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能有多拼?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用一言一行給出了答案——


11月14日,在央視播出的節目《故事裡的中國》中,鍾南山院士的秘書蘇越明分享了鍾院士在疫情期間前往武漢的許多細節,其中,一張日程表引人注意!


這是一位84歲老人疫情期間的日程表。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這本A5紙張大小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寫滿了各種信息。這是疫情暴發初期時,鍾南山院士所有的日程安排。


密密麻麻的文字、數次修改塗畫的手稿都能看出鍾老的行程之密集、事務之繁忙。


而秘書透露,這僅僅只是表面上的行程安排,連軸轉的行程背後,還需要不斷地通過電話溝通、花心思準備。


此後的幾十天裡,鍾院士行程滿滿,長時間科研、開會、遠程會診、接受採訪、多地奔走……甚至在飛機上還在研究治療方案。


兩個月,整整60天。鍾南山到底是怎麼度過的?


1月18日,逆行武漢


鍾南山在趕往武漢抗疫一線的高鐵餐車上閉目休息的照片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可以稱得上是“2020年度照片”。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鍾南山的秘書蘇越明表示,這張照片是他偷偷拍的,他也沒料到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蘇越明回憶稱,從早上11點多接到國家衛健委的來電,到結束下午的會議後匆匆趕赴廣州南站,鍾院士一刻沒有喘息。


可是,春運期間,機票全部售罄,就連高鐵無座票都沒有了。最後在幫助下,鍾南山這才拿到兩張G1022次高鐵的無座票。


沒有坐票,他絲毫不介意。


“國家這麼急,肯定很需要我們,我們必須要去!”


上了高鐵,在餐車上一坐下來,鍾院士就拿出電腦和一沓資料,馬不停蹄地整理對疫情的研判,從五點多到八點多,中間只喝了兩口水。


最後累到實在不行,才仰著身子閉目養神。


此時,蘇越明悄悄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張感動國人的照片。


蘇越明稱,雖然照片上鍾老閉著眼睛,但其實他根本沒睡,腦子裡還在高速運轉,思考著應對措施。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蘇越明回憶說:“我從來沒看過他在火車上要閉目養神,我心裡特別不忍,然後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他)其實沒有睡,您看他那個眉頭還是緊皺,我覺得他還在思考措施,過了大概十分鐘,他睜開眼睛,說我想到了一些東西,然後補充了幾條對疫情局勢的一個初步研判。”


晚上10點多,抵達武漢。從高鐵站就直奔武漢會議中心開會。


直到凌晨,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的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酒店休息。


1月19日,前往金銀潭醫院


1月19日上午,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帶著專家組,前往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疾控中心。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彼時的金銀潭醫院,可以說是全中國最危險的地方。600張病床,全部21個病區,擠滿了新冠肺炎病人。


下午2點30分,鍾南山和專家組召開了長達三個小時的會議。有了上午的實地調查,他們對疫情有了初步結論。


隨後,鍾南山飛往北京。


晚上9點多,鍾南山到達北京,趕往國家衛健委開會,首次提出了新冠疫情的傳染源,極有可能來自動物。


忙到凌晨2點多,才散會回到酒店休息。


1月20日,肯定“人傳人”


早上6點,起床後,開始反覆研究昨晚國家衛健委對當前疫情的研判和各位專家建議;

早上7點半,來到國務院彙報工作、列席一個重要的會議;

中午12點左右,才結束彙報回到酒店;

下午1點半,全國電視電話疫情防控會議;

下午5點,高級別專家組新聞發佈會;

晚上9點半,已經忙碌奔波了一天的鐘院士又準時坐在鏡頭前接受白巖松的直播專訪。


“肯定是有‘人傳人’!”

“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鍾南山的這兩句話為全國民眾敲響警鐘!


而鮮為人知的是,在當時的採訪中,鍾院士回答其中一個問題時,沒有立刻回答上來。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採訪結束後,鍾南山對秘書蘇越明說:


“我的腦子都已經木了,我好像沒聽到白巖松老師在問什麼,我想了一下,才記起來要回答什麼問題。”


當時鍾南山已經開啟“連軸轉”模式,連續工作了52個小時。


1月21日,參加廣東首場發佈會


早上7點,鍾南山起床穿衣,準備搭乘9點半的飛機飛往廣州。


中午12點多,終於到達廣州。回到家時,夫人已在樓下等,鍾院士顯得很開心。


下午4點,參加廣東省首場疫情的新聞發佈會。


發佈會結束後,有媒體想要採訪,鍾南山院士理解大家迫切想要獲取信息的心情,於是又接受了一個專訪,最後才結束今天的行程。


1月24日,除夕夜堅守一線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來廣醫附一醫院調研並檢查疫情防控工作,鍾南山擔任疫情應急科研攻關組長,除夕夜與醫護人員仍堅守在抗議一線。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1月25日,大年初一研討病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鍾南山院士與專家研判目前疫情發展,研究相關對策和建議。


