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在甲午中日戰爭開始之前,很多國家都覺得大清會贏得勝利,因為當時大清擁有號稱遠東第一艦隊的北洋艦隊,看起來很風光。然而這場戰爭的結果卻是大清艦隊被打得落花流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時他們才明白北洋艦隊風光的外表只是他的虛殼。如果當時的慈禧太后拒絕與日本和談堅決抗爭到底,是否會有不同的結局?日本會不會將清朝滅掉呢?

很多人覺得如果當時清政府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拒絕和平談判,日本也許會入主中原取代大清。然而這是不可能的,這要從甲午中日戰爭的本質說起。

《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操縱戰爭的幕後玩家

甲午中日戰爭的真正幕後操手其實是英國。19世紀70年代,由於沙俄和英國兩國之間的矛盾激化,英國為了遏制沙俄,急需在亞洲尋找代理國。一開始英國找的代理人是中亞軍閥阿古柏,阿古柏曾經侵略過新疆。但是阿古柏當時既不想得罪英國也不想得罪沙俄,當起了和事佬,不願意做代理人,因此英國就把目光放到了清朝身上。

《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為什麼選中了清朝呢?因為清朝當時很聽話,而且是人口大國,看起來蠻有實力。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英國人還幫助左宗棠籌措了商業貸款,解決了軍費開支問題,目的就是想看看清政府到底能不能擔當此任。

經過了幾年的戰爭,新疆除了伊犁基本被收復。之後清政府還以堅決的態度揚言一定要將伊犁收復,此舉讓英國對清政府刮目相看,從此之後大力扶持清朝。在洋務運動期間英國不僅幫助培養留學生,還在軍工船政方面給予支持,清朝正是在此基礎上才建立了北洋水師。英國人費了好大力氣幫助清政府建立的北洋水師並不是用來防日本的,因為當時英國根本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英國真正想要防的是沙俄,打造威海、旅順兩大軍事基地就是要實行聯清制俄計劃。

《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甲午戰爭以後,英國為何突然就不支持清朝了

清朝在進行洋務運動的時候,日本也沒有閒著,在國內搞起了西化運動明治維新,他們已經把當時的局勢看得很清晰了,日本如果要想發展壯大那麼只有一條道路可以走,那就是取代清政府,成為英國遏制沙俄的代理國。日本的蠢蠢欲動都被英國看在眼裡,因此英國就在雙方面同時下賭注,幫助清政府的同時也暗中扶持日本,英國就是想看看到底誰才是最合適的代理國。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初期,英國還是非常看好清政府的,在軍火方面提供支持。然而清軍卻在這場戰爭中被打的落花流水,清政府的真實實力一下子被看穿,令英國人感到非常失望。清軍當時簡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英國迅速將清朝拋棄,把目光轉移到了日本身上。這就是甲午戰爭後期李鴻章買不到軍艦的原因,因為英國已經不想再扶持清政府了。簽訂馬關條約之後日本將清政府的賠款全部用於發展軍工業,因為他們明白要想得到英國人的扶持,就要積攢力量對抗沙俄。因此日俄戰爭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發生的。

《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列強不會讓日本獨吞中國

《馬關條約》不籤行嗎?其實就算慈禧不和談,日本也不能拿她怎樣


其實無論是清政府還是日本都是列強的棋子。大膽假設,如果在甲午中日戰爭後期清政府堅決不投降,那麼日本有可能會打入北京城,最後大概會形成三股勢力。第一勢力就是被打得苟延殘喘的清政府,躲回東北老家獨處一隅。第二股勢力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漢族大臣,他們會在東南一帶抱團取暖。第三股勢力就是日本,但是他們的控制範圍不會很廣,也就集中在華北一帶。

英國是不可能讓中國和日本打得兩敗俱傷的,因為那樣沙俄就會坐收漁翁之利。在西方列強的眼中中國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沒有人會眼睜睜的看著日本將這塊蛋糕獨吞。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