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名僧普濟原籍寧晉縣龐莊村

五臺山名僧普濟原籍寧晉縣龐莊村

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南山寺是五臺山的一座大寺,整個寺院共有7層。規模之大在五臺山首屈一指。南山寺始建於元代,清光緒年間再行修建,稱為極樂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濟和尚募得巨資,連續施工23年,終於形成今天的規模。

五臺山名僧普濟原籍寧晉縣龐莊村

普濟和尚,俗姓李,俗名明生,號恆義,後改名名得勝,九宮道內賜名向善,法名教化,號普濟。關於普濟和尚的身世,請看五臺南山寺的清代碑文。

光緒九年《五臺山大萬聖佑國南山極樂寺重建萬人碑記》:

第o代心公專心致知,o子維o,有志於安泰,無意於世務。佛殿磚椿盡皆頹廢凋殘,瞻拜之際,痛徹五內。法從緣起,道因人立。適遇教化,系趙州寧晉縣李o[韶]子,o為篤信美o,歷名山勝地而不周覽。及來朝臺,適遇雲遊羅漢僧大師暗示,登臨本寺,頓悟前因,恍若舊境,發心依靜玉伏公和尚披剃,依京都法源寺靜涵和尚圓具。

並刻有:

大功德主直隸趙州寧晉縣龐莊村

魏門馬氏

魏門王氏

魏玉山李韶李明中李雲成

光興李修李修正李二醜

功德主直隸正定府元氏縣王 村

柳門周氏

馬頭村王敬王鳳雲

普濟和尚李向善(1843~1912年)是直隸寧晉縣(位清河、南宮西北,鉅鹿縣正北)龐莊人,其中李韶是李向善的父親,李明中是其四兄。魏王氏、李修正、李向善均為同村人,也是這塊碑文透露的重要情況。

光緒九年、光緒十一年的碑文都記載了普濟的身世,均以“趙州寧晉縣龐莊村李韶之子”勒於石碑。光緒十一年由傳戒方丈智徹撰文、李自蹊書寫的《欽差敕建五臺萬聖佑國南山極樂寺傳戒碑記》,再次明確提到了普濟的來歷::"今有趙州寧晉縣龐莊村李韶之子在五臺山南山寺依靜玉伏公和尚祝髮,法名教化,號普濟。"光緒十八年《欽命五臺山敕建萬聖佑國南山極樂禪寺碑記》也明確記載,普濟(李得勝)“當佛像已古,廟貌未新,興修無力。適來善紳,則有藍翎守備李公得勝,系直隸寧晉縣人,同治年間投營,忠勇為國,屢著戰功。歷蒙欽命河南提部院李,欽差會辦寧夏防剿事務、廣東陸路提督張,欽命綏遠城將軍定保奏,奉旨李得勝著以藍翎守備儘先補用。欽此。同治十二年告假回籍省親,父母辭世,遂無志功名。光緒元年赴南山寺,皈依聖福禪師,法名普濟,受戒修行,呈明撫提部院存案。"

關於普濟和尚即李向善的家世,《彌勒九轉家譜》記載,李向善"祖父名秀林,祖母王氏,父名韶,母李氏,三世同入佛門,吃齋行善,唸佛看經。弟兄五人,長兄明耀,二兄明倫,三兄明輝,四兄明中。"李向善"俗名明生,號恆義,聖天賜名向善,出家法名教化,字普濟,後接法派名杲化。"兄弟中排行第五。因人生得又傻又醜,人稱"傻五"。傻五出身貧苦,從小流浪乞討為生。關於其身世,有以下傳言:

"彌勒佛(九宮道內謂李向善為彌勒佛轉世--引者注),下凡來,趙州所管;轉在了,寧津("晉"字之誤--引者注)縣,龐家莊人。生李門,兄弟五,又彪又傻;吃無吃,穿無穿,受盡寒貧。五歲上,喪父母,兄弟不管;只落得,討茶飯,走遍莊村。有四面,與八方,上門去討;到處裡,受磨難,真不如人。他本是,奉天差,臨凡下世;掌乾坤,治世界,來在紅塵。身穿著,破汗褂,剛剛遮體;到晚間,無投奔,哪裡存身。不住廟,就住寺,哪有被褥;身輔地,上蓋天,誰人心痛。黑夜裡,就與那,星辰作伴;頭枕著,半頭磚,真正傷心。到夏天,無衣穿,他還好過;到冬天,天寒冷,實在心酸。十五歲,遇見了,當人老母;得大道,遇真傳,記在聖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