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美國老農"卻創下4144%回報率

#本 期 看 點

“無論看過多少隻白天鵝,都不可以妄下結論,說世界上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因為,只要看過一隻黑天鵝,就足以反駁這一結論。”


金融大佬、風險管理學者納西姆·塔勒布在暢銷書《黑天鵝》中引用了哲學家大衛·休謨的話。黑天鵝,被用來指代那些忽如其來、卻影響巨大的災難性事件。它們發生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出現,就會給現有秩序帶來山崩地裂般的改變。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2020年,“祖母級黑天鵝”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美股四次熔斷、巴菲特“割肉”減持,金融業一片哀嚎。


一個個舊神話倒下了,而新的神話正破土而出,一支由“密歇根州老農”創立的基金逆勢飛揚,為公司的20多位投資人賺取了4144%的回報。

像在深淵中靜靜等待的巨鱷,這一次,它張開了血盆大口。


——三橙譯製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Cheezburger.com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我們要說的這位“老農”叫做馬克·斯皮茲納格爾(Mark Spitznagel),他是環球基金(Universa)的創始人。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馬克·斯皮茲納格爾(Mark Spitznagel) /Wikipedia


最近,馬克在家隔離的日子過得很不錯。在位於密歇根湖附近的農莊裡,他看著窗外的風景和悠閒的山羊, 給投資人寫下了這樣的郵件:

“近期回報可能超過了我們此前投資的任何項目……向諸位致敬,感謝你們對環球基金的‘戰略性’投資。”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Newyorker.com


三月,環球基金持有的看跌對沖期權成本不到1億美元,卻為客戶產出至少30億美元的收益,這是一場完美的黑天鵝收割事件。為了這場勝利,環球基金已經耐心地等待了整整12年。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johnholcroft.com


馬克和環球基金玩的是“大魚”與“小魚”之間的生存遊戲,平日裡,世界各地的投資者都會通過出售馬克公司的短期期權,來輕鬆地賺點小錢。 這些小魚不停地從環球身上扯下一條條細小的肉絲,每一天,環球基金都在在緩慢地流血……

而當911、新冠疫情這樣史無前例的危機導致市場大崩盤時, 環球這條平時沉睡的大魚就會猝不及防地張開血盆大口,將所有流連在陷阱中的小魚吃幹抹淨,賺取數倍於平日損失的利益,有些散戶甚至因此傾家蕩產。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Ikerayestaran.com


這樣的操作週而復始,讓環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災難印鈔機”。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瘋狂的金錢遊戲之外,49歲的馬克·斯皮茲納格爾格跟一個普通的牧場老農沒有太大區別。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在底特律於2013年破產後一年,這是促進城市農業的運動的一部分。/Forbes


遠離喧囂的華爾街,馬克與妻子住在密歇根州諾斯波特的一片農場裡,放養著400只高山山羊羔。這位金融天才,同時也是素食、手工奶酪和瑜伽的愛好者。他農場出產的奶酪曾經獲得了近40個奶酪比賽大獎,其中包括在2018年贏下的世界奶酪錦標賽山羊奶奶酪項目獎牌。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馬克與他的妻子Amy共同管理的密歇根州諾斯波特的農場/Forbes


在農場中,馬克找到了難得的精神慰藉,他的生活被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截,一面是悠然見南山的老農,一面是追逐利潤刺激的怪才。神奇的是,這兩點特質在馬克身上並沒有明顯衝突。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Medium.com


某種程度上,

他是在用自然的無常的哲學,

在壁壘森嚴的金融世界中尋找突破口。


馬克自幼在密歇根長大,16歲那年,這位新教牧師的兒子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一位家族老友克林普先生的期貨交易公司做幫手。


整個暑假,馬克都混在克林普先生的公司裡。瞬息萬變、錯綜複雜的金融市場,讓這位少年大呼過癮。他把自己整個浸泡進期貨交易裡,沉迷於糧食價格和農作物報告的研究。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Ikerayestaran.com


但身經百戰的克林普先生給這位愣頭青的小夥子上了至關重要的一課:“我過去經常捧著厚厚一疊玉米作物的研究報告去找克林普,他總是一面嘲笑我,一面說這些一點用都沒有。真正管用的招數是你必須甘於吃小虧。”


別怕吃小虧。這句忠告成為馬克之後投資生涯最重要的座右銘。


1993年,22歲的馬克從密歇根的卡拉馬祖學院畢業,買下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從事國債期貨和歐洲美元外匯期貨。


在芝加哥混雜著慾望、汗水和腎上腺素的交易廳裡,馬克像一條年輕的獵豹一樣樂在其中。如今,他的辦公室仍裱著當年穿過的“戰服”:一件水藍色外套和一條繡有亞當·斯密肖像的領帶。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Cheezburger.com


1994年,風險忽然降臨,美聯儲出人意料地調高利率,國債市場一瀉千里,許多交易員一夜之間傾家蕩產。這段經歷給了春風得意的馬克潑了一頭及時的冷水,“我心目中的很多交易所偶像在這場危機中的遭遇,一直留在我心底。”


