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績創5年新高 營收增長沒兩位數都不敢見人

一邊是近年最好的業績表現,一邊卻是屢創歷史新低的估值水平,這就是銀行股的現狀。

截至目前,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33家披露2019年年報或業績快報,合計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超過10%、6.8%,均創近五年新高。

與良好的業績表現相對應的是,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銀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市淨率(PB),不到0.67倍,創歷史新低。

受訪人士認為,銀行股低估值背後,反映的主要是投資者對銀行資產質量、息差兩方面的擔憂,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的複雜影響。

與此同時,穩定的業績增長之下,銀行股穩定分紅依舊,部分銀行甚至提高分紅水平,股息率升至歷史高位,引來投資者關注。

近五年最好的業績增速

2019年上市銀行業績有多好?可以這麼說,營業收入增速要是沒有兩位數,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

銀行業績創5年新高 營收增長沒兩位數都不敢見人

數據顯示,前述33家銀行中,有24家去年營收同比增長超過10%。其中,青島銀行以超過30%的營收增速暫列第一。

營收增速創新高的背後,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利息淨收入的“穩定器”作用。2019年,上市銀行加快零售轉型,零售及小微貸款等相對較高收益資產顯著增加;同時,受益於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部分銀行負債成本顯著降低。

僅以已披露完整年報的21家上市銀行數據計算,合計資產規模增速、貸款增速均為近三年最高水平,累計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速則創五年新高。

二是,信用卡分期業務、結算清算業務等中間業務收入較快增長,理財收入增速又有所恢復,加上部分銀行IFRS9準則切換的影響,帶動非息收入整體上升。

據Wind數據,前述21家銀行去年累計實現非利息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為近三年最高。

與超過兩位數的整體營收增幅相比,上市銀行淨利潤增速並不那麼抓人眼球,卻也是近五年最高。

數據顯示,33家已披露2019年年報或業績快報的A股上市銀行去年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63萬億元,同比增長6.8%。

其中,21家銀行淨利潤增速超過10%,個別銀行增速甚至達近9年最高水平。

歷史最低的估值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業績增長並未帶來估值水平的相應提升。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數據顯示,銀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市淨率(PB)不到0.67倍,創歷史新低。

銀行業績創5年新高 營收增長沒兩位數都不敢見人

近十年上市銀行PB估值水平變化(數據來源:Wind資訊)

PB估值創歷史最低位的背後,有一部分銀行業固有的原因,即每股淨資產的不斷增加。

“國內銀行大部分的利潤都是留存作為股東權益的,利潤增長越快,每股淨資產就會顯著增加,去年銀行業盈利情況那麼好,這個時候如果股價沒有相應上升甚至是‘跌跌不休’,那整體的PB估值只會越來越低。”一位上市銀行董秘稱。

此外,估值水平屢創新低的更大原因還在於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投資者的悲觀預期直接反映在上市銀行股價上。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行指數最大跌幅超過20%,雖然3月下旬有所回升,但依然抹去了去年2月以來的全部漲幅。

中原證券研報認為,基本面穩中向下已是普遍預期,疫情本身及銀行支持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導致近期行業估值創新低。

興業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考慮到當前外部疫情形勢嚴峻、國內經濟企穩信號仍有待觀察,而銀行作為順週期行業,資產質量波動至少滯後經濟週期1-2個季度,不良改善趨勢目前難言穩定。

“銀行各項數據在3月份已經開始回暖,現在主要看境外情況。若境外疫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出口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會影響銀行經營,這是在今年貸款投放中需要格外慎重的地方。”建行副行長章更生稱。

投資者擔憂什麼?資產質量與息差

在中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戴志峰看來,目前市場對銀行股過度悲觀有兩點:一是對經濟的極度悲觀,當前銀行股估值隱含的銀行不良率10%-11%;二是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幅度,息差下行是大勢所趨。

戴志峰表示,當前資產質量是緩慢下行的,好於預期。

第一、銀行資產質量與宏觀經濟呈“非線性”關係,資產質量主要在乎企業能否活著還利息,經濟下滑失控,資產質量不會大幅惡化。

第二、我國銀行業貸款集中於“政府信用”,國有企業、基建領域、房地估計在70%以上,資產質量與系統性風險高度相關。

第三、微觀層面,2008年-2014年行為激進帶來的存量風險消化較多,處理的不良貸款額4萬億,在大行的貸款佔比6%;2016-2018年,銀行放貸是比較謹慎的,新增以按揭和大型企業為主。

“雖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有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對中國經濟穩健增長仍有信心。映射到行業的資產質量上,我們認為當前資產質量總體仍是可控的,由於行業資產質量有滯後性,預計下半年行業不良緩慢上升。”戴志峰說。

同時,戴志峰認為,雖然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息差下行是大勢所趨,但也要看到央行對於銀行政策 “既要又要”,綜合博弈下息差下降的幅度會是比較緩慢的。

私享基金總經理陳建德也認為,銀行股不受市場待見的因素主要是兩點:一個是資產質量,另一個是息差。

“大部分的投資者對銀行股的看法是銀行中還有很多壞賬,特別是今年又碰上了新冠疫情的衝擊,很多企業出現了現金流問題,投資者認為這會加重銀行的資產質量負擔。”陳建德表示。

同時,陳建德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實體經濟困難,有的企業可能已經快活不下去了,市場普遍認為銀行應該對實體企業讓利,銀行如果讓利,息差就得下行,“央行在政策上也確實一直在引導銀行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

機構看好銀行股穩健收益

雖然估值創新低,但穩定的業績增長之下,銀行股穩定分紅依舊。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已經發布完整年報的21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2019年度現金分紅比例在30%以上。其中,青島銀行、浙商銀行分紅率分別為51.11%、39.49%。

部分銀行還在這一年提高現金分紅佔比,包括招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蘇州銀行等。

穩定派息與持續低迷的股價相對應,結果則是:部分上市銀行的股息率攀升至歷史高位。

Wind數據顯示,在披露分紅方案的21家上市銀行中,民生銀行、交通銀行股息率超過6%,光大銀行、浙商銀行及中、農、工、建四大行的股息率也超過5%。

由於低估值、高股息,銀行股也成為了不少險資的投資標的。以中國平安為代表的險資梯隊,就重倉了平安、招行、民生、中行、農行等銀行的股票。

其中,2月下旬至今,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就陸續合計增持近三億股農業銀行H股。目前,中國人壽(集團)整體合計持有農行H股股份的比例上升至8.07%。

陳建德表示,基於三方面原因,看好銀行股接下來的表現。

第一,未來銀行的規模仍然比較穩定。銀行屬於早週期行業,擴表往往出現在經濟復甦之前。因為央行需要通過貨幣政策進行逆週期調節減輕經濟下行的壓力。

第二,大部分上市銀行的不良率在2016年、2017年已經逐步見頂回落。長期來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與債務週期相關,我國去槓桿是從2016年開始,目前已經歷了近4年時間,雖然疫情會造成一定衝擊,但相信銀行業的資產質量經過多年出清之後,長期是向好的。

第三,銀行讓利實體企業實際上是銀行與實體企業雙贏的局面。銀行對實體讓利,實體企業能夠經營得更好,出現壞賬的概率也會小很多,對銀行來說也會減少很多成本。

戴志峰也看好未來銀行的穩健收益。“我們預計經濟大概率是緩慢下行,不會失速。銀行的淨息差也是緩慢下行,利潤增速相對穩健。同時,市場悲觀預期逐漸修復,會給銀行股帶來穩健收益。”他表示。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