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奢侈品 “買買買” 的熱情消減和疫情有關嗎?


對奢侈品 “買買買” 的熱情消減和疫情有關嗎?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於昕桐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811篇原創文章


對奢侈品 “買買買” 的熱情消減和疫情有關嗎?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中國消費者一直是國際服飾、時尚、奢侈品行業的消費主力軍。據麥肯錫在疫情爆發前的預計,到2025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金額將佔全世界的 40%。


但自年初疫情爆發,服飾、時尚、奢侈品成為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收益在三個月內暴跌 32%。

對奢侈品 “買買買” 的熱情消減和疫情有關嗎?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疫情期間大家收入減少了,但一日三餐還要吃,車貸房貸還是要還,這時減少非必需品的支出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所以,國際時尚、奢侈品大牌虧損嚴重是因為疫情影響的。


是這樣嗎?是,但不全面。想弄清楚國際時尚、奢侈品牌在中國業績下滑的真正原因,我們需要追溯到影響品牌的三個核心因素:國家文化勢能、社會經濟趨勢、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理解。

1. 國家文化勢能中國品牌的崛起,使國際時尚、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遇到了強勁的競爭對手。


早在2012年,李寧異軍突起;2019年,安踏出現在全球 Top 20 時尚產業榜單上;小米家居深受歡迎;完美日記火遍全網。


中國品牌正在掀起前所未有的國貨熱潮。中國品牌總體的崛起,是因為這些品牌的品質都有很大的提升嗎?當然。但其實國貨崛起的背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 “國家文化勢能” 的增加。


國家文化勢能是什麼?國家文化勢能是一個超越企業品牌的大框。一個國家的經濟體量增長、國家實力增強,帶來民族自信感,這個國家的文化勢能也會隨之增加,最終潛移默化的賦予品牌。


簡單來說,當中國強大的時候,全世界都喝茶;當西方強大的時候,全世界都喝咖啡。我們總想學習那些強大的人,認為那些強大國家的文化是優秀的。這份文化優秀就會體現在他們用的產品、生活方式、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上,這個就叫做國家文化勢能。


說回到時尚奢侈品牌。大牌雲集的歐洲就曾經對中國有強大的文化勢能。早先一件夢特嬌的冰絲T恤能賣到上千塊錢,而那時候大家一個月的收入也就100塊錢左右,幾乎一年的工資才能買一件T恤,但這就是時尚的代表。


現在,中國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滿滿的民族自豪感,把 “中國李寧” 四個大字穿在身上成為了新一代的國潮時尚。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中國品牌的崛起其實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新國貨,除了品質、設計感的提升之外,背後國家文化勢能的支持是其崛起的第一個核心。國貨有了國家文化勢能的加持,逐漸興起,從而降低了消費者對國際大牌的需求,這是國際時尚、奢侈品大牌收益下滑的第一個原因。

2. 社會經濟趨勢


第二個影響因素就是這次的疫情和隨之而來的經濟下滑。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裡對比以高消費為特點的 “第三消費時代” ,提出了以減少非必要消費為特點的 “第四消費時代”。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的崛起就是 “第四消費時代品牌” 最好的體現。


優衣庫,就是在一個大倉庫裡面擺滿最樸實的衣服,然後用極低的價格做標準款。無印良品,就是去掉品牌和商標帶來的價值,只關注產品品質本身,把過去品牌帶來的溢價還給用戶。


低價 “反品牌” 的策略讓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在8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時大受歡迎。同理,這次疫情爆發也加速了中國從 “第三消費時代” 到 “第四消費時代” 的過度。


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加速了以奢侈品為代表的 “非必要消費” 的減少。

深究其中的經濟學邏輯,我們可以用 “需求彈性” 這個概念來分析。


油、鹽、糧這一類生活必需品,是需求彈性較低的產品;皮包、首飾這一類可買可不買的非必需品,是需求彈性較高的產品。


每一次遇到疫情或經濟衰退,都會導致一輪消費者的理性迴歸。大家都開始謹慎消費,放棄自我炫耀式的購物,迴歸到樸素的基本需求。主流市場要回歸到需求彈性比較低的產品上。


基本款、品質優、好用、便宜都是在需求彈性比較低的領域裡面作戰。這個時候,用戶不再願意為了大牌子或設計感付出較高的價格。


所以提高品質、降低價格,用高性價比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會變成 “第四消費時代” 一個巨大的機會。