憑藉著克林普先生曾經的忠告,馬克倖存了下來,不怕吃小虧的交易哲學再一次救了他,就像他曾經自嘲的那樣:“(這種交易方式)別人看上去很蠢、自己感覺也很蠢。”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Telegraph.co.uk


在芝加哥經歷了國債風暴之後,馬克跳槽到一家日本銀行的交易部門,又先後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債務危機等黑天鵝事件,每一次危機,都有一批金融巨擘的投資機構倒下並破產,這幾乎讓馬克患上了危機PTSD,他越來越確信,從災難中賺錢,才是保持常勝不敗的秘訣。

而此時,另外一位和克林普先生一樣的貴人,出現在了馬克的人生中。

1999年,馬克進入紐約大學科朗數學研究院,在那裡,他碰到了數學導師、也是未來合夥人的黑天鵝理論家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同年,一拍即合的兩人聯手成立了對沖基金“經驗主義”,通過各種危機事件實現盈利。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 )/騰訊新聞


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陪伴。

塔勒布出生於黎巴嫩,早年經商,獲得過管理科學博士學位,還精通英語、法語、阿拉伯語、古希伯來語等10種語言,雖然後來入籍美國,但故國黎巴嫩的悲慘遭遇,讓塔勒布性情暴躁,缺乏安全感,甚至養成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迷信(比如只在某個固定車位停車、不聽馬勒交響曲),和性格溫吞的馬克一樣,他們對深淵的恐懼,迫使他們面對深淵。

在塔勒布和馬克的指揮下,其麾下的交易員每天都在忍受虧損,他們購買便宜的期權,然後眼睜睜地看著價值不斷下降,連塔勒布都在不斷擔憂他們會不會因為失血過多而死,每到這時,沉穩的馬克總是給塔勒布送來及時的安慰:“我們的智慧會幫助我們奪取勝利。”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Ikerayestaran.com


現實也一再證明了他們的割肉賣肉是一門極其划算的生意。2001年的911事件中,因為持有大量美股看跌期權,塔勒布大賺特賺,坊間傳言,塔勒布早在1987年股災時就通過同樣的方式實現了財富自由。

2004年,身體欠佳的塔勒布退出了基金運作生意,而是選擇轉向幕後,為馬克擔任顧問。2006年,馬克創立了環球基金,並一手策劃了黑天鵝交易的起飛。2007-2008年,環球基金的回報率超過100%,在2015年8月短暫的市場暴跌中,環球單週就賺了10億美元。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Forbes


如今,據《福布斯》估計,馬克的身家達2.5億美元。他每天都做著幾十筆交易,但95%都是虧錢的。但是馬克繼續樂顛顛地維持著“看上去是傻瓜、感覺上也是傻瓜”的投資風格,每當黑天鵝降臨時,這個牧羊老農的“蠢蛋”交易方式,就會立刻變成一把最鋒利的鐮刀。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Spur.typepad.com


“我懷疑有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喜歡災難的惡棍,但他們不應該這樣想。我只是不希望我的客戶受到攻擊,我從事的是安全行業,屬於應急計劃部門。”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Aadgoudappel.com


讓馬克和他的環球基金一直保持“小虧大賺”的秘訣其實很簡單:他人的貪婪,是通往財富之路的基石。


為了短期利益,很多人會心存僥倖,對長期風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危機一旦發生,這些貪嘴的小魚馬上就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接下來,就是屬於馬克和環球基金的表演時間。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Shannonassociates.com


“我們的基本方案是,為系統性股市崩盤和危機提供保險。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環球既是在防禦又是在進攻,我們就像是服用了類固醇的黃金。”


這種刀尖上的遊戲,天生只屬於最頂尖最有膽識的頭腦。


多年來,馬克從來不忌諱讓客戶知道自己的投資策略,但是他仍然一再對外強調:專業動作,切勿模仿。即使是身經百戰的金融高手,也常常在做空市場中跌大跟頭。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Weandthecolor.com


“我決不希望有散戶投資者,甚至是專業人士嘗試這些策略——他們會有後悔的一天。這是一個危險的地方,我們利用的是市場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顯現的屬性。”


環球基金麾下的十幾位員工,全部是博士、數學家和交易專家,環球的保險網由這些世界上最頂級的頭腦編制,他們手握的是43億美元的可支配資產和“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耐心和實力。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馬克的新書將於2021年1月出版。/Forbes


即便如此,目前已有不少媒體和華爾街的人士質疑,馬克的投資方式註定不會持久。美聯儲正在不惜一切代價地拯救市場和經濟,其向證劵市場注入的6萬億美元,無異於是向馬克反手投擲的鐮刀。


但馬克的態度雲淡風輕:“我會被人套利嗎?應該會。但我會因此失眠嗎?一分鐘都不會。”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Menshealth.com


“我不知道這是否是蕭條的開始,我不需要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切,……這一切只是一場為了賺取回報的生意。”


只要黑天鵝的羽翼不時閃現,

這位瘋狂而偏執的牧場老農,

就會繼續他的金錢遊戲,

然後悠哉地回到他的農場裡,

享受茴香味奶酪的人生。

巴菲特減持、華爾街哀嚎,一位

©Inprn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