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1、1949至2018年,中國貨運總量6911億噸。

2、2018年,中國貨運總量完成506億噸,1年貨運量接近過去70年累加值的8%。越來越快。

3、如果沒有改變,未來20年,中國貨運總量會超過10000億噸,未來40年,中國貨運總量會超過30000億噸。

4、中國淡水資源總量28000億噸(地表、地下、冰川等淡水之和)。

5、6911億噸的貨運量(,如果是30000億噸呢?28000億噸的淡水資源是否能夠承受?動植物生態系統是否能夠承受?我們還會剩下多少耕地?我們還會剩下多少沒有被汙染的土地?40年很遙遠嗎?

6、難道未來40年,只有中國生產與運輸貨物嗎?其他國家呢?比如後發的印度、越南、東南亞、非洲.......人類自身感知自己很弱小,按照每個中國人60Kg計算,14億中國人總質量都不足1億噸。但中國人在未來通過機器撬動的貨物總量是多少?每年500多億噸,40年會超過30000億噸。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7、中國人生產的主要目的已經不再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為了還債,為了GDP!這讓我們正在永續的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不剎車。等待人類的唯一命運:毀滅!不要以為這東西很遙遠,想一想30年前,我們的自然環境是什麼樣的?看看今天我們的環境已經變成了什麼樣?不改變,未來10年對環境的影響大於過去30年,未來30年,會給環境帶來根本傷害,因為GDP是在按照指數增長。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全民控股公共網絡的價值

1、可以剎車:無債一身輕,大量的重工業企業和化工類企業不再為了還債而生產。政府也不需要為了保國企、保就業、保稅收、保....為了GDP而創造訂單。沒有債務,是理性思考的開始。否則,企業、銀行、政府在債務的重壓之下,神經高度緊張,幾乎很少真正去思考環境與未來。

2、節能經濟:把貨運總量由500億噸/年降至50億噸/年,依然能夠使全民獲得充分的滿足。

比如,公共網絡+風能+無人駕駛+道路無線充電+電動汽車=24小時工作的智能出租車,1輛可以滿足若干個家庭自由出行的需求,汽車需求量會下降80%。

比如,公共網絡+風能+無人駕駛+道路無線充電+電動卡車=24小時工作的智能卡車,幾乎沒有空載,卡車數量會下降80%。

比如,電力主要源自風能和太陽能,每10年可以節省400億噸煤炭,可以減排1000億噸。

3、貨運總量的結構性下降意味著大家付出的勞動和勞動時間結構性下降,大家付出更少的勞動,卻可以在經濟上更自由

4、全人類可以通過公共網絡協商,否則,你如何約束印度人、東南亞人、非洲人.....請注意,任何一個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超級經濟體都能給全人類的環境帶來致命傷害,因此,債務是油門,公共網絡是剎車。現在所有的危機源自,我們坐在一個有油門,沒有剎車的資本主義列車之上。

創造公共網絡的路徑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如果你完整的看完了以上的邏輯,請完成一人兩股東的任務,因為他關乎你自己、你家人、你孩子未來的命運。

所有矛盾,都讓位於人類命運!

所有貢獻,都不及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

所有罪惡,都不及破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築!

為什麼公共網絡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公共網絡由一個個APP和網站組成,每個APP和網站都肩負不同的使命。每個APP的方向與功能都具有唯一性,創新者共享用戶和股東資源,相互協作,將各個APP平臺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公共網絡通過群體開放式創新的這種組織方式,將可以更輕鬆的穿破傳統商業模式對互聯網的壟斷。

搭建全民控股的“公共網絡”,讓全民來持股,讓股東群體參與創新、一起約束創新和保護創新。因為每個人更喜歡做股東,而不喜歡做用戶。股東群體不希望重複支付成本,這個內在要求可以保證每個創新方向都具有唯一性,最大限度的節省資源和能源,把屬於未來的資源留給未來。股東群體會優先購買自己持股公司的產品與服務,這會給每個創新企業帶去充足的訂單。股東可以通過投票更換管理團隊,從而保障最優運維和管理團隊可以持續競爭上崗,使創新企業始終充滿創新活力。

全民持股公共網絡將從根本上消除低水平重複建設,大家可以花最少的時間賺最多的利潤。利潤再投資,轉化為智能機器,將可以使我們逐漸退出全職勞動,使智能機器和公共網絡為我們打工和服務。

隨著股東數量的增加和創新者的加入,公共網絡正在延展出新的功能、屬性和平臺。從分銷到社交、從社交到教育、從教育到出行、從出行到旅行,從旅行到住宿,從基礎功能到金融功能,從金融功能到實體產品與服務,最終覆蓋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持續迭代。

最終,股東會發現:公共網絡已經把大家的休閒時間、閒置資源、閒置生產力、閒置勞動力、閒置智力統統轉化為了資本!在公共網絡之上,智力平等、經濟自由、時間自由將變成標準配置。公共網絡也因全民持股、全民創新,開放、合作、平等而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附文

科學家警告:人類文明或於2050年崩潰,高等生命將在短中期受衝擊

近日,經對地球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進行模擬後,科學家發出警告稱,人類文明可能會在2050年完全崩潰。根據一篇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海平面可能會因為全球變暖而繼續上升,淹沒大多數沿海國家和地區,這一過程將會在我們這代人的有生之年出現。在《與氣候有關的生存安全風險》一文中,研究人員認為氣候變化將會是人類文明短中期內最嚴重的威脅。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在2050年之前,人類將會因為氣候加速變化而承擔巨大的風險和危機,而這一危機所造成的影響可能幾個世紀都難以消除。比起其時間跨度之大更為嚴重的是,這場危機的毀滅性。研究人員表示,若地球平均氣溫繼續升高2℃,那麼世界大部分地區將會面臨乾旱和沙漠化威脅,全球1/3的土地和55%的人口將遭受致命的高溫熱浪,這足以對現如今的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比如,中國屆時將會因為地表乾旱而導致夏季季風的消失;非洲南部、地中海南部和西亞等地區將會出現嚴重的沙漠化現象;亞馬遜雨林、北極圈與珊瑚礁等生態系統也會在此浩劫中被完全摧毀。而與這場災難性事件息息相關的,是如今廣為人所知的溫室效應,這與人類過度依賴化石燃料有著密切的關係。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研究人員預測,那些經濟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物資匱乏的的第三世界國家,將因為無法為其民眾提供適宜的降溫設施而從內部瓦解。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熱帶國家,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原本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區將會顆粒無收,繼而會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饑荒和動亂。另一方面,糧食危機將會對國家本身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其面臨空前絕後的人道危機。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該報告指出,以往多有機構以最悲觀的態度預估溫室效應及其他氣候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然而這些結論往往被人們忽視。而如今,氣候變化很有可能會對人類文明造成嚴重威脅,即使不會徹底毀滅人類文明,其惡劣影響也將永久性的衝擊地球文明的發展之基。

重複建設破壞生態平衡,建設公共網絡已迫在眉睫


當然,研究人員也承認,類似聖經中災荒降臨的可怖場景也許並不會發生,這只是一個幾率的問題。人類也仍可能在全球變暖之中延續繁衍。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將未來的生存希望寄託在一個概率上是十分可悲的。格陵蘭冰蓋在融化,特大海嘯出現的幾率在持續增加,海平面也因冰川融水而升高,而這一切都與持續變暖的氣候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