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錯版幣:詐騙團伙牟利的工具

錯版幣一直都是收藏界熱議的話題,也是錢幣收藏中極為火熱的品種。常常能看到那種#5毛錢的“錯版幣”11萬元購買,銀行會以80萬元回收#、#百元錯版幣,估值上百萬#的新聞登上首頁。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新聞截圖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新聞截圖

一些收藏交易網上也有不少藏友展示著自己收藏多年的“錯版幣”,品類五花八門,什麼眼下一滴淚、多出一個100水印、180度倒轉的毛爺爺……報價高達幾十萬。錯版幣甚至被不少藏家稱為21世紀“黑馬級別的典藏精品”。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眼下一滴淚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多出一個100水印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180度倒轉

具備“怪、少、錯”的錯版幣收藏門檻低,市場估價十分誘人,是那些夢想一夜暴富的收藏者們競相追捧的對象,然而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錯版幣只是鳳毛麟角,在市面上看到的錯版幣大多是利慾薰心之人牟取暴利的“詐騙工具”。一些詐騙團伙以極高的價格評估藏友的“錯版”幣,收取各種費用,事後既不交易也不退還評估費用,賣家只能吃“啞巴虧”。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錯版幣詐騙”官方新聞截圖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錯版幣詐騙”官方新聞截圖

另外,“錯版”幣的市場造假也分外猖獗,倒置水印、改號、福耳、挖補、粘貼、激光打號等造偽方式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人將連體人民幣故意裁切造成挪位,這些偽造的“錯版幣”並無任何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普通藏友也很難分辨。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人民幣上的異形水印,使用隱形筆等熒光顏料便可仿造。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折白的紙幣,切出需要留白的形狀然後貼其他鈔票上的白紙便可達到。

“錯版”幣,其實只是錯幣

究竟什麼是錯版幣,到底有沒有錯版,其實一直存在爭議。

市面上所謂的“錯版幣”是指因設計上或母版雕刻上的出錯,導致印刷出現錯誤而發行的錢幣。一般紙幣的錯版表現形式為福耳、多邊、折白、漏印、水印或圖案嚴重偏移、套色移位、加長幣、印刷時被其他紙張覆蓋等,硬幣則是背逆、弱打、透打、胚餅等。

在此介紹兩個概念:

錯版:是指錢幣在設計、製版過程中造成的非正常圖案,而不是在印刷過程中造成的非固定、非正常圖案,致使票面發生改觀的情況。如一枚湖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湖南”兩字的拼寫為“hu nan ”,而銅元中的“U”缺口卻朝下,這就是典型的製版錯誤。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此枚戶部造大清銅幣為錯版幣,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而“銅”字為空口同。

錯幣:則是在錢幣生產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如印刷後,機器再次碾壓,使圖案成為單面或疊壓,或者正反面機器印刷時卯合不上,發生錯動。如一枚銅元,正反圖案出現偏差136度。再如一枚硬幣,正反兩面圖案偏差達到54度,都屬錯幣這一類型。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通常情況下,光緒元寶的“光”字和龍紋的頭是在同一個刻線上,而此枚有偏差。

2005年央行就曾關於錯版人民幣發表過公開聲明,稱已發行的各版人民幣均未出現錯版,民間發現的紙幣、硬幣、紀念幣所謂的錯版,只是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幣”。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官方新聞截圖

所以準確來說,上文中列舉的“錯版幣”都是錯幣,也可稱為“殘次幣”。

“錯版幣”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不論是錯版幣還是錯幣,最重要的是——它們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下面從古幣和人民幣兩個方面探討。

清代到民國時期,貨幣改革頻繁和人工鑄造的疏漏,所以會出現“錯版”情況,而在此之前其他朝代很難發現有錯版幣。拍出高價也是錢幣本身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印刷上的錯誤並不是高價的絕對因素。

歸根究底,現在的藏友們注重的是“錯版”幣的存世數量和未來的價值,“錯版”古幣因為發行量較少,回收銷燬量大,正常流通貨幣100萬枚當中才會有一枚“錯版”幣,所以“錯版”古幣的收藏市場會比一般古錢幣收藏市場更上一個臺階。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四川銅幣當百錯版幣,一百文是當時鑄造最少也是最珍惜的。

在“錯版”人民幣這一塊,目前還沒有針對錯版人民幣估價的專業權威機構。而且“錯版”人民幣不具備文化傳承價值,缺少文化底蘊,所以很難判斷其收藏潛質,收藏價值更有待商榷,大多是收藏者之間你情我願的自由交換。官方將“錯版”人民幣,定義為質量缺陷導致的“殘次品”,所以“錯版幣”這個概念只是在收藏市場得以認可,並沒有得到官方認可。

買到“錯版幣”一夜暴富?不要再被套路了

第四套人民幣50元錯幣

而且法律明文規定禁止交易、買賣市場上正在流通的人民幣,只有退出市場流通的貨幣才能作為收藏品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拍賣公司拍賣的大多數紙幣多為清代、民國紙幣以及一二三四套人民幣。

總而言之“錯版幣”的收藏熱潮,是市場炒作孕育出來的畸形產物。“錯版幣”收藏者往往沒有穩定的收藏數量和長期的收藏經歷,主要是獵奇心理和利益驅動下的行為,沒有任何文化或者傳承的意義。收藏家預想的“天價”實在有些離譜,因為“殘次幣”的收藏升值空間遠遠達不到“錯版幣”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