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城市衛生與垃圾治理關乎到每一個人的正常生活,試問誰願意生活在一個被垃圾填滿的城市當中呢。2019年,上海在中國率先推行細緻的“垃圾分類”回收政策,開啟上海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新徵程,也是當代上海進一步提升國內國際形象、打造世界級宜居城市的重要措施。就在近百年前的中國,彼時的上海租界還算是較為整潔,可與之相隔幾條街的華界,卻充斥著垃圾,成為當時的上海市政府重點整治的地區。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一、“穢氣充盈”的華界

有人說上海的華界與租界相隔不遠,但卻如同兩個世界。華界可以說是“市街狹隘,行人擁擠,掃除不力,穢氣塞途”,路窄、人多,垃圾還擁堵,你說這環境能好得了嗎。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與華界相對應的乾淨整潔的租界街道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後,決定將上海設立為直屬於行政院(類似於今日的國務院)的“特別市(即直轄市)”,目標是要將上海打造成為國家的“模範城市”。可以說隨著民族觀念的覺醒以及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開啟,政府已經明白,城市形象與國民素質緊密相關,而國民素質又與國家形象緊密相關。若要展現中華民族朝氣蓬勃的活力,不如就從“上海一隅開始而表現之”。

1928年,上海市頒佈了《大上海衛生設計意見書》,直接提出要將上海市華界的整潔率提升至90%以上。上海市政府的口氣之大,體現出其徹底整治“穢氣塞途”這種不文明現象的決心之高。上海為期近10年的華界垃圾治理行動正式開始。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民國時期的上海市政府

二、改善城市環境

如果說在短時間內很難改善民眾的文明觀,減少乃至杜絕其亂扔亂倒垃圾的陋習,那麼只有一種辦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奏效,那就是以政府“強權”打擊亂扔垃圾的行為,並僱用大量的衛生清潔人員隨時清潔地面。但要想對各地民眾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就必須建立遍及華界各地的衛生機構,並招徠大量的衛生執法人員,為此上海衛生局先是聯合警察局設立“衛生巡長”一職,全面負責轄區內的巡邏檢查工作,一旦發現故意破壞城市環境者,立即移交警察局。

除打擊故意破壞城市環境者之外,上海市衛生局還將華界各區劃分為7大段,每一大段都設1名專職管理員,並僱傭“清道夫”467人以及垃圾車伕若干,一旦發現街頭有垃圾,則立即清掃並運送至相應的垃圾場。每一名衛生管理員都受過專業的培訓訓練,每天只需對“清道夫”的工作進行監督即可。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民國時期的馬路清潔工

上面這些措施對整治華界垃圾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要從根本上恢復華界的整潔,必須著手改善民眾的衛生文明觀念。但提升民眾的觀念僅靠道德約束是不行的,必須配合強制措施進行。上海市政府為此特意規定,每一戶上海市民必須保持家門口乾淨整潔,不得將垃圾放在門口或街道上便棄之不管,每天傾倒垃圾必須在上午10點之前完成。但凡違規亂扔垃圾或超時傾倒垃圾的,根據實際情況罰金5角至20元不等。

為加強對民眾的衛生觀念,上海市衛生局各級官員還時常來到街頭,親自向民眾示範如何傾倒垃圾,以及傾倒垃圾的正確位置,各大報刊也在市政府的要求下紛紛撰寫相應文章,或介紹西方城市治理的情況,或宣傳正確的處理垃圾方式與文明的衛生觀念。總而言之只有一個目的,即徹底改進民眾的日常生活行為,從根上杜絕其不衛生的習慣,進而將上海打造成華界與租界並行的國際性城市。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紅色》中的上海街道,牆上貼著小廣告

三、環境整治的效果

不得不說,在上海市政府軟硬兼施的處置辦法之下,政府整治城市環境的能力得以巨大提升,首先在行政架構上便有了巨大改善。要知道原有的中國政府一直是重上不重下,即使自晚清以來便一直宣傳推行所謂的“地方自治”,但直到南京國民政府之前,政府的基層機構依舊十分簡單。在這種粗疏的政府管理之下,若處理一些簡單的問題還行,一旦觸及到整治衛生這等需要環衛工和民眾集體參與的大規模活動,小政府根本應付不來。正是通過這次整治華界衛生活動,上海市政府架構有了巨大的改變,市政治理能力大為改進。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民國時期整潔的上海

具體到城市環境方面,在上海市政府大力整治環境的10年間,民眾在耳濡目染下逐步建立起衛生觀念,甚至出現了普通民眾向政府控訴亂倒垃圾的投訴信,由原先的亂倒垃圾者,搖身一變變成了“衛生鬥士”。上海在1930年代大規模實施的改建公共廁所、公共垃圾箱與建設垃圾場等措施,就是在上海市民的寫信建議下促成的。

而在政府之外,許多上海的社會性團體與機構也參與到整治城市環境的活動中來,他們不但對政府的衛生治理運動予以大量資金援助,還親身投入到整治環境的過程中,協助政府對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監督。可以說經政府的大力投入,上海市華界已經初步建成了官民一體的衛生治理體系,只可惜這一體系隨著日本的全面侵華而瞬間崩潰。

百年前上海為了城市衛生也是拼了,每天10點前倒垃圾,超時罰款

《紅色》中乾淨的上海弄堂

文史君說

城市的垃圾治理與環境整治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人們卻很難自發地形成文明的衛生觀念。通過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治理,1937年全面抗戰前,上海市華界的衛生環境得到巨大的改善,民眾也逐步建立起自覺的衛生觀念。由此可見,城市的衛生治理與國家治理能力及民眾素質密切相關,今日的垃圾分類又何嘗不是政府發動的,再一次引導民眾廣泛參與的全民衛生整治運動呢?

參考文獻

劉岸冰:《近代上海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初探》,《史林》2006年第2期。

廖大偉、羅紅:《從華界垃圾治理看上海城市的近代化(1927—1937)》,《史林》2010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