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回歸理性,減少非必要消費,這是國際時尚、奢侈品大牌收益下滑的第二個原因。

3. 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理解


中國消費群體和消費理念的轉變,也給國際大牌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中國主力消費軍從70後和80後漸漸向90後、甚至00後偏移。


相比之前,新一代消費者更注重材質、設計、細節特點,而不是品牌本身。“只要大牌”、“只買貴的” 已經成為過去式, “低調有內涵”、“極簡斷舍離” 開始興起。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消費者對大牌所傳遞價值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新一代消費者已經不需要通過奢侈品牌來展示自己。


他們展示的方式更多樣了,可以通過去哪玩、吃什麼來展示,而不是一定要通過戴一塊名錶、拎一個LV來彰顯自己。展示自己這件事可以追根溯源到生物最基本的需求——

生存和繁衍。繁衍也有一個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向異性去展示自己的優勢


比如說男士帶一塊名錶,女士拎一個LV的包,都是在 “炫耀” 自己的 “比較優勢”。那麼,“炫耀” 的目的是什麼呢?表明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可以被滿足。潛臺詞就是我有錢、有能力,如果有一天我們結婚生子,我們生活有保障,孩子我養得起。


我曾經有個朋友,喜歡戴百達翡麗的表。我問他為什麼喜歡,他說特別喜歡它的機械之美,“沒人能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是為下一代保管”,品質精美,特別高大上。他真心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其實他的潛意識還是一種 “炫耀” 的心理,不過我這麼說他肯定會暴跳如雷。雖然這個話大家不會明說,或者自己都沒意識到 “炫耀” 的真正目的,但這是寫在潛意識裡的人性基本需求。


可是,如果有別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 “比較優勢”,名品、大牌就不重要了。比如扎克伯格,絕對的富豪,但是你打開他的衣櫃一看,全都是灰色的套頭衫。


他為什麼不穿名品大牌?因為他不需要通過這些大牌來展示自己的 “比較優勢”,他只要說我叫扎克伯格,這個 “比較優勢” 就已經碾壓你了。


但是你要明白,不管是 “百達翡麗” 還是 “扎克伯格” 其實背後都是 “炫耀” 這個需求,只不過是 “炫耀” 的方式不同罷了。


可是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沒有扎克伯格的資本,那我們 “炫耀” 什麼呢?


新一代消費者發現過去展示大牌太無趣,“低調有內涵” 和 “極簡斷舍離” 開始流行了。當別人看到我家裡面是極簡風,看到我衣服上沒有 logo,就是新式的 “炫耀”。它展示了我超越過去主流的審美,顯示我是一個與眾不同、有深度、有格調的人。


所以不是新一代消費者不注重品牌了,他們只不過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來展示自己。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理解的轉變,就是導致國際時尚、奢侈品大牌收益下滑的第三個原因。


最後的話


國際奢侈品大牌遭遇寒冬的原因不僅僅是疫情的影響。國家文化勢能、社會經濟趨勢、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理解,共同構成了影響品牌的三個核心要素。


中國文化勢能總體呈上升趨勢、民族自信的上漲,奠基了國貨品牌的崛起;疫情帶來的經濟下滑,加速了中國消費者的理性迴歸;新一代消費者展示自己新方法的出現,促進了 “輕品牌、重品質” 的消費新特點的形成。


那麼,大牌奢侈品的 “貴” 是不是不重要了?貴也很重要,貴就會帶來稀缺,稀缺就會帶來展示。


只不過現在展示 “低調有內涵” 的是少數,但如果大家都低調、都極簡,那極簡又會變得沒有格調、沒有價值了。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說 “時尚是個圈”,什麼稀缺,什麼就是時尚。


無論你選擇大牌的奢華還是極簡的風格,時尚這個輪迴的圈會在三個核心要素的推動下一直轉下去。選擇什麼並不重要,理解每個選擇背後的商業邏輯,不斷修煉你的思維、提升自身的價值,才是你最好的展示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