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化工領域資料,供大家下載學習,大家按自己的需要,可選擇一些對自己適合的進行學習。

免費領取6重福利!!資料包括以下部分!

14大化工產業鏈圖+49張化工裝置流程圖+526個化工行業標準+1000多個PID圖例+1800多家全國化工企業名錄+48張資源分佈圖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下載6重福利資料包步驟

1、關注\轉發\評論【小黃人工業互聯】頭條號

2、私信回覆【6】即可獲取下載地址


一季度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企業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物流受限、人工短缺、資金緊張等困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更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那麼現在石油和化工企業產品運輸和原料供應是否有逐步回升?產品庫存、原料短缺和生產壓力問題又是否得到緩解?下面這份供應商抽樣調查也許能給您答案。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疫情對供應商的突出影響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據對國內石化行業裝備和材料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供應商抽樣調查顯示,此次疫情的突出影響主要是表現在3個方面。

市場銷售渠道受阻

大部分供應商反映,疫情期間,即使竭力解決原材料供應、員工返崗復產等困難並順利實現生產,也不得不面臨疫情管控所致銷售渠道受阻的嚴峻挑戰。

運營成本增加

疫情期間,在生產運營中,企業需要增設消毒防護工具等,從多角度增加了供應商的運營成本,進而導致供應商盈利下滑,給供應商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物流配送困難

疫情期間,由於防控措施的展開,交通運輸受到管制以及物流供應商不能正常復工,限制了產品的準時運輸,出現物流配送困難。

原材料獲取受阻

除此之外,相當一部分供應商在生產所需原材料方面也遭遇困難。上游原材料不能正常供應、交通運輸的管制等,都限制了供應商對原材料及時、有序獲取,供應商庫存同步出現緊缺,從而導致正常運轉受到阻礙。因交通管制以及居家隔離等防控舉措,部分供應商員工不能到崗,影響了正常生產。還有一些供應商由於生產銷售受阻,財務出現問題,資金鍊岌岌可危。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供應商仍具備信心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面對困難與挑戰,接受抽樣調查的供應商對完成今年合同任務都表現出了充分的信心。具體表現在:

超五成供應商認為可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

有半數以上的供應商認為可以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90%~100%,有27.4%的供應商認為可以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70%~90%;有10.96%的供應商認為可以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50%~70%;有5.48%的供應商認為可以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30%~50%;只有1.37%的供應商認為只可以完成年度經營目標的10%~30%。

超八成供應商認為在3個月內自身生產經營可恢復正常

有24.66%的供應商認為對其生產經營基本沒有影響;有31.51%的供應商認為在1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27.4%的供應商認為在1~3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12.33%的供應商認為在3~6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4.11%的供應商認為在6~12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沒有供應商認為恢復時間需要1年及以上。

超七成供應商認為在3個月內一般供應商生產經營可恢復正常

有24.66%的供應商認為在1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46.58%的供應商認為在1~3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24.66%的供應商認為在3~6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有4.11%的供應商認為在6~12個月以內可以恢復正常;沒有供應商認為恢復時間需要1年以上。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提升自身能力,應對不利影響

完成年度經營目標90%以上,你拖後腿了嗎?

接受抽樣調查的供應商普遍認為,在疫情中,要依靠提升供應商內部管理創新能力應對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在疫情後,則需要針對自身薄弱環節以及在挑戰中挖掘的市場機會,制定改進計劃,致力於推動智能工廠和生產自動化,謀求未來發展機遇。歸納起來,供應商們表示將在以下5個方面做出努力:

加強管理創新

絕大部分供應商認為,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疫情下加強管理創新,可以清晰認識到供應商內、外部的機會和威脅,對症下藥,採取適合的舉措渡過難關。最重要的是高管層面要對可能出現的障礙與阻力有清醒認識,能夠制定出完善的計劃與實施步驟。

改變營銷模式

大部分供應商認為,企業成敗的70%由企業戰略目標和營銷策決定,餘下的30%由企業營銷組合決定。針對疫情下銷售市場的獨有特點,及時調整並制定適合供應商自身發展的營銷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利影響並促進供應商的發展。

改變服務方式

半數以上的供應商認為,在疫情期間,大多供應商不能為顧客提供線下溝通與交易服務。為防止顧客流失,改變服務方式可以較好地維持原有顧客並適當開發新顧客。

加快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

半數以上的供應商認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依據疫情期間特定的市場需求,通過研發新產品,可以在解決市場剛需的同時提高自身市場定位。

推動構建智能工廠,實現生產自動化

疫情下,生產自動化將起到十分突出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疫情對生產的衝擊。所以,超過半數的供應商選擇推動智能製造,構建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同時,有半數供應商認為,在疫情中,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挖掘市場信息,精準決策,規避風險,尋求發展,可緩解疫情衝擊。所以,有相當部分供應商選擇調整市場定位,除了生產高品質產品外,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市場。還有部分供應商選擇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化轉型,將線下辦公轉到在線辦公,推進基於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通過AR等新技術進行遠程指導,研發智能產品。

目前,全球疫情持續時間尚不可知。從短期來看,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廣大小微供應商,但是隨著疫情蔓延,短期抗風險能力較強的重點供應商勢必也將受到衝擊。用工人員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中斷和市場需求的下滑等,都可能導致生產停滯、利潤下滑甚至虧損。而資金流動性不足則會給所有供應商帶來信用和債務風險。因此,接受抽樣調查的供應商均表示,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抗擊打能力,努力地去適應市場變化。

.......................................................

本文系石化產業觀察官微訂閱號獨家發佈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雜誌,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供應鏈工作委員會、北京化工大學石化行業發展指數項目組供稿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本期編輯:歸歸、小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