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古華山一條路,矛盾嗎?

條條大路通羅馬

自古華山一條路

矛盾嗎?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古華山一條路,矛盾嗎?

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古華山一條路,矛盾嗎?

華山

今天探討一下


從含義角度來講

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近似詞是殊途同歸,

(但前者強調條條大路,後者強調同歸)

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含義是別無選擇。


從決策角度來講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在決策前的分析,確定解決的方向,因為問題解決的方式往往很多。

自古華山一條路是確定瞭解決問題的方向,應該用全力去向確定的目標方向攻關了。


從策略角度來講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變則通”,是靈活多變。

自古華山一條路是萬變不離其中,把握核心,抓住關鍵點突破。


從概率學角度來講

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概率更大,

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情況並不多見。


淵源

條條大路通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古華山一條路,矛盾嗎?

原話是“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是一句英文諺語,出自羅馬典故,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種,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條等著我們發現。比喻採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近似“殊途同歸”。

典故

古羅馬原是意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羅馬帝國為了加強其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據史料記載,羅馬人共築硬麵公路8萬公里。這些大道促進了帝國內部和對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公元8世紀起,羅馬成為西歐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聖者絡繹不絕。據說,當時從意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

相傳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最早出自羅馬皇帝尤里安(julian the apostate, 331-363)之口。尤里安是君士坦丁一世(約280-337)之侄。他博學多才,集學者、作家和將軍於一身。在位期間(360-363)允許宗教信仰自由,並允許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聖廟。


自古華山一條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自古華山一條路,矛盾嗎?

從古至今,要爬上華山就只有一條路,說明華山的艱險,要走就走這條,沒有別的選擇,也不要存在僥倖、期待觀望的心理。

華山山勢險峻,人們常用“自古華山一條路”來形容其險要。登華山必須由玉泉院出發,順著澄明清涼的山泉而上,經五里關、石門、莎蘿坪、毛女洞、雲門至青柯坪。從青柯坪到五雲峰(北峰),是華山最艱險的路程之一,中間經迴心石,往上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此是山崖裂出的一道縫子,人在縫中攀登而上,山路像從直升飛機吊下的懸梯一般,膽小的人會望而卻步,故稱“迴心石”。 這座山處處是懸崖峭壁,山路險峻,攀起來驚心動魂。象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上天梯、蒼龍嶺皆是在峭壁絕崖上鑿出,鷂子翻身是三面臨空。再加上奇峰、怪石、雲海、鳴泉、飛瀑、古蹟等景觀,不少人,慕名而來探險。但登到險處,俱膽戰心驚,半途而返。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