類型的店面,甚至可藉助神州租車的店面,以期實現更低成本的渠道下沉。

此外,寶沃還將藉助神州租車渠道提供24小時深度試駕、1成首付購車、90天無理由退車服務來降低客戶購買門檻。同時,該公司還將提供廠商直修中心、小店維保、免費維修代步等售後服務。而在庫存方面,該公司通過在全國建設多個大型庫存中心直供經銷商,讓經銷商從庫存壓力中解脫。

通過梳理陸正耀的佈局便可發現,從神州租車到神州優車,再到寶沃汽車,陸正耀已經打造出了一個完整閉環:

一方面,神州租車可通過批量採購從而提振寶沃的銷量;另一方面,通過線上購車平臺,神州優車還能為寶沃實現銷量導流。

在陸正耀的佈局下,寶沃汽車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績。乘聯會數據顯示,僅在2019年前5個月裡,寶沃累計銷量達2.53萬輛,同比增長104.2%。在中國車市整體遇冷的背景下,寶沃也算是跑贏了大盤。

不過,還未等到寶沃故事完全開啟,受瑞幸事件影響,寶沃與神州系的裂縫便已撕扯出來。

如今,寶沃汽車正面臨來自原股東福田汽車的償債壓力,而這也是神州優車目前最主要的債務內容。2018年底,福田汽車將其持有寶沃汽車67%的股份,以39.7億元的價格轉讓給長盛興業。同時,寶沃汽車對福田汽車42.71億元欠款,也一併轉讓至長盛興業。而長盛興業背後的出資人,正是陸正耀。截至目前,長盛興業仍未完全償付寶沃汽車的股價轉讓款,而寶沃汽車欠福田汽車的債務,也最終改為了以資抵債。

陸正耀曾說:“忘掉現在的寶沃,忘掉德國,寶沃一切皆有可能。”只是,這個“復活德國古董車企”故事的想象空間,如今似乎已愈發逼仄。

04 重複上演的歷史

從神州租車到神州優車,再到瑞幸咖啡,可以說,幾乎是同一班人馬,在不斷複製著同一套資本手法。

在外界看來,陸正耀這套“燒錢、補貼、融資、上市、套現”的連環序曲背後,隱藏著一個涉及多方的資本故事。其中,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在這中間的關係也頗為微妙。

“陸正耀表面看著是那種經常喝酒和帶一幫兄弟經常打架那種人。其實不是,他特別細心,能算賬,像個老地主一樣,是典型的‘表’叔。”劉二海曾在接受騰訊深網專訪時說道。

劉二海是陸正耀最早的資本伯樂。2017年,優車產業基金之時,作為優車產業基金的董事長、管理合夥人及實際控制人,黎輝從此也加入了陸正耀的資本遊戲之中。

神州租車赴港IPO前,劉二海代表君聯資本、黎輝代表華平投資,分別對神州租車進行了投資。神州租車上市之時,兩人均為神州租車董事。而在瑞幸咖啡上市後,黎輝所在的大鉦資本持股11.9%、劉二海所在的愉悅資本持股6.75%。

咖啡潑向“神州系”:陸正耀資本遊戲下的三家車企

圖表信息/天眼查;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 曾樂

“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引發了很多問題,現在狠狠地摔了一跤,我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對不起大家!”面對陸正耀的道歉,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在社交平臺中回應:“送他五個字:Sha Bi。詐騙犯。”

李想的憤怒其實不難理解。今年年初,據路透社報道,理想汽車已在美國申請IPO,並計劃籌資至少5億美元,最早會在2020年上半年上市。儘管理想汽車方面隨後表示,“不瞭解、不回應。”但毫無疑問的是,

陸正耀的這個資本故事,無疑把更多未來有海外上市計劃的中國企業,擋在了資本市場的大門外。

一石激起千層浪,瑞幸事件也刺痛了資本市場的那根敏感神經。4月22日,銀保監會表示,“對財務造假行為始終保持‘零容忍’,已督促相關銀行加強風險監測。

獨角獸墜落、企業信用坍塌的背後,甚至會傳到至整個創投產業鏈。事實上,陸正耀也曾是資本市場信任危機的見證者。

十年前,從被做空機構渾水質疑到退市,綠諾國際只經歷了短短23天。緊接著,“中國概念股”被推至風口浪尖上,在隨後僅1年時間裡,便有超20家中概股相繼退市。這場聲勢浩大的危機持續了超1年多的時間。

彼時,當被機構投資者問到“如何看待中概股的醜聞”時,神州租車的團隊只好無奈給出個提前統一了口徑的回答:“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大部分為好企業,有問題公司為個別現象……相信投資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