中午,收到了實驗室方面關於進行標本實驗的相關請示;

下午,又繼續開會商議對策,然後又到廣醫附一醫院研究轉院病人的安置問題;

晚上,與上海的宋元林教授連線開會,開到11點。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1月28日,鍾南山哭了


鍾南山院士向抗疫醫護者致敬。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他表示,想起昨晚學生髮的消息,街道上的老百姓唱起了國歌,備受感動。


講述的過程中,鍾老滿含熱淚這樣說道,


“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1月29日,遠程會診


早上,與香港大學Jsm Peiris教授視頻連線,討論了關於全國病例的研究設計問題。


在電梯裡接受採訪,眼鏡覆滿霧氣。


隨後,對廣東5例危重症患者遠程會診,持續4個多小時。


1月30日,與“病毒獵手”見面


凌晨6時,要趕赴北京參加工作彙報會。在白雲機場,與“病毒獵手”伊恩·利普金教授見面。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中午11點,抵達北京,直接趕到國家疾控中心參加下午的工作彙報,飛機上在還研究治療方案。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下午6點,會議一結束就急匆匆向機場飛馳。在車上,北京衛視還對他進行了一個緊急採訪。


抵達廣州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


2月2日,討論敲定第五版診療指南


與往常一樣,一早來到辦公室開展科研攻關工作,並研究全國的疫情情況。隨後召集了臨床重症治療的專家對第五版新冠肺炎的診療指南修訂工作進行討論。


下午3點,到達廣東省衛健委。


在視頻上與全國的專家一道,經過了近4個小時的討論,敲定第五版新冠肺炎的診療指南。


2月11日,接受路透社採訪


上午接受了路透社的採訪,鍾南山表示,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望很快減緩,預計峰值會在2月中下旬出現,疫情可能會在4月份結束。


下午3點,到省藥監局與相關項目牽頭人、臨床專家們共同協調研究相關項目,會議持續約1個小時。


隨後,與廣醫附一醫院支援湖北的同志們舉行粵鄂兩地“面對面”會診新冠危重症病例。這是首次與湖北前線的醫務人員進行遠程會診連線,以後會常規化。


2月18日,兩次提醒下水道通暢極重要


上午,緊急召開會議,研究最近包括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科研合作上的安排和進展。


下午,參加廣東省新聞發佈會,鍾老兩次提醒下水道通暢極重要。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也是在這一天,在鍾南山和所有醫護人員的奮戰下。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疫情數據統計,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第14日下降。


2月29日,連線討論第7版治療指南


上午,在辦公室進行課件準備,嘗試是否能解決小氣道粘液問題,一直到下午才準備和試講完成。


下午,推進相關工作。


晚上,趕到廣東省衛健委與北京、湖北連線討論新冠治療指南第7版,一直討論到晚上9點半才結束。


3月11日,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牙


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讓鍾南山復發了很多舊病。


他的牙齒開始劇烈疼痛。可這一個多月下來,鍾南山的日程表安排的實在太滿了。


3月11日,好不容易早上可以去看牙齒。剛看完牙,他來不及休息,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


不到11點又回到辦公室,與廣東省政府和廣東省衛健委的負責同志會談。


下午2點40,中央巡視組來院調研,座談交流。


下午4點,參加了中科院浙江數字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組織聯合實驗室的籌備會議。


3月17日,首批援鄂醫療隊離漢


鍾南山逆行武漢後的第60天。當天上午,首批41支援鄂國家醫療隊3675名醫務人員,告別武漢,踏上了回家的路。


“謝謝你們為我們拼過命。”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在抗“疫”60天后,沒有完整休息過一天的鐘南山,又一次坐在鏡頭前,當他緩緩說出:“我們認為我們有信心,疫情4月底基本控制”時,享受這份安心的,是每一個從這場戰“疫”中重歸平靜生活的中國人。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故事裡的中國》最後有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當撒貝寧準備離開時,他勸接受完採訪的鐘南山好好休息。鍾院士卻說:不用休息,我們還有幾個任務。


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有多拼?鍾南山的抗疫日程曝光,熱淚盈眶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是的,當所有人都害怕恐慌時,他就像“定心丸”,給予我們無比的信心和安全感;他又像衝鋒陷陣的戰士,連夜趕往疫情險地;人如其名,他就是中國的一座“南山”,是民族的脊樑,是國家的靈魂。


鍾老,國士無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