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由內而外

有些時候我們感覺夕陽很美,然而仔細探究這個美的來源,往往會發現美的是你當時的心情。

同樣的夕陽,你今天覺得美,可能隔天就不同了。如果變得悲傷,那你看到的夕陽也將是帶著悲傷的,這種感覺其實源於內心情緒的具現化。因為在同一時刻,同樣的夕陽,由於不用的心境,也有人會被夕陽的美感染。就像是在獨處時,有人覺得寂寞,有人卻自得其樂。同樣的歌,帶著不同的心情去聽,所帶來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面對生活,由內而外


當我們完成工作或者正要去度假,在那一刻,放眼望去,一切是不是都那麼美好呢?陽光燦爛,音樂優美,哪怕吹著風,也感覺它是輕柔且舒服的,連路上的行人也變得順眼多了……而實際呢?外物並沒有改變,變得恰恰是我們自己。如果沒有愉悅的心情,無論去哪裡,都是無法享受快樂的。

平日裡,不少人都會對生活有所不滿,包括我也是,但沉下心想想,實際上,我所不滿的其實是此刻自己而不是生活,同樣的時間,在我周圍那麼多的人還不是活得很美好嗎?

這個世界像一張畫布,我們是執筆的畫師,筆尖沾著的顏料是我們心裡倒印的顏色。用陰鬱去繪製,得到的自然是悲傷的作品。生活的現狀也反應著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狀況。如果內心平和善良,我們也會感受到外在環境的善意。如果我們充滿煩躁不安甚至怨恨這些不好的情緒,周圍也會不斷出現一些糟糕的事物。

有時,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世界也會漸漸變得如我們所想一般。

面對生活,由內而外


很多人都想一味改變外在環境,從而改變內心的狀況,但這實在有些本末倒置了。所謂境由心生,心境決定處境。我們可以選擇更換生活的城市,更換不喜歡的工作,甚至更換伴侶,但是我們卻無法逃離自己。呵,我們又如何能逃開自己呢?不管我們走到哪裡,不都帶著自己嗎?

所以,面對生活,便要做到由內而外的應對。當情緒起伏時,審視目前的狀況,檢視自我的內心,然後不斷捫心自問,例如:“是這件事、這個人讓我煩躁,還是我本身心中煩躁?如果是我本身煩躁,那我又該如何改變?”

這樣理清了心緒,也就能更好面對生活了。

面對生活,由內而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