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這個問題來自小食堂讀者群,是一位女生提出的疑問,畢竟一桶水18.9L,還不到20公斤。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問題出在哪呢?我們先不去考慮,為什麼不讓男生來換水,

以及,身高對換水難度的影響,那麼主要的原因在於

健身鍛鍊的“功能性”。


什麼是“功能性”?

簡而言之,就是你通過練習某個動作,所鍛鍊得來的能力,遷移到日常生活、其他運動項目中的能力,遷移越高,這個動作就越具有“功能性”。


哎不對啊,我又不是健美那種只求好看不求實用的練法,明明已經花大量時間來舉槓鈴啞鈴了,為啥還是不行?


這是因為,我們在常規的健身鍛鍊裡,用各種方法去鍛鍊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這五大基礎素質,它們構成了整個地基,而各種運動表現,則是蓋大樓。

地基越穩,大樓可以蓋的越高,但是光夯地基,並不等於大樓就直接憑空出現了。


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做基礎力量訓練,好比你打沙袋,哪怕你能把沙袋打的開花,並不等於你上臺就能打過拳擊手,因為你壓根打不到他。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槓鈴啞鈴訓練有什麼特點呢?

它們是形狀對稱規則的負重,因此容易控制重心。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大多數訓練動作,都是身體兩側均衡發力的,因此容易控制身體的重心和平衡。

這是它能夠最大化地發揮,以及鍛鍊力量素質的根本原因。

因為穩定是最大化發力的前提。


而我們日常生活、體育項目裡需要做到的動作,往往是不規則的重物,以及左右兩側不均衡發力的場景。

水桶是什麼形狀,一目瞭然,而且水還會晃動,重心在時刻變換。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況且,換水這個動作,與臥推本身就沒什麼關聯,它的主導發力是蹲,上肢只起固定作用,與大力士比賽裡的“阿特拉斯石球”的動作模式倒是很相似。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如果要在槓鈴動作裡找,那麼澤奇深蹲也比較接近。

所以如果為了換水厲害,那麼練澤奇深蹲會更有遷移性。

可能是最好的核心訓練—澤奇深蹲

還可以玩玩公主抱,發力模式也很相似。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你發現沒有,這些動作的共同點是:

上肢固定,下肢做功,而核心負責穩定傳導,把下肢的力傳到上肢。

這恰恰是符合人體發力本能的,實際上我們遇到的多數運動場景,都是下肢發力為主。


從這個角度來說,臥推是非常不具有“功能性”的訓練動作,你日常很難找到這種,躺下來背部固定,靠上肢發力的場景。

老楊能想到的場景只有,我被突然襲擊倒地了,為了展示雄壯的胸大肌和肱三頭肌,我要反抗,輕鬆把對手推開,這樣的場景。

哼哼,當我這麼久的臥推是白練的?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我們日常做“推”的動作,更多其實是下肢發力,上肢由於力量不足,以及肩胛帶的天然不穩定,並不適合用來“推”。

比如站立對抗時,把對方推開的力,更多是靠蹬地,動作模式接近“蹲”,而不是“上肢推”。

“我能臥推30公斤,為什麼還換不了一桶水?”


那麼我們練習臥推就沒有意義了嗎?不是的,我們隨時可以在健身房裡看到,其他器材沒什麼人用,但是臥推架要排隊。


這是因為,力量訓練的本質,是對重心和平衡的掌控,你的肢體越穩定,就越能最大化地發揮肌肉力量。

而臥推恰恰是上肢推類動作裡面,你的肢體最穩定的狀態,所以發展上肢肌肉力量,沒有什麼動作能比得上它。


此外,因為肩關節,肩胛帶這一圈,天然容易處於不穩定狀態,練習臥推的發力模式,能夠顯著地加強它的穩定,這是臥推的另外一個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