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設監督“哨位” 築牢基層防線-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架設監督“哨位” 築牢基層防線

  內丘縣官莊鎮紀委書記黃曉晗(左一)和下屯村紀檢委員王小九(左二)在村內走訪,向草莓種植戶瞭解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繼東攝

  □河北日報記者 盧旭東

  通訊員 劉 璐

  村(社區)作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國家治理體系中的最小單元,由於受監督力量所限,容易成為監督的薄弱點。近年來,邢臺市紀委監委注重激活末梢監督力量,在有效發揮村級紀檢委員“前哨”“觸角”作用上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把監督一線的探頭越擦越亮。

  一線監督,築牢基層防線

  “您剛才說的天然氣管道問題,要是村幹部拖拖拉拉解決不好,就還來找我。”近日,在內丘縣官莊鎮鄧村,紀檢委員郝建樸剛剛坐到辦公室不久,就有村民前來反映生活用氣問題。自從選上村裡的紀檢委員,像這樣督促村幹部履職盡責,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煩心事兒,在郝建樸隨身攜帶的來訪記錄本上還有200多件。每一件從反映受理到責任落實,再到最後解決,都被郝建樸細緻地記錄下來。

  近年來,邢臺市紀委監委貼近農村實際,發揮村級紀檢委員更熟知村情,更容易讓老百姓打開“話匣子”的長處,強化隊伍建設,拓寬監督渠道,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的有益探索。

  “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監督的工作內容多、範圍廣。”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儘快使願監督的“門外漢”成長為能監督、會監督的“行家裡手”,市紀委監委在加強教育培訓和日常管理之外,還指導各縣市區利用村級紀檢委員監督與村級巡察職責相近、業務相通的特點,邊巡邊練,進一步提高村級紀檢委員的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

  “原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不力本質上是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不到位,發放救災物資不能只靠村‘兩委’碰頭決定……這下可長知識了,回去以後一定要看看我們村有沒有這些問題。”邢臺縣宋家莊鎮土堖村紀檢委員白華軍參加該縣縣委第二輪村級巡察後收穫頗豐。

  紀檢委員在巡察中蓄能充電,同時也推動了村級巡察的順利開展。去年9月初,針對前幾輪村級巡察工作中,巡察組成員對村裡情況瞭解不透徹、摸排線索慢等問題,臨城縣將被巡察的6個村村紀檢委員納入到巡察隊伍當中,實行交叉互察。

  藉助村級紀檢委員發力,臨城縣委第四輪村級巡察成效明顯提升,共發現問題57個,問題線索22件,涉及人數22人,立行立改4件。

  擦亮“探頭”,規範村級“微權力”

  “小林,低保金和殘疾救助金都按時發放了吧?”自從清河縣王官莊鎮葛村紀檢委員許愛芹上任後,已經說不清是第幾次來到幫扶的貧困戶葛成林家走訪了。

  扶貧領域項目多、資金大,對幹部的作風和紀律要求更高。村級紀檢委員奔走在精準扶貧一線,既當戰鬥員又當監督員,在幫助群眾脫貧摘帽的同時,用紮實的工作、嚴謹的紀律保障黨的好政策一貫到底。

  村主任葛某全隱瞞村委會主任身份,故意報低工資收入,騙取貧困戶資格,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村委葛某強騙取貧困戶資格,並獲得扶貧款,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在日常監督中,許愛芹將發現的問題線索及時向鎮紀委彙報。問題的查處,守護了群眾的利益,彰顯了紀律的威力。

  在邢臺,像許愛芹這樣投身於基層重點工作、重要任務、重大項目中,開展監督工作的村級紀檢委員還有很多。

  “這是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關係群眾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必須要做好監督保障。”去年,南和縣郝橋鎮南葭村的汙水管網改造項目,在村紀檢委員周俊社的監督下如期完成。從項目施工到驗收完成,周俊社每天都在現場監督工程質量、保障資源使用公開透明。

  與群眾融在一起,更把職責牢記在心。鉅鹿縣蘇家營鎮孫家屯村紀檢委員王祥起在爭取的3100平方米路肩硬化項目中,不忘監督本行,緊盯項目施工各個環節;南宮市西丁街道辦事處大趙村紀檢委員李帥耐心與村民談心談話、講解政策,提升群眾對黨務村務工作的滿意度;內丘縣官莊鎮慶源村紀檢委員蘇黎傑常年堅持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查看住房、飲水安全等情況,既宣傳了扶貧政策,又收集到了群眾反饋的問題線索。

  作為邢臺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拓寬問題線索來源的重要一環,村級紀檢委員們穿梭在大街小巷、千家萬戶,關注著村內的大事小情。

  網格化管理,盯牢“身邊事”

  “我看你這準備報銷的憑證只有一張簡單的收據,沒有正式發票和支出明細,這樣可不行,這就是咱們經常說的‘白條下賬’,雖說錢不多,但也是違反規定的。”面對村委委員擬報銷的村務開支,將軍墓鎮北梁圓店村紀檢委員王德玉立刻就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違反財經紀律問題。

  “村幹部的紀律規矩意識相對薄弱,履職不規範、鑽空子、搞變通的現象時有發生,架設貼身監督的‘小哨兵’,前移監督關口,有利於管好小微權力。”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村級紀檢委員早發現早提醒作用的發揮,是探索村級紀檢委員隊伍建設的初衷。

  “鄉鎮紀委書記—鄉鎮紀委副書記、紀委委員—片區聯絡員—村級紀檢委員”,劃片分區四級負責制已經固定為邢臺縣村級監督的一種模式。作為“片區化”管理的試點,該縣將軍墓鎮按照一季度一專題,一專題一覆蓋,指導村級紀檢委員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糾偏、督促整改。

  隆堯縣紀委監委則以3至6個村為一個網格,設置農村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由鄉鎮紀委幹部擔任網格員,駐在村紀檢委員兼任站長,其他村紀檢委員任副站長。聯絡站在收集廉情信息和社情民意中,對村“兩委”及其成員執行“六大紀律”、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等各項工作進行監督,督促解決反映問題。

  “咱們村每個月的財務開支賬本和憑證要書寫工整規範,原始票據要保存完好,報銷審批手續上要嚴格落實‘雙簽字’。”隆堯縣山口鎮東山南村紀檢委員張素霞對村內財務工作的建議,就是在接到群眾反映村內部分開支看不明白,有些沒有列明使用用途後提出的。目前,該縣12個鄉鎮已經設立57個農村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成為了該縣基層監督的新生力量。

  “探索村級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是一項長期工作,我們將結合農村實際,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入手,著眼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創新方法手段,把基層監督的‘最後一公里’徹底打通。”該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