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晚清的慈禧太后那是在當時隻手遮天的人物,可是在她的身邊同樣的一個女人,連慈禧也要敬她三分,她就是咸豐皇帝的妃子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生於滿州的官宦人家,她之所以能得到咸豐皇帝的青睞,不僅是因為她年少的時候就和咸豐結為夫妻,伉儷情深,據說更重要的是慈安美德出眾,有“女聖人”之說。咸豐死後,兩宮並尊。慈安太后雖然相貌上比不了後來咸豐的那些妃子們,但絕對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人。
慈安比慈禧還要小2歲,在人們的印象中,慈安老實忠厚,完全是一個聽任慈禧擺佈的人。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曾經有這樣一個說法:說咸豐病重的時候,曾經給慈安一份秘密詔書,說西宮絕非一個可以信賴的人,如果皇帝死後,西宮嬌縱不法的話,慈安可以召集一些大臣,將慈禧賜死,以絕後患。等到咸豐死後,慈安就將這份遺詔給慈禧看了,慈禧非常惶恐,所以不敢放肆行動。正好趕上慈安生病,慈禧就趁給慈安進參湯時,割下自己手臂上的肉煎了送給慈安。為此,慈安非常感動,拿出當年咸豐的遺詔當場燒燬。但沒想到慈禧以後就開始放肆專權,而這個時候,慈安後悔也來不及了。
但通過很多現象可以看出,慈安並非一個無能之人,也絕非一個可以任人擺佈的人。所以這種說法也的確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咸豐初年,慈安就已經位居正宮,無論內外,大家都很讚賞。咸豐死後肅順專權,為了不走露消息,慈安與慈禧倆人謀劃了一項至今還被人們所稱道的大事。據說肅順以為皇太后渾厚易制而放鬆了警惕,但就在這個時候,兩宮太后聯手,出其不意地發動了進攻,並迅速將肅順捉拿。據說肅順臨刑前特別後悔:“以渾厚易制而放鬆了警惕”。很多人認為肅順所謂的“渾厚易制”指的肯定是東太后慈安,而絕非是西太后慈禧。
歷史上認為,晚清是慈禧獨自攬政48年(1861—1908年)。但從很多現象來看,並非如此。其中三次垂簾聽政,都是由兩宮太后共同主持。倆人共同執政20年(1861—1881年)。而且還有這樣一個說法:東宮優於德,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時諮訪利弊得心應手。東宮見大臣,“吶吶如無語者”,每有奏牘,必要西宮為她誦而講之,有時一月不決一事。然軍國大計及用人之尤重大者,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同治初年,東宮斷然重用曾國藩,凡天下軍謀吏治及總督巡撫之黜陟,事無不諮,言無不用。所謂“中興”之業於此發肇。
當年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被封賞,實際上都是出自東宮,西宮表示同意就可以了。所以,實際上,慈禧也並非人們所說的獨斷專行。
有這麼一個傳說,當年慈禧身邊的大太監安德海打著她的旗號往南方採辦宮中之物,一路上飛揚跋扈,索賄受賄,過山東的時候,山東的巡撫丁寶楨奏章彈劾安德海。東宮當即命令丁寶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一時之間,人們拍手稱快。而從此以後,有什麼事情,西宮也都是請東宮裁決同意才行事。而東宮也表現得很謙讓,事無鉅細,必待西宮裁決,或委託軍機處主持。如此看來,說兩宮有恩怨的事情,也完全是道聽途說罷了。因為兩宮確實是對對方都非常尊重,並且能夠雙方共同主持一些大事,合作上非常默契。
光緒七年(1881年)的三月,慈安病逝於鍾粹宮,時年45歲。人們對東太后的死,歷來都有“病死說”和“被害說”兩種版本。從正史的說法,是病死。而從野史的說法,是被慈禧害死。但很顯然,病死的說法得到了很多史學家的一致贊同。因為很多歷史材料記載:慈安並非初次發病,之前也曾經有過兩次,都是心血管之類的疾病。慈安死前數月,慈禧生病,不能打理朝政。當時朝廷內憂外患,都是慈安一人主事。
參考文獻《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