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一些仔豬拉稀的現象發生,尤其是出生一週以內的仔豬。 但是很多養殖戶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或者處理地不夠科學,小豬下痢的現象屢治不愈。不僅增加了養殖戶工作上的負擔,還加大了用藥的成本。小編在與養殖戶日常的交流中發現,很多養殖戶甚至是規模養殖場在防治仔豬拉稀方面還存在些許誤區,小編大概總結了一下,大家好好看下在以後的日常養殖中儘量避免。
1、仔豬一拉稀就用消炎藥。
有的養殖戶或者獸醫認為仔豬之所以出現拉稀的症狀,是因為豬群的腸道有某種炎症,只要做好消炎,拉稀就能止住。這種錯誤的做法在很多養殖戶中還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一些現代化養殖豬場中也時有發生。小編就曾經遇見過一位養殖戶,他的仔豬出現拉稀是因為患有球蟲病,但是他卻使用了大量的消炎藥,結果就是他的仔豬沒有出現絲毫的好轉,甚至差點因為脫水而損失慘重。後來小編得知他的仔豬沒有做過驅蟲,就讓他使用滅球蟲的藥驅蟲時,他才恍然大悟,轉而使用驅蟲藥,之後才有了好轉。
2、仔豬一拉稀就用補藥,希望仔豬立刻就能痊癒。
這種想法簡直是異想天開,任何疾病都需要一個過程來慢慢好轉,有的養殖戶一發覺仔豬拉稀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著急,想著有什麼靈丹妙藥能立刻治好仔豬。所以很多養殖戶都選擇使用抑制胃腸蠕動的藥物,再加上大劑量的抗生素或者是磺胺類藥物進行注射。結果就是仔豬雖然說是不再拉稀了,但是他們的肚子卻鼓起來了,之後全身發紫而死亡,其實就是仔豬的胃腸裡邊經過發酵產生的毒素沒有及時的排出體外而是被豬群吸收所致。
3、水腫病是由於飼餵配合飼料而引起的。
有的養殖戶會諮詢小編關於水腫病方面的豬病,很多養殖戶在遇到患有水腫病的仔豬時,都會錯誤地認為水腫病是由於飼餵了配合飼料而引起的,並且認為還是選擇蛋白質高的飼料仔豬長得快一些。其實並不是這樣,正常情況下,仔豬剛剛斷奶時食慾並不是很高,但是斷奶後7~20天,採食量會迅速上升,很多養殖戶都覺得這是好事,其實這時已經為水腫病的爆發創造了條件,仔豬採食量超過了機體消化吸收的能力,體內菌群紊亂,毒素進入血液,當毒素到達腦部時就會出現急性水腫病的症狀,很快就死亡。
很多養殖戶剛開始養豬都不懂這些,豬群生病了也沒有尋找專業的獸醫治療。才會導致病情越發嚴重,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找到專業的獸醫,等到確診之後再用藥才能真正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