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冠疫情將讓一些上市公司暴雷

本月,包括瑞幸咖啡、好未來、愛奇藝、萬國數據等多家中概股接連選擇自曝或被做空,集中引爆中概股的信任危機。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傑伊·克萊頓(Jay Clayton)稱,因為信息披露的問題,提醒投資者近期在調整倉位時,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警惕!新冠疫情將讓一些上市公司暴雷


SEC在三天內重複了兩遍這個話題,之前,他們發佈一個重磅報告,說“新興市場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這個報告裡,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的代表被提及了21次。

渾水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說:幾乎每家中概股都或多或少存在造假,中概股收入虛增30%很普遍。


最近,卡爾森·布洛克更是放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讓惡行更難藏身,股市可能很快迎來一大波醜聞。


美國Horizon Financial 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最近發了一條微博:“當融資趨緊時,這種壓力總是會使欺詐無處遁形。隨著長達11年的牛市接近尾聲,我認為將有大量欺詐行為被曝光。”


警惕!新冠疫情將讓一些上市公司暴雷

十年來渾水做空的公司


Netflix 2017年上線過一檔紀錄片《The China Hustle》,中國騙局,名字觸目驚心。說在2006到2012年期間,上百家中國企業通過反向併購的方式上市,後被發現存在大量“造假現象”。他們進一步分析認為,中概股有系統性的漏洞,差不多400多家中概股存在造假。

4月中概股普跌,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超過70%已經跌破發行價;迄今為止,358家中國公司赴美上市,已有108家被摘牌,比例達到了31%,這個數據還將繼續惡化,用有些投資人的說法是,“排隊回家吧”。

上市公司造假,是中國經濟的一大頑疾,年年都有,時時暴雷,例子太多,隨便舉幾個:


● 2000年,創造A股第一隻百元股神話的億安科技,實際上一點利潤

● 2001年,銀廣夏陷阱露餡,技術、客戶都是假的;

● 2002年,藍田股份“虛假上市” ,財報假的,註冊資金假的,揭露黑幕的劉姝威還收到了公司的死亡威脅信;

● 2004年,東方電子全公司齊心協力,一起造假;

● 2005年,豐樂種業被發現,上市8年造假6年;

● 2007年,天潤化工,假得最離譜的公司,公司已經停產近兩個月了,還在做IPO路演;

● 近一點的,康得新,2015年到2018年,4年虛增利潤119億元,成為A股史上最大利潤造假案;

● 去年這時候,康美藥業搞出了A股史上規模最大的財務造假舞弊案,300多億。

……


至於像什麼扇貝跑了之類的小把戲,在A股都排不上號。

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典型案件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財務造假涉嫌犯罪案件6起。

警惕!新冠疫情將讓一些上市公司暴雷


4月24日,證監會發聲,稱將重拳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欺詐等惡性違法行為,用足新證券法,從嚴、從重、從快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責任。話音未落,他們打算對84家擬IPO企業做現場檢查,結果,30家撤回了IPO計劃。


證監會根據檢查情況對“

問題企業”進行了分類處理,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21家保薦機構、17家會計師事務所、7家律師事務也將面臨後續處理。

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上市企業在法律“紅線”邊緣試探,缺乏對市場、法治、投資者的敬畏之心,擾亂了資本市場生態,更侵害了與市場共擔風雨、共同成長的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甚至近年來還出現了若干起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自己設局操縱自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惡性案件。這些市場違法行為,嚴重偏離了“依法誠信”的基本底線,破壞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處罰力度將加大,尤其是新證券法實施後,將很好的解決我國資本市場長期違法違規成本低